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是我國文學歷史上的一本傳世著作,這本書分為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兩部分,描寫了許多上古時期的地形特征,同時《山海經(jīng)》的文筆雖然荒誕怪異,卻又令人感到十分神奇,書中描繪了大量古代神話傳說故事,還有古代文化的起源。 最近看了書,想給大家講個里面的故事。 《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記載,有個叫鍾山的地方,山中有一位神叫做燭陰,睜眼為一天閉眼為一夜,一呼一吸之間就是冬天和夏天,他不吃也不喝,人面蛇身,長千里。身體是紅色的。燭陰的兒子窫窳曾也是天神,是上古天神燭龍的兒子,性情剛正不阿,深受軍民愛戴,不料卻受到堅韌挑撥,被自己的部下名為"危"的神所殺死。但是后來《山海經(jīng)》又出現(xiàn)了關于窫窳的記載,可是窫窳不是已經(jīng)被殺了? 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豐沮,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鹽泉,山谷中有玉門,它是日月落下山后進入地下的門戶。鹽泉旁有靈山,住著上古十大女巫。巫妖團從危那裡搶走了窫窳的尸體,試圖用不死之藥復活窫窳,是否復活成功,不得而知。 但是很久以后有人在一個叫做少咸之山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怪獸,長得像牛,身體赤紅,馬一樣的蹄子,嬰兒一般的叫聲愛吃人。那也就是說巫妖團復活成功了,但是復活后的窫窳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按說窫窳是神,即便死去再復活,也不該變成一個吃人的怪物。那就是在復活過程中,他遭受了什么? 在這之后《山海經(jīng)》內(nèi)關于窫窳的記載就沒有了,似乎《山海經(jīng)》的撰寫者在有意隱藏什麼,但是《山海經(jīng)》中關于聲音像嬰兒、愛吃人的怪物記載有很多,并且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地方,這些怪物都像窫窳一樣,長相奇葩,愛吃人。這又是一個很迷惑的行為,這些怪物哪里來的?為什會變成怪物?這些我都沒有看到相關記錄。 雖然原因都沒有頭緒,但能知道的是這些怪物應該都跟窫窳有同樣的遭遇,也就是都被巫妖團“動過手腳”。但是巫妖團要干什麼呢?他們難道想用神明的尸體,復活出一種生化怪物嗎?巫妖團到底什么來頭?再讀我們可以了解到,原來巫妖團在“天庭當差”的。靈山是天界和人間的通道,可以上通天庭,女巫們便在此地上傳下達溝通人天,大巫師巫咸就是這個巫師團的首領。相傳巫咸分別擔任過伏羲、神農(nóng)、軒轅黃帝和堯帝四代古帝王的巫師,統(tǒng)治巫妖界長達數(shù)千年。 前面我們說到,巫妖團將一些神,全部改造了成了吃人的怪物,這里《山海經(jīng)》中就記載了,就是黃帝曾讓巫妖團研究出不死之人,《海外南徑》中也記載確實創(chuàng)造過不死之民,記載稱“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真是令人震驚! 但是這句話中說了壽,為什么還要說不死?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里的不死,不是長生不老,而是理論上的不死化,恐怕是強大的自我復原能力和再生機制。而且活人怎么會是黑色?倒是某些形式的尸體是黑色的。我又想到了巫妖團的作用。巫妖團為什么要做這些實驗,他們想看到什么? 繼續(xù)看,《山海經(jīng)》中又記載了一位女神—女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 也就是說,女丑也是巫妖團一員,甚至是最偉大的巫妖之一,甚至有傳言說她是巫妖團的締造者。然而和靈山十巫不同,女丑的名字里卻并沒有巫字,由此,女丑和十巫遠遠不在一個級別上。巧的是,女巫死后,關于十巫的記載也都沒了,那么女巫真的是被太陽曬死的?還是由于某些使命或者原因? 這關于巫妖一脈的記載全部消失后,那些只會啼哭,吃人的怪物的記載也全部消失。后有記載黃帝派出一國之兵,世代守護女丑之尸,防止巫術再被帶到人間,而神族也徹底收回了巫術,只向人間傳授醫(yī)術,于是黃帝虔誠的向岐伯、雷公詢問醫(yī)療的要義,并且記錄下《黃帝內(nèi)經(jīng)》。黃帝為何世代守護女丑之尸?神族為何收回巫術? 腦洞一下,當年十大女巫掌握著巨大的權利,結果到了黃帝的時代卻要輔佐其左右為其奴,她們不甘心,于是制造怪物,吃人,甚至謀殺神明,但最終她們失敗了,為何失???不覺得丑女的故事很耐人尋味嗎? 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記載我無法一一為大家講述,只是覺得《山海經(jīng)》雖被司馬懿評為一部荒誕不羈,但也不是全不可信。有興趣的自己買一本研究研究吧。我看的是這本《圖解山海經(jīng)》。是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的,里面將《山海經(jīng)》所記錄的山川河流,奇珍異獸,民俗物產(chǎn),全部詳細的記載并且用精美的配圖演繹出來。 在先秦典籍中,《山海經(jīng)》其實是最具條理和體系的一本書了,值得一看。特殊期間,在家無事解解悶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