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寫申論大作文的時候,往往有一個“結構完整”的要求容易被忽視,許多人在這里失分了。一類文(30-35)緊扣主題,結構完整,邏輯嚴謹,切身感受論述詳實。二類文(20-29)比較符合主題,結構比較完整,邏輯比較嚴謹,論述切身感受。我們對比下,一類文和二類文對于結構的要求,分別是結構完整和結構比較完整。這就奇怪了,一篇文章內(nèi)容上有高下也就罷了,難道結構上還存在完整程度之分?什么叫完整,什么叫比較完整呢?第一個層面,形式結構上的完整,包括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標題要醒目,開頭要開門見山,主體要有層次、有論證,結尾或總結、或呼應、或號召,每個部分都要體現(xiàn)其功能,這就叫完整。第二個層面,論述結構上的完整,起碼要包含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三個方面。第一個層面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為什么還要有第二個層面?申論大綱提出四種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很多人有個誤區(qū),誤以為能力是通過題型考察的,所以有概括題、分析題、對策題,這種說法不全對。題型只是側重于考察某一方面的能力,事實上,任何一道題目都是四種能力的綜合應用。比如對策題,你讀不懂材料,分析不出哪些是對策,也無法很好的表達,對策就無從談起。所以,從這個角度理解,大作文的結構完整,應該是既具備形式結構上的完整,也具備論述上的完整。這兩者是可以結合體現(xiàn)的,主要體現(xiàn)在主體部分,文章的主體應該具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大作文的一個通用框架:這種框架,既容易掌握,也能體現(xiàn)層層遞進的邏輯,建議大家嘗試下。另外,平時很多文章,比如各種時評、社論,其實從申論角度看,都是不符合的,所以不要盲目學習,建議大家學習的時候,按照結構完整的要求,或取用,或補充,不要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這方面,可以看看人民時評,字數(shù)合適,重點突出,至于《半月談》,就別浪費時間在那上面了,不是說寫的不好,也不是說用處不大,而是你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煉,是所有復習方法里性價比最低的,除非你有充裕的時間,那可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