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許多個春夏秋冬組成,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風(fēng)景,感受也不盡相同。一個王朝宛若一段人生,也有自己的春夏秋冬,且讓我們來看看大明王朝的第一個四季輪回。 早春,乍暖還寒時,暖了百姓凍死官1368年正月初四,冬天還沒結(jié)束,所謂的立春也只是一個春天要來的信號。這一天,一位中年男子在應(yīng)天府登上了皇位,他坐下去的那一刻,一個輝煌而偉大的朝代誕生了——明朝。 朱元璋和他的大明帝國就這樣走上了歷史的舞臺,拉開了第一個四季輪回的序幕。明朝開國的洪武時期是一個特殊年代,在這個早春季節(jié),老百姓歡呼雀躍,官僚們卻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 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決心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所以對老百姓在嚴加管束的同時,通過低賦稅、鼓勵開荒等激勵措施讓他們辛勤勞動,身暖腹飽,不再像自己童年時代那般悲慘。 這個時代的農(nóng)民是有一定地位的,是開心的。哪怕是挽起褲腿,驅(qū)牛把犁走進早春冰冷的水田,老百姓心中還是美滋滋的。更何況,農(nóng)民皇帝朱元璋還賜予了他們監(jiān)督百官等政治權(quán)利,可以手持明大誥,直接扭送不法官員大搖大擺地上京城去找他們的領(lǐng)袖說理去。 相對占絕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而言,這個時代的官吏卻絲毫感覺不到春天的溫暖,他們始終無法走出冬天,甚至很多人就這樣凍死在別人的春天里。 他們整天會擔(dān)心頭頂?shù)拿弊用魈爝€在不在?脖子上的腦袋明天還在不在?因為老朱的眼里容不得貪官污吏,踐踏自己來之不易的江山;他更容不得別人危及自己的位置,惦記著大明江山。 所謂高處不勝寒,那些高官們更是終日在寒風(fēng)中顫抖,他們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成為朱元璋的眼中釘、假想敵。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每一樁案子的背后都有一大批高官倒下,動輒牽連數(shù)萬人斃命。 所以,這個時代是官僚等死的時代,是官僚們渴盼朱元璋早點死去的年代,他們在大明的早春的寒風(fēng)中顫栗。 這的確是一個早春,農(nóng)夫朱元璋明白“一年之計在于春”,從中年到白發(fā),他一刻也沒有停下腳步,生怕浪費一寸春光。他日夜操勞,完成帝國的頂層設(shè)計、國防布局、民生規(guī)劃等一攬子工程,還得忙里偷閑,窮追猛打,十三次北征,清肅蒙元殘余勢力。 晚春,雖是浪漫季,只可惜花殘柳敗朱元璋開荒辟地(搭綱)、除蟲拔草(反腐)、整干修枝(清理權(quán)臣)這一番捯飭,轉(zhuǎn)眼已是春深,朱允炆接過爺爺?shù)慕恿Π魰r,已是花殘芳菲盡。不過,這依然是春天。 強悍的朱元璋死了,官僚們的希望出現(xiàn)了。雖然不敢說是歡呼雀躍,他們最起碼覺得自己的春天來了。涉世未深、書生氣十足、溫文爾雅的建文帝讓官僚們,特別是文官們看到了美麗的春光,他們在綠意盎然的暮春季節(jié)暢快地松了一口氣,緊張的心情得到了舒緩。 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等一大批重臣們決心抓住春天的尾巴,施展自己的抱負,幫助年輕天子大干一場。寬刑省獄、嚴懲宦官,改革朱元璋時期的弊政,加大惠民力度,史曰“建文新政”。 這些書生們被這春深美景陶醉了,他們便開始著手寫詩抒懷,還夢想著推進削藩運動,穩(wěn)固皇權(quán),讓春天永駐。這個時候,如坐針氈的人群現(xiàn)在變成了明帝國的王爺們,也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們。 一場削藩運動下來,朱允炆的那些叔叔們遭受嚴重打擊。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相繼被廢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舉家自焚。 