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同學問我在職備考和全職備考的事,以前也專門發(fā)文講過這個問題,這里再強調下。 我的觀點是:全職備考初期有優(yōu)勢,但由于公考特殊性,復習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時間邊際效應,全職備考的優(yōu)勢將逐漸消失,壓力和焦慮還會消解全職備考的效果。 一、天賦論 簡單說:有天賦,你咋復習都不是事;沒天賦,你咋復習都是個事。 這就是天賦學習論,貌似有點宿命般的無力感。但這恰好又是普通人的常態(tài)。 你或許曾經認為: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 但事實告訴你:天才其實是99%的天賦和1%的努力。 所以,你的努力,在別人的天賦面前可能一文不值。當然,擁有天賦的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就比如我前兩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留言:除了我以外的曲靖人考試實在是厲害!這到底是為什么?太玄幻了?。。?/span>(備注:為了找到這個留言,我翻了十分鐘的朋友圈,可見寫一篇文章多不容易,還有沒事少發(fā)點無效朋友圈,又沒人看。)在我參加面試官培訓時,老師也一再強調,筆試考的是智商,面試測的是情商(備注:我認為目前只有無領導能測出一定情商,結構化其實還是測智商,所以今后無領導會是大趨勢。)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公考天賦論,畢竟智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胎技術。二、后天論但這并不是鼓勵你放棄學習,因為還有一句話:世界上99%人的努力程度,還遠未談得上拼天賦那個范疇。而且,真正天賦超群的人也往往不屑于參加公考,所以,放下你那顆杞人憂天的心吧,你的對手往往都是和你一般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僅以學習天賦而言,先天只占其一,比先天更重要的是后天,是經驗養(yǎng)成。分述如下:先天者,指智商和能力。比如《最強大腦》里的水哥王昱珩,雖然視力已經喪失三分之二,但以觀察能力而言,我覺得和他比,我才是瞎子。而且先天強并不一定就成功,不信讀讀《傷仲永》。后天者,最神奇的當屬佛教所說的“文字般若”。所謂般若就是大智慧,道。悟道之后,就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就像南懷瑾先生在《金剛經說什么》一書中講了一個大和尚的故事,明明目不識丁,卻能夠準確回答出某句話出自某本書的第幾頁(備注:我其實不太信)。 經驗養(yǎng)成,最容易理解的是刷題。刷到一定程度,就出現(xiàn)了名為“題感”的特異功能,看到選項,自然會浮現(xiàn)出答案。這在文科叫語感,理科叫思維能力。 因此,先天能力強,只能算優(yōu)勢;但后天努力和經驗養(yǎng)成強,才是本事。就像龜兔賽跑,贏的不是那只兔子。 但如果三者兼?zhèn)?,就應了那句話:比你?yōu)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對你來說殘忍的事,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習慣。 三、方法論 說了這么多,只是為了給先天能力不夠出類拔萃的你幾個提升自己的合理建議: 一是不要瞎比。比完只會讓你失去信心,因為你比的對象往往都是比你強的。多關注自己的進步,當你不斷超越自己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已經超越了大多數(shù)人。 二是莫問先天。只要在后天努力和經驗養(yǎng)成上下足功夫,你也能成為天賦小王子。 三是方法為王。判斷學習方法的一個標準是,能動用多少腦神經,動用的越多,反復激活它們,你就越聰明。所以要嘗試用多種學習方法來學習,比如三個世界公認最強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費曼學習法、康奈爾筆記法。你用過幾種? 四是貴在堅持。大多數(shù)人的復習狀態(tài)是:越到考試越努力。但一天的高效學習時間能維持兩三個小時就不錯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平時每天抽出半個小時進行高效學習,你想想這會創(chuàng)造一個怎么樣的神話? 五是兼職優(yōu)先。相信我,只要你能堅持每天學習,兼職的效果足夠你上岸了。 當然,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夠避免烏比岡湖效應,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那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了。 近期文章鏈接: 1.把師德建設挺在教育之前(申論例文) 2.張書記為什么不能打翟秘書長?從體制內的規(guī)矩論上下級之道 4.無領導小組面試技巧來了,個人陳述最強模板奉上(以廣東真題為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