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每周堅持原創(chuàng) 致力于跨界讀書 用不同的經(jīng)度突破思想的維度 兄弟相殘、亂倫、兇殺、刺殺元首,這劇要真播,估計廣電總局不會過審吧。 原文 《經(jīng)》:桓公三年。公子翬如齊逆女,九月,齊侯送姜氏于歡,公會齊侯于歡,夫人姜氏至自齊。 一對姐妹花 先說明一下:原文里的《經(jīng)》指的是《春秋》,《傳》指的是《左傳》,《左傳》是讀《春秋》時用的教輔材料,類似黃岡、衡水中學和海淀區(qū)出的教輔材料,還有《谷梁傳》和《公羊傳》,合稱“一經(jīng)三傳”。為啥不用《谷梁傳》和《公羊傳》呢?因為《左傳》相對于其他兩傳,采用的是文學描寫手法,看著有意思啊,既然都是教輔材料,為啥不挑個有意思的讀呢?這里是解釋一下一些讀者的疑問,其實在《從關(guān)公夜讀春秋說起中國第二預言書》這一篇里已經(jīng)講過了,但很多讀者因為擔心浪費時間,沒翻到這篇文章去看,所以再次說明一下。 然后我們回到魯桓公三年,就是公元前709年,這一年魯國的公子翚(hui,發(fā)音同輝)到齊國去替魯桓公接親,王后是齊僖公的兩個貌美如花的女兒之一——齊文姜。齊僖公和三國時代的喬公一樣,有一對姐妹花女兒。只不過不按“大小喬”的稱呼來命名。春秋時代有春秋時代的稱名規(guī)則。簡單來說就是“男稱氏,女稱姓”。命名規(guī)則之前也講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第一集,第二集看看。 齊國是姜太公的封國,后代國君和公女自然都姓姜,因此當時稱呼齊文姜時,都稱姜氏。閨名肯定是有的,但女人的閨名不能隨便稱呼,更不用說寫到史書上了。“文”是因為這個姜氏美女在當時以文才著稱,后世冠名以文,所以稱呼齊文姜。我們?yōu)榱烁慕憬泯R宣姜區(qū)分開,才提前借用了她后世的稱呼。 齊國的姐妹花有多漂亮呢?《詩經(jīng)》含“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相當于各地的流行歌曲,一共160篇,其中有五篇直接描寫,一篇間接描寫這對姐妹花的,可見當時這兩位美女的影響力。 其中《衛(wèi)風·碩人》、《邶風·新臺》和《?風·與子偕老》是描寫姐姐齊宣姜的。《齊風·敝笱》和《齊風·載驅(qū)》是描寫齊文姜的。不過描寫齊宣姜的詩是諷刺中帶著惋惜,而描寫齊文姜的詩則是赤裸裸的諷刺。這是為什么呢? 父親非禮女兒 《左傳》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國君的姐妹出嫁,由上大夫送親;國君的女兒出嫁,由下大夫送親;如果是出嫁到大國,則國君的女兒由上大夫送親;如果是嫁給天子,那么所有的官員都要去送。但,國君不需要親自去送。否則就是非禮。 注意:春秋時代的非禮,是不合禮法的意思,因為當時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和道德標準是合二為一,由《周禮》來進行約束的。與現(xiàn)代社會用看得見的法律約束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由看不見的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人們的內(nèi)心是不一樣的。孰優(yōu)孰劣,只能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程度來定。不過,我倒是建議學法律的讀者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中國的禮法,而不是僅僅研究以歐洲為首的大陸法系和以英美為首的海洋法系。 所以齊僖公親自送女兒齊文姜出嫁的行為已經(jīng)違背了當時的禮法,就是非禮。其實女兒出嫁,父親不送親的規(guī)則現(xiàn)在也還在用。