所以,建文帝時期,親王們惶恐不安,甚至等死,好在他們的大哥朱棣幫他們終結(jié)了噩夢。那些團結(jié)在朱允炆周邊的骨干們并沒有過上好日子,不到四年就變成了燕王朱棣的階下囚、刀下鬼。 從明朝的存亡角度來看,朱元璋時期的低賦稅和藩王分封制度,為大明帝國的后期財政背上了沉重的枷鎖;而朱允炆的削藩運動和叔叔朱棣的靖難之役卻直接摧毀了朱元璋的九王鎮(zhèn)邊的國防布局,導(dǎo)致境外勢力的崛起。 春天,就這樣在朱元璋的不懈努力和朱棣、朱允炆叔侄間的皇位之爭中悄悄溜走,沒有姹紫嫣紅,沒有鶯歌燕舞,不過該種的已經(jīng)種下,青嫩的禾苗也鉆出了泥土,在春光下生長。 夏天,驚天霹靂后,看人間熱火朝天春天就這樣折騰完了,朱棣以一陣驚天霹靂開始了夏的序曲,這是必要的震懾,朱棣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威嚴。他舉起屠刀,猛砍忠于建文帝的舊臣,方孝孺被滅十族,練子寧九族被抄,董鏞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 朱棣從侄兒朱允炆手中搶過皇位,所謂的“清君側(cè)”最后變成了“清皇帝”,朱棣當(dāng)然明白這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清理建文家族,狂殺建文舊臣,朱棣明白這是罪! 面對自己犯下的罪與過,聰明的朱棣決心用實力和功績來洗白,證明自己才是皇帝的首選,自己上位是上天安排的,這就是贖! 如果朱棣毫無功績,甚至昏庸殘暴,那么他將被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像隋煬帝一樣進入黑名單。奮斗!奮斗到死就是他理智的選擇,他真的做到了,最后死在北征歸途。 在這個罪與贖的夏天,朱棣和他的團隊將滿腔熱情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國家建設(shè)之中,這是一個汗流浹背的激進之夏。 對所有人而言,這又是個苦與樂同在的時代。朱棣的勤奮無疑帶動了從上到下各層官吏的積極性,就連太子朱高熾也不例外。老百姓更是如此,他們不僅僅要像洪武時期一樣辛勤勞作,還得去應(yīng)付永樂大帝打造北京都城、疏浚會通河、鑿清江浦、疏浚吳淞等一系列的建設(shè)工程。 這個年代,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外交各個領(lǐng)域就不曾歇息過,而他們得到的回報就是一個碩大的集體獎——永樂盛世。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這個盛夏季節(jié),朱棣死于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不過,他也許死而無憾了,因為他已經(jīng)看到了“這盛夏的果實”,他用事實證明了“我沒有做錯?!?/p> 秋季,人勤年歲好,稻花香里說豐年夏天的戰(zhàn)斗太子朱高熾也是主力軍,他自己參與并親眼目睹了那個大干快上的時代,為之振奮。憨厚胖乎乎的明仁宗明白歷史給了他一個鑄造輝煌的機會,收獲的季節(jié)來臨。 從永樂二十二年九月七日登基,到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猝然犧牲,朱高熾雖然只在崗292天,人送外號“十月天子”,但他卻用一瞬間在歷史上留下了永恒的美麗。 歷史上只有三位仁宗皇帝,明仁宗朱高熾短暫的執(zhí)政生涯,具有非凡的意義。永樂時代朱高熾就一直在監(jiān)國,到了自己時期更是快速推進打造盛世的步伐,并為兒子朱瞻基完成了團隊建設(shè)、組織架構(gòu)搭建和藍圖設(shè)計以及試運營等一系列的鋪墊。 東宮監(jiān)國,朝無廢事……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yǎng),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很顯然,短命皇帝朱高熾是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中堅力量、杰出貢獻者。他秉承堅持簡樸、仁愛和誠摯的理想,歷經(jīng)春夏,迎來金秋,德仁配位。 