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東江水利樞紐蓄水前的釣磯石 近日,市水利局發(fā)出通告:為增強市區(qū)河涌水動力,更好改善水環(huán)境,檢驗水利工程調(diào)度規(guī)程,確保市區(qū)防洪排澇安全,市水利局聯(lián)合相關(guān)部門及單位開展東江水利樞紐潮汐調(diào)度。調(diào)度演練時間從5月23日下午18時至5月28日上午6時,水位下降從10.5米降至9.5米(東江水利樞紐閘前水位)。也就是說,惠州市區(qū)東江河段的水位下降1米。 為此,我們專程跑到橋東的東江邊,去探訪一塊因東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而被淹沒在水中的石頭。 這是一塊有著歷史意義的石頭,它位于橋東白鶴峰下的東江邊,白鶴峰上,就是蘇東坡故居的舊址。這塊石頭在歷史上叫做“釣磯石”,惠州當?shù)厝私兴笆夘^”。它的歷史價值在于,900多年前蘇東坡曾經(jīng)在這塊石頭上釣過魚,還寫詩吟詠過,讓它名傳千古。 北宋紹圣二年(1095),蘇東坡在惠州寫下《江郊》一詩,記述釣磯石。詩引寫道:“惠州歸善縣治之北數(shù)百步,抵江,少西有磐石水潭,可以垂釣。作《江郊》詩云。”詩云:“江郊蔥昽,云水茜絢。碕岸斗入,洄潭輪轉(zhuǎn)。先生悅之,布席閑燕。初日下照,潛鱗俯見。意釣忘魚,樂此竿線。優(yōu)哉悠哉,玩物之變?!?br> 900多年過去了,江流石不轉(zhuǎn),江水不息,釣磯石依舊。只是釣磯石下的環(huán)境,變來又變?nèi)ァ?0多年前我曾去看過,釣磯石還在江邊,不過東江河道后退,釣磯石下已變成了草地,不再有深潭。2006年東江水利樞紐蓄水,惠州市區(qū)東江河段水位上漲,釣磯石被淹沒在水中。 這次潮汐調(diào)度,水位下降1米,釣磯石重見天日。我們看到,釣磯石這次露出的并不是整塊石頭,而是石頭的頂部剛好露出水面,釣磯石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次釣磯石重出水面只有短短兩三天時間,5月26日晚重新蓄水,釣磯石又將沉入水中。釣磯石重出水面,雖不是千年等一回,但也是難得一見了。因此,我們還是專程趕過去和它見上一面,向它問一聲好。 遠看釣磯石 近看釣磯石 側(cè)看釣磯石 有水警在進行水上演練 另一角度看釣磯石 與釣磯石進行心靈對話 白鶴峰上重建的東坡祠 在白鶴峰上遠眺東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