比如姐姐出嫁,弟弟送親;妹妹出嫁,哥哥送親?;旧虾苌僖姷礁赣H親自把女兒送到夫家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根據(jù)《左傳》記錄非禮必會出事的規(guī)則,齊文姜將來必然會出事,后來也確實是這樣。那么為什么《左傳》只要記錄非禮事件,結(jié)局必然如預言一樣精準,令人驚訝呢?這其實就是從行為細節(jié)去推斷一個人未來的方法。《周禮》在春秋時代的地位如同現(xiàn)今的《憲法》,作為諸侯的齊僖公不說維護周禮,至少不應該公開非禮,但齊僖公就是這么做了。當一個人不把至高無上的法律放在眼里的時候,那么將來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非禮”并不是簡單的孤立事件,“非禮”是人內(nèi)心想法在行為上的投射,是一個人走向瘋狂的開始。讀《左傳》如果學不到權(quán)謀,能學到通過一個人一言一行的細節(jié)去推斷這個人將來的命運,那是很有收獲的。在以后的文章中,還會有大量的例子去證明這一點。 兄妹亂倫 齊文姜嫁給魯桓公三年后,生了個兒子,就是將來的魯莊公。然后又平靜的過了十二年,在魯桓公十八年時,魯桓公要到齊國的“濼”這個地方與齊國國君召開G3峰會,這時齊文姜聽說了,就讓魯桓公也帶上她,順便回國省親。這時候她的父親齊僖公已經(jīng)死了,做國君的是她的同父異母的哥哥齊襄公,名叫諸兒。 《左傳》說:有個叫申繻大臣出來勸魯桓公“男有室,女有家,不能互相輕慢,這叫有禮,否則就會出壞事。”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其實這還是《周禮》中的規(guī)定之一,《周禮》規(guī)定,男三十曰壯,有室。就是說,男子三十歲壯年要結(jié)婚,結(jié)了婚以后,就叫做有室。由此而引申出來“男子婚后稱為有妻室,女子婚后稱為有家”。所以現(xiàn)在很多電視劇上男的貌似拽文言“我有家室”,是不對的。 因此,申繻的意思就是說:您已經(jīng)結(jié)婚了,而齊襄公還沒結(jié)婚,您帶著夫人去,齊襄公卻沒有級別對等的人接待,這樣很失禮。失禮就是非禮,將來要出事的。這話其實說的很無厘頭,國家元首帶著第一夫人出訪,很正常嘛,不違禮啊。 但申繻又不傻,他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魯桓公的夫人齊文姜在齊國的時候就艷名遠播。在《宗成讀《春秋左氏傳》第15集》里,被鄭國的公子忽拒婚的就是她。公子忽之所以拒婚,也是因為齊文姜的名聲不好。齊文姜在做姑娘的時候,就與哥哥齊襄公因為亂倫被父親齊僖公狠狠處罰過。這件王室丑聞雖然當時掩蓋住了,但沒有不透風的墻,事情慢慢的還是傳了出去。所以公子忽寧肯去娶了中等國陳侯的女兒也不與大國齊國聯(lián)姻。 齊僖公后來也沒辦法,為了拆開這對亂倫的兄妹,捏著鼻子把齊文姜趕緊給嫁到了臨國魯國。當時魯桓公剛殺兄即位三年,正需要大國的支持,一聽到這消息,喜從天降,沒有細想就同意了婚事。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事出反常必有妖,齊僖公寧愿“非禮”也要親自送女兒出嫁,一直送到魯國境內(nèi)的原因。他是既怕女兒在出嫁途中再跟兒子發(fā)生啥關(guān)系,又怕女兒半路逃跑呀。申繻的想法其實跟齊僖公一樣,這倆人千萬不敢再見面了。 大郎,來,喝藥了。 申繻肯定聽說了這些事,但魯桓公有沒有聽說就不清楚了。據(jù)魯桓公后來的表現(xiàn)看,應該是沒有聽說。否則就不會帶著齊文姜一起去見齊襄公了。其實也夠難為申繻了,又要把事情點出來,又要把話說的委婉。但申繻說的太委婉了,委婉到魯桓公根本沒聽明白,于是齊文姜和齊襄公就見面了。 老情人見面,那是天雷勾地火,叫一個驚心動魄吶。齊襄公先把妹夫魯桓公灌醉,然后就帶著妹妹回了寢宮。魯桓公第二天中午酒醒以后,一看老婆不見了,問著問著就找到齊襄公的寢宮去了。找到的時候,齊文姜才剛剛睡醒,雖然榻上就她自己一人,但釵斜發(fā)亂,眉目含春,魯桓公也是過來人,哪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隨便一嚇唬就知道了奸夫是誰。 