爺爺朱棣奠基,父親朱高熾筑框架,聰穎仁義的朱瞻基當(dāng)然不會讓大明江山大廈變成爛尾樓,所以,朱瞻基和群臣齊心協(xié)力、借勢而上,宣德朝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明朝第一個巔峰時代。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痹谶@個金秋時節(jié),外無強敵、內(nèi)無反賊,君臣和諧、百姓安樂,這是明朝最穩(wěn)定的朝代,但也是一個種下禍根的年代,若干年后這個禍根長大,成為殺死大明的致命武器。 為了抽出更多的精力、財力和物力來發(fā)展經(jīng)濟,提升人民幸福感,明宣宗在父輩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收縮主守。南方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北方開平衛(wèi)等諸多地緣政治上作為反攻基地的戰(zhàn)略要地被放棄,邊關(guān)兵力退守燕山,防線內(nèi)縮。 特別是放棄開平衛(wèi),導(dǎo)致北方門戶大開,女真族在那片土地上悄然生長,不斷膨脹。這樣短期內(nèi)可以收到軍費下降的效果,但也直接導(dǎo)致以后的明朝為了應(yīng)對西南、東北、北方以及沿海海盜集團而不斷增加軍餉,去西北貧瘠之地壓榨人民時,直接催生了農(nóng)民軍,給明王朝來了致命一擊。 所以,宣德時代是一個暗藏危機的巔峰時代,繁華的背后一個黑洞正在逐漸形成,并不斷變大,最后吞噬了明帝國。這個秋天的收獲滿滿,但卻也不小心地把一些蟲子也收進了倉內(nèi)。 嚴冬,冰上秀舞姿,少年掉進冰窟窿嚴冬季節(jié),不到37歲的父皇朱瞻基英年早逝,帶著無限的榮光匆匆而別,明宣宗的死也在宣告著明朝的第一個高潮結(jié)束,迎來了第一個冬天,這也標志著君主與官僚的融洽關(guān)系已經(jīng)成為歷史,一去不復(fù)返。 一個還不到九歲的孩子顫抖著走上了皇位,這就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朱祁鎮(zhèn)的正統(tǒng)時代主少國疑,和諧的大明帝國進入了動蕩期,進入了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矛盾初現(xiàn)、皇權(quán)逐漸旁落的時代。 “三楊”矩陣與明朝第一個出場的大宦官王振的博弈,最終導(dǎo)致了土木堡之變,明朝首次出現(xiàn)了宦官專權(quán)。 其實,王振也是想幫助幼主將國家拉回到洪武時代,但這很顯然違背了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也觸犯了日益壯大的文官集團的利益,所以首先朝廷內(nèi)部出現(xiàn)動蕩。 例外,瓦剌的頻頻侵犯,這是朱允炆和朱棣侄數(shù)發(fā)動的削藩運動和此后朱瞻基內(nèi)縮,導(dǎo)致北方邊防廢弛的必然結(jié)果。 一個懵懂少年,憧憬著先輩們(朱元璋和朱棣)御駕親征的英武豪氣,夢想著在潔白的冰面秀一秀青春舞姿,就這樣在王振慫恿下,掉進了土木堡陷阱,先后成為異族的階下囚、接班弟弟控制的籠中鳥。 土木堡之變,導(dǎo)致明朝出現(xiàn)了第三次人才斷層(朱元璋和朱棣的屠殺主導(dǎo)了一二次),這一次卻是被外敵所殺,整個核心團隊幾乎喪失殆盡,這無形讓國家凝聚力和皇權(quán)威信都遭到嚴重打擊。加上軍隊力量的削弱,讓北方邊防空洞和危機越來越大,這形成了外部動蕩。 即便朱祁鎮(zhèn)取得奪門之變的勝利,走出了自己的冬天,但明朝的第一個冬天依然沒有結(jié)束,于謙等的被殺又讓很多人失去了信心,河套之患已經(jīng)無法彌補。 雖然朱祁鎮(zhèn)算不上一個好皇帝,但似乎是一個好人,他給后宮的女人們帶來了福音。英宗遺詔,廢除宮妃殉葬制度,這或許是他歷經(jīng)磨難之后的靈光一閃。 事實證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這個冬天,無論是他,還是臨時代崗八年的弟弟朱祁鈺,始終沒有感覺到溫暖,兄弟倆都沒有熬過大明的第一個嚴冬。大明也在他們的折騰下走過了第一個春夏秋天,即將進入下一個輪回。 |
|
來自: 我的學(xué)校西亞斯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