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意為圣者,佛國高足弟子,具有鎮(zhèn)魔壓邪法力。唐代為十五尊,五代稱十六尊,隨著十六羅漢的崇奉,五百羅漢像也便在五代時期見于繪畫和雕塑,不久便有許多寺廟建立了五百羅漢堂。宋代增至五十尊。歷代畫家繪畫五百羅漢圖像,見于著錄的有梁代的朱繇,見于宋中興館閣儲藏。稍后有宋代的李公麟(見《清河書畫舫》、《法書名畫見聞表》、《式古堂書畫考》),南宋的劉松亭(見《秘殿珠林》)、吳彬(見《石渠寶笈》)。羅漢遠比佛、菩薩更為接近民眾。最有名的有北京碧云寺、成都空光寺、蘇州西園和寒山寺、武漢歸元寺、上海龍華寺、昆明筇竹寺、廣州華林寺等。這些寺內的五百羅漢有的是泥塑,形同真人大小,動態(tài)奇特,造型逼真,世代傳承,香火不絕。五代還有石格的羅漢,藏于杭州西湖孤山圣因寺羅漢堂。清代乾隆帝南巡到圣因寺后,對照梵本修改羅漢名并題贊辭。貫休十六羅漢石刻羅漢像在中國繪畫史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梁楷畫有“五百羅漢”,明代有吳彬“五百羅漢”,當代有湖南衡東潭南森竹刻長卷“五百羅漢”。另外,紹興蘭亭明心書院內有大型浮雕“五百羅漢”(錢士元,李繼淵),2017年由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的《光榮的歷程——新中國經典雕塑作品》中收錄了該仿銅浮雕作品(1300*300cm)。2016年,李繼淵獨立創(chuàng)作大規(guī)格中國畫白描五百羅漢圖(規(guī)格120*600cm),并由紹興著名書法家朱非題辭。 巨幅白描長卷《五百羅漢圖》全圖,120*600cm 以下為長卷局圖,非專業(yè)攝影,效果不佳,具體以實圖為準(實圖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