魯桓公很憤怒,但魯桓公很清醒,知道現(xiàn)在在齊國的地盤,一旦發(fā)難,自己討不到好處,就丟下一句狠話:“賤人,你給我等著,回國我再收拾你?!本褪沁@句話惹了禍。 潘金蓮,不,齊文姜越想越怕,趕緊去找哥哥齊襄公討主意,齊襄公沉默半天,最后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他!”齊文姜嚇了一跳,趕忙問:“大官人,哦,不,串場了。哥,有把握沒?不要打草驚蛇,一定要一擊必殺?!彼哉f最毒婦人心,這時候齊文姜關(guān)心的只是能不能把丈夫除掉。齊襄公奸笑著說:“這是齊國,我的國家,等著瞧吧。” 出了這檔子事,峰會肯定開不下去了。魯桓公就嚷嚷著要走,齊襄公有愧于魯桓公,也不露面,安排齊國著名的勇士——公子彭生去護送,親自給魯桓公趕車。當然,不出意外的,魯桓公在回國途中突發(fā)意外,從馬車上掉下來,摔死了。 替罪羔羊 這下子魯國炸窩了,國君的車底盤離地也就一米高,除非像黃家駒一樣大頭朝下正好摔到石頭上,否則怎么可能一下子當場摔死,直接跨過重傷這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還是那么多衛(wèi)士護衛(wèi)的情況下,這明明是謀殺!是謀殺!于是魯國的貴族們亂哄哄的要找齊襄公討個說法。 齊襄公說:“這事簡單。我外甥調(diào)查過了,讓我外甥魯莊公(這還是提前借用了謚號)說,他爹咋死的?”魯莊公名叫同,他出來宣布,他父親的死因和舅舅齊襄公調(diào)查的結(jié)果一致。這下魯國人沒話可說了,親兒子都不說話,我們這些五服之外的親戚跟著瞎起啥哄呢。 然后齊襄公就扶持妹妹的兒子姬同做了魯國國君,后世稱為魯莊公。這件事中間到底有沒有利益交換,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但魯桓公是殺了哥哥魯隱公而當國君的。魯隱公的后人還在,如果魯莊公不聽舅舅齊襄公的,當時魯國可不止三個以上有資格即位的人,魯隱公的后人如果一鬧,國君到底誰做,還不知道呢。 但魯國不鬧了,不代表別的國家不鬧。這么狗血的劇情,這么好的借口,其他的吃瓜諸侯國君如何肯放過?于是衛(wèi)國、晉國、宋國、鄭國紛紛發(fā)來函電,明為慰問,實為施壓,旁敲側(cè)擊要調(diào)查真相,齊襄公慢慢頂不住了,眼看著因為這個事情齊魯兩國就要面臨多國“維和”部隊了。 齊襄公確實是個狠角色,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把公子彭生抓起來殺了,罪名是謀殺魯桓公。這個替罪羊一出來,其他國家全部閉嘴,再也沒有理由干涉齊國內(nèi)政了。那么公子彭生呢?冤死。 所以道家的老子和莊子都說過,在工作中,如果你這個人特別有能力,就會被領(lǐng)導當做一把好用的刀,用順手以后,不管好事壞事都用,凈活臟活都干,某一天領(lǐng)導受到威脅的時候,交出你這把刀以平民憤,就是最好的選擇,歷朝歷代類似“周興、來俊臣”的例子不絕于書。所以,人到高峰要思危,激流還需勇敢退。人吶,不能太沒用,又不能太有用??傊褪且粋€詞:中庸。 中庸,中庸,古往今來能做到的人有幾個呢?也許只有范蠡、郭子儀、劉伯溫吧,很巧,他們還都是研究奇門遁甲的,哈哈。 好了,今天這個故事就說到這里,由此帶來的余波我們下集在講,這個故事呀,余波跟正劇一樣精彩。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書齋的讀者都是喜歡深度思考的。 注:傳統(tǒng)奇門遁甲第2期中級提高班定于2020年元旦后開班,現(xiàn)在可以報名,課程大綱請看“培訓咨詢系列”下文章。 費用詢問助理宋老師(掃描下方二維碼),書友會成員有優(yōu)惠。 2018年10月之后中級班學員免費復訓,2018年10月之前學員需先參加初級班。 培訓資訊系列文章集錦 案例和感悟 宗成讀《春秋左傳》系列 宗成談奇門九星系列 有物·有悟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