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說明出處 每周堅持原創(chuàng) 致力于跨界讀書 用不同的經(jīng)度突破思想的維度 名字真的可以影響命運……名字真的可以影響命運嗎? 原文 《傳》:桓公二年。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zhàn)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孫欒賓傅之,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南鄙,啟曲沃伐翼。 人說山西風光好 今天一篇文章要說兩年的事情,跨度大,任務重,所以不能啰嗦,我盡量忍住不啰嗦,不過貌似這句話就很啰嗦。(笑) 因為桓公二年,一個未來的霸主之國悄無聲息的露頭了,就是晉國。這個國家基本疆域在現(xiàn)在的山西省。山西省左倚太行,右撫黃河,北有五臺恒山,南有黃河橫攔,北玄武有靠,南朱雀見水,東青龍蜿蜒,西白虎低陷,屬于風水中大吉之地,所以也很容易出割據(jù)政權。 進可攻:
退可守:
要想守中原則必守山西,山西在手,北方軍隊不敢放心南下,陜西之敵不敢安心東出。所以終北宋一朝,對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特別是應州(今山西省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東)、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區(qū))、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qū))這四州,宋太宗北伐,目標也是直指這四州,當然,失敗了。但靖康之難后,八字軍和岳飛在山西南部打游擊,硬是讓金國頭疼不已,由此可見山西對中原的影響力。 為什么啰嗦這么多呢?因為政治學中有一門地緣政治非常重要,山西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第一個春秋霸主之國的產生,且能綿延一百余年。而地處平原,四戰(zhàn)之地的鄭國,則只能做個地區(qū)小霸,且鄭莊公一旦身故則霸主之位不存。秦滅六國的時候,第一戰(zhàn)也是硬剛有一半國境在山西的趙國,長平之戰(zhàn)以后,趙國丟失山西這個戰(zhàn)略要地,從此對秦國打擊毫無還手之力。 能成為天下霸主,僅靠綜合國力是不行的,“在德不在險”僅是文人一廂情愿的想法。實際一個國家的崛起,“在徳也在險,有時還需不要臉”,否則就會像歐洲的德國一樣,崛起也勃焉,被打壓也忽焉。位于山東半島的齊國,占有長江中游的楚國,獨占關西的秦國和東南水網(wǎng)之地的越國,能夠稱霸,也都是占了地緣的便宜。 在春秋時期,山西并不像現(xiàn)在灰蒙蒙的一片,畢竟那時候河南還有大象和鱷魚出沒,山西也多是原始森林,否則地下也不會埋那么多煤。春秋時代氣溫比現(xiàn)在要平均接近2攝氏度,猛一看覺得并不高,但著名的小冰河時期——明朝末年,也不過比平均氣溫低2攝氏度而已,但那時候中原冬天最冷可以達到接近零下二十度,連續(xù)幾年旱災,顆粒無收。所以平均氣溫雖然容易讓人產生不過2度的錯覺,實際氣溫卻能相差一個氣候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區(qū)別。 所以說,當時的山西就像現(xiàn)在的湖南,風光旖旎,人說山西好風光,不是吹的。 名字真的能決定命運嗎? 過了三年,晉穆侯又開疆拓土,攻打“千畝”這個地方,這地方一聽就是良田。這次打仗非常順利,不費吹灰之力占得豐腴之地,開心之余,大臣非常湊趣的報告他又生了個兒子,他一開心就給孩子取名“成師”,嗯,讀起來就像“成事”。 于是當時的一些姓名學家就開始解讀起來:
嗯,這就像雄安新區(qū)規(guī)劃之后,一大票風水學家煞有介事的介紹雄安新區(qū)的風水有多好一樣,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古今同理。 有個比較著名的,叫師服的姓名學家(看人家姓名學家就是不一樣,名字取得多占便宜,誰見都要叫一聲師父),他說:“奇怪呀,國君替兒子取這樣的名字!取名表示一定的意義,意義產生禮儀,禮儀是政事的骨干,政事端正百姓,所以政事沒有失誤百姓就服從;相反就發(fā)生動亂。相愛的夫妻叫妃,相怨的夫妻叫仇,這是古代人所命名的方法。現(xiàn)在國君給太子取名叫仇,他的兄弟叫成師,這就開始預示禍亂了。