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豆科植物補(bǔ)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shí),除去雜質(zhì)。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jì)算,含補(bǔ)骨脂素和異補(bǔ)骨脂素的總量不得少于0.70%。 【炮制】鹽補(bǔ)骨:取凈補(bǔ)骨脂,照鹽炙法炒至微鼓起。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溫。歸腎、脾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溫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外用消風(fēng)祛斑。用于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fēng),斑禿。 【用法與用量】6~10g。外用20%~30%酊劑涂患處。 【貯藏】置干燥處。 【基源】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的干燥頭狀花序。秋、冬二季花初開放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jì)算,含蒙花苷不得少于0.80%。 【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肝、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用于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用法與用量】9~15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制膏外涂。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基源】銀杏科植物銀杏(Ginkgo biloba)的干燥葉。秋季葉尚綠時采收,及時干燥。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jì)算,含萜類內(nèi)酯以銀杏內(nèi)酯A,銀杏內(nèi)酯B,銀杏內(nèi)酯C和白果內(nèi)酯的總量計(jì),不得少于0.25%。 【性味與歸經(jīng)】甘、苦、澀,平。歸心、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通絡(luò)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用于瘀血阻絡(luò),胸痹心痛,中風(fēng)偏癱,肺虛咳喘,高脂血癥。 【用法與用量】9~12g。 【注意】有實(shí)邪者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基源】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的干燥地上部分。 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和老莖,曬干。春季采收的習(xí)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花茵陳"。 【含量】 綿茵陳含綠原酸不得少于0.50%。 花茵陳含濱蒿內(nèi)酯不得少于0.20%。 【炮制】 除去殘根和雜質(zhì),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用于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 【用法與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基源】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fù)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jì)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計(jì),不得少于6.0%。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nèi)熱消渴。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防蛀。 【基源】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夏、秋間果實(shí)由綠變紅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 【含量測定】 取本品種子,照揮發(fā)油測定法,本品種子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1.0%(ml/g)。 【炮制】 益智仁:除去雜質(zhì)及外殼。用時搗碎。 鹽益智仁:取益智仁,照鹽水炙法炒干。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jīng)】 辛,溫。歸脾、腎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暖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唾。用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shù),遺精白濁,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 【用法與用量】 3~10g。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基源】 薔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的干燥花。全年均可采收,花微開時采摘,陰干或低溫干燥。 【含量】 本品按干燥品計(jì)算,含金絲桃苷和異槲皮苷的總量不得少于0.38%。 【性味與歸經(jīng)】 甘,溫。歸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活血調(diào)經(jīng),疏肝解郁。用于氣滯血瘀,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胸脅脹痛。 【用法與用量】 3~6g。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壓、防蛀。 【基源】 氧化物類礦物剛玉族赤鐵礦,主含三氧化二鐵(Fe2O3)。采挖后,除去雜石。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xì)粉約0.25g,精密稱定,照磁石項(xiàng)下的方法測定,即得。本品含鐵(Fe)不得少于45.0%。 【炮制】 赭石:除去雜質(zhì),砸碎。 煅赭石:取凈赭石,砸成碎塊,照煅淬法煅至紅透,醋淬,碾成粗粉。 每100kg赭石,用醋30kg。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歸肝、心、肺、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逆,涼血止血。用于眩暈耳鳴,嘔吐,噫氣,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用法與用量】 9~30g,先煎。 【注意】 孕婦慎用。 【來源】 本品為桔??浦参镅蛉椋?em>Codonopsis lanceolata)的干燥根。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斜切厚片,干燥,篩去灰屑。 【成品性狀】為不規(guī)則類圓形斜厚片。皮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粗糙不平,有密集環(huán)狀隆起的皺紋,并有縱溝及小瘤點(diǎn)狀突起。切面黃白色,邊緣向內(nèi)卷曲而呈海螺狀,質(zhì)輕。氣微,味微甜。 【性味與歸經(jīng)】苦,溫。歸脾、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bǔ)血通乳,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用于病后體虛,乳汁不足,癰腫瘡毒,乳腺炎,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10~15g,水煎服。 【處方應(yīng)付】寫羊乳參、山海螺、四葉參付羊乳參片。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基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的干燥花柱。夏、秋二季果實(shí)成熟時收集。除去雜質(zhì),干燥。 【性狀】本品常集結(jié)成疏松團(tuán)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cm,直徑約0.5mm,淡黃色、黃綠色、棕紅色至黑褐色,有光澤,柱頭短,2裂。質(zhì)柔軟。氣微,味微甜。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脾、胃、肝、腎經(jīng)。 【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利膽退黃。用于腎性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高血壓癥,糖尿病。 【用法與用量】15~30g。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