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就這樣生長 FOUR 希望使一個民族沖破云翳,灑滿陽光,獲得力量,從優(yōu)秀變得偉大。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天,被廷杖四十大板的王陽明被貶謫貴州龍場,治學悟道。正德四年(1509),王陽明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學說。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fā)動叛亂。朝廷派遣王陽明前去平亂。王陽明憑借著此心光明的“陽明心學”戰(zhàn)無不勝,以十多天的時間集結(jié)兵力,一舉平定叛亂,然后急流勇退。嘉靖七年冬,青龍港孤舟之上,王陽明留下臨終遺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之后,溘然長逝。后人研習心學,要實踐和最終達到的就是“我心光明”,此外再無其他。心有光亮,自予光芒。希望,就這樣生長。 1920年 9月,27歲的毛澤東在湖南一師附屬小學教書,曾鼓勵大家:“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后來,1957年,在莫斯科大學接見留學生時,毛澤東再次提到這一觀點:“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鼻嗄暧行叛?,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那名17年前在非典疫情中牢牢堅守的戰(zhàn)士、而今已是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又重新站在了抗疫的前沿陣地上。我們稱他為國之脊梁,國士無雙。這位耄耋老人,像一座燈塔照亮民心,照亮中國,賦予人們生的希望。 我們敬佩面對敵人誓死不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我們敬佩寧死不屈的夏明翰,我們敬佩彈盡糧絕卻仍堅持抗日的楊靖宇……每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總有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橫空出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希望,就這樣生長。 魯迅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笔堑?,從無到有,希望,就這樣生長。 模擬閱卷 立意高遠,格局宏大。通過敘寫王陽明、毛澤東、鐘南山三人的事跡,表現(xiàn)了三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依然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未來。 結(jié)構(gòu)鮮明,處處點題。三個片段各自獨立,卻又緊密相連,將知行合一與實事求是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觀聯(lián)系在一起。作者在開頭、結(jié)尾以及段末反復點題,幾個主題句朗朗上口。 語言優(yōu)美,含義雋永。開頭結(jié)尾點題簡潔,中間敘事典型有力,引語恰到好處,彰顯了作者強大的語言掌控能力。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0-語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