做哥哥的恐怕要被廢黜了吧!” 單獨聽這段話,感覺很有道理啊,如果再看到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你會趕緊獻上自己的膝蓋,僅僅通過名字,不用百度查五行,不用五格姓名法分析(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錯誤的。)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真是未卜先知的大師啊。 但實際是這樣嗎?不一定。鄭莊公名字叫“痦生”,是倒著生出來的意思,這名字也不好聽吧。后來的春秋第一霸晉文公的名字叫“重耳”,就是卿士所駕的車轅前面伸出來的那一截彎木,上車時候當扶手用的,按這個意頭,誰都能搭一把手,怎么可以做霸王呢? 還有春秋一霸宋襄公,他的名字叫“茲甫”,茲是草席的意思,任人踩踏之物,能說這名字很吉利嗎?后來的晉成公,名字叫“黑臀”,就是黑屁股的意思,但是也不妨礙對方他成為一個有為的君王。 所以,這么一看就發(fā)現(xiàn)僅從名字上去推測未來的命運,有點不靠譜了,充其量只能說是個案,而不能說是普遍存在。但是人們的思維很容易把個案當成普遍存在的案例。 比如腫瘤醫(yī)院一直會流傳某個人因為吃了某種偏方痊愈的傳言;監(jiān)獄里總會流傳某個人成功越獄的傳言;官場總會流傳某個人被貴人提拔,連升九級,一步登天的傳言。這是人類思維的模式,人類通過從個案中進行總結而發(fā)現(xiàn)了火種,走上了文明之路,推進文明的演進,但也一直受著這種思維模式的困擾。 或者有些人成功以后,倒推他的早年經(jīng)歷,從中找出有聯(lián)系的地方,然后加以神話。比如劉邦腿上長了七十二個痣,比如舜帝是兩個瞳孔。但其實劉邦可能只是個身上多痣的人,而舜帝可能只是先天性白內障。但結合他們成名以后的事情,這種異于常人的地方就有了難以言喻的意味。但如果你跳出這個思維框架,用“可逆化思維”和“個案普遍化”的方法去審視這些傳言,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邏輯不堪一擊。 而且晉國的姓名學大師師服對兩人的名字發(fā)表了一番言論,這番言論其實后來并沒有應驗。名字不吉利的老大“姬仇”雖然被叔叔趕到外國,但后來成功反殺奪回王位,并且成了有名的晉文侯,死后能被謚為“文”的君主,都是公認的有為之主。 而名字吉利的老二“姬成師”卻并沒有成事,只是在大哥活著的時候積蓄力量,發(fā)展勢力。終于在大哥死后,侄子即位第二年,如愿以償被封到曲沃,因為封賞的國土面積比較大,權力比較重,所以儼然成了國中之國,80年后,其子孫取代了大哥的后裔,成功逆襲為晉國君主。 唯一應驗的就是:這兄弟倆造成了晉國的動蕩和君位更替。但已經(jīng)是八十年后的事情了,跟這兄弟倆有啥關系呢?再說了,一則八十年后應驗的預言,其對當時社會的實用性到底有多少呢? 而且,史書也沒有寫師服是什么時間做出預言的。是老二剛取名字的時候?還是老大老二都老了的時候?如果剛取名字的時候,那么這則預言還可以說是有準確性的。如果是老大老二都老了的時候,這時老二羽翼已成,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fā)展下去,臣強主弱,晉國必然有動亂的一天。那么這就不能算作預言了,而只能算是推論了。 但為什么很多人會相信這番話,并記錄在史書上呢?其實重點不在于名字是否吉利,重點在于“給王子起名關乎禮儀,禮儀之事一定要慎重?!?/span>這句話,告誡君王諸侯,做事情不要隨心所欲。但讀《左傳》的人大部分都忽略了這句話,只關注預言的準確性,這也算人們喜歡獵奇心理的一個表現(xiàn)吧。我想,左丘明泉下有知,該笑得有些尷尬吧。哈哈。 好了,我成功的通過啰嗦把字數(shù)寫到了4000字以上,關于魯桓公的家庭狗血劇情限于篇幅所限,寫不完了,只能下一篇寫了。不好意思。青山不改,啰嗦長存,我們下一篇見。(抱拳)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書齋的讀者都是喜歡深度思考的。 注:傳統(tǒng)奇門遁甲第2期中級提高班定于2020年元旦后開班,現(xiàn)在可以報名,課程大綱請看“培訓咨詢系列”下文章。 費用詢問助理宋老師(掃描下方二維碼),書友會成員有優(yōu)惠。 2018年10月之后中級班學員免費復訓,2018年10月之前學員需先參加初級班。 培訓資訊系列文章集錦 案例和感悟 宗成讀《春秋左傳》系列 宗成談奇門九星系列 有物·有悟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