原創(chuàng)文章,抄襲必究 01.中國式媽媽愛催婚看《我家那閨女》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吳昕的媽媽,不斷催吳昕結(jié)婚。吳昕帶媽媽去做頭發(fā),本是想放松一下,可是沒想到媽媽三句不離“結(jié)婚”,怎么都能繞到“結(jié)婚”的話題上來。 吳昕嚇得不敢說話。 吳昕媽媽說: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壓力啊,要跟爸媽說,你不跟我們說卻自己哭,我們也很心疼。 吳昕太明白自己為什么不說了。要是跟媽媽說了自己工作壓力大,媽媽肯定會說:你休息一陣,別太累了,趕緊找個人嫁了。 說了豈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你說吳昕的媽媽壞嗎?并不壞,她代表著大多數(shù)的中國式媽媽。她管著丈夫,管著孩子,操持著一家大小的飲食起居,是個典型的中國“好媽媽”。 可是這樣的好媽媽,卻讓孩子感到窒息。 02.心理情感專家也難逃催婚催婚的例子,也不是吳昕一個。 著名心理暢銷書作家武志紅也被媽媽催婚過,他是怎么應對的呢?我覺得很有借鑒意義。 武志紅在書中《中國式的情與愛》中說道,上研究生的時候,他的媽媽就開始問:“你什么時候結(jié)婚?” 他說要找到愛情才結(jié)婚。 看了他的書,我覺得武志紅是一個愛情理想主義者,結(jié)婚一定要找愛情。甚至奉行“丁克主義”。這事對于農(nóng)村媽媽來說,太嚴重了,簡直沒法談。 可是武志紅不想談,他的媽媽非要找他談。 于是他就想了一個招。 他提前做好了功課,準備了五六天的話題,然后主動出擊,主動找媽媽談。 第一二天的時候,媽媽看見兒子這么主動跟自己談結(jié)婚生孩子的事,那簡直太高興了,非常配合。 到了第三四天的時候,武志紅的媽媽就感覺有點招架不住了,她覺得理虧,爭不過兒子,但同時呢,武志紅的態(tài)度又非常好,所以他的媽媽拿他沒辦法。 到了第五六天的時候,他的媽媽就明顯地怕他了,一感覺到兒子要找她談話,她就有點兒發(fā)怵,甚至想要躲避。 于是經(jīng)過了這樣一星期的交談之后,媽媽知道了武志紅的想法,他又順便說出了:“自己沒結(jié)婚,也會越過越好”這樣的話,他的媽媽也就比較放心了。 連聞名在外的心理情感專家武志紅都免不了被媽媽催婚,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催婚可以說是普遍想象,有些人為了逃避催婚,寧愿加班不回家。 03.面對催婚,你應該怎么做?1. 對父母態(tài)度一定要好,即使父母生氣、怒吼、拍桌子、一哭二鬧三上吊,你的態(tài)度一定要溫和 態(tài)度溫和不代表順從,而是把自己的立場、觀點,溫和而堅定地表達出來。既然父母想聽你的婚姻觀,那么,你就好好跟父母講講你的想法,你的決定。如果你自己的立場不堅定,猶猶豫豫,人格不夠獨立,父母一催婚,你就會招架不住,最終還是會妥協(xié)于父母的“嚴厲威逼”下。 2. 讓父母先說,你再吐露自己的觀點,迂回戰(zhàn)術(shù),先揚后抑 就像打乒乓球一樣,讓對方先發(fā)球,發(fā)起他的挑戰(zhàn),你再接他們的話題。順著他們的話題,再一步步引導他們往自己的觀點上套。 當你做到先揚后抑的時候,他們就漸漸被你的觀點說服了。切忌一上來就自個兒噼里啪啦說一堆,否定父母,他們感覺被攻擊了,心里就很難受,很難再接納你的觀點,甚至引起沖突。 3. 回家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找好“彈藥”,再上“戰(zhàn)場” 春節(jié)是催婚集中營,父母催完不算,七姑八姨也來催,讓未婚人士感到頭疼不已。 可家還是要回的,父母還是要看望的。回家之前,做好充分準備,找好充足的話題,就算不夠談一個星期,至少也要夠談兩天。 聊天的時候,不要僅僅圍繞結(jié)婚這個話題,你可以加上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發(fā)展,養(yǎng)老打算,對外面世界的渴望,想出去走走看看世面等等。 你要讓父母知道,你不結(jié)婚,也能過得挺好的。 要用一個成年人的態(tài)度跟父母交流,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像個小孩一樣,連買什么衣服,買什么鞋子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見,那么,你找父母談話,是站不住腳的,你不想結(jié)婚的立場,很快就會被父母攻破。 當你嘗試做上面三點的時候,你才能夠抵抗得住來自父母氣勢洶洶的催婚。 中國父母為什么喜歡催婚,因為啊,他們覺得“不一樣”就是“不正常”。他們看到別人的孩子都結(jié)婚了,而自己的孩子還沒結(jié)婚,他們會很擔心。 一方面是來自別人的八卦,比如“怎么你家女兒都快30了還不嫁人啊,該不會是挑花眼,嫁不出去了吧”、“你兒子都快40了怎么還沒娶媳婦啊,該不會是有病吧”,這類問題會讓他們產(chǎn)生焦慮感。 另一方面,他們受到外界的影響,就會產(chǎn)生懷疑,自己無法疏導,就將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 愿未婚人士,都能跟父母好好相處,好好說話,說出自己不結(jié)婚的想法,也希望父母能夠體會到年輕人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不容易,不再用逼迫、催婚的方式,增加他們的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