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日前,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公司宣布,溶瘤病毒療法Delytact(teserpaturev/G47?)已經(jīng)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的條件性限時批準(conditional and time-limited approval),用于治療惡性膠質瘤。新聞稿指出,這是世界上首款獲得批準治療原發(fā)性腦瘤的溶瘤病毒療法。 膠質瘤是由于大腦組織中的膠質細胞癌變生成的原發(fā)性腦瘤,占所有原發(fā)性腦瘤的80%。惡性或高級別膠質瘤的進展迅速,而且復發(fā)幾率高,患者的預后不良而且治療手段有限。Delytact是第一三共與日本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醫(yī)學科學研究所的Tomoki Todo博士聯(lián)合開發(fā)的一款基于單純皰疹病毒(HSV-1)開發(fā)的第三代溶瘤病毒。它通過對HSV基因組的基因工程修改,增強Delytact在腫瘤細胞中選擇性復制,并且在裂解腫瘤細胞的同時,激發(fā)人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增強了溶瘤病毒的抗腫瘤活性。它曾經(jīng)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授予的先驅療法認定(SAKIGAKE designation)。 ▲Delytact的作用機制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這一批準是基于在日本進行的開放標簽、單臂2期臨床試驗,參與試驗的膠質母細胞瘤成人患者已經(jīng)接受過放療和替莫唑胺化療的治療,但是大腦中仍然存留殘余腫瘤或者復發(fā)腫瘤。試驗的中期分析顯示,Delytact達到了一年生存率的主要終點。這一研究的詳細結果將由Todo博士遞交科學期刊發(fā)表。Delytact在晚期胃癌的小鼠模型中也表現(xiàn)出強勁的抗腫瘤活性,目前它還在臨床試驗中用于治療其它癌癥類型。
▲Delytact在晚期胃癌的小鼠模型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抗癌活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Delytact的獲批讓我們能夠為已有療法無法控制的膠質母細胞瘤和其它惡性膠質瘤患者提供首個溶瘤病毒治療選擇?!?第一三共日本研發(fā)部負責人Wataru Takasaki博士說,“我們很高興有機會能夠與Todo博士合作為患者和醫(yī)生們提供這款創(chuàng)新治療模式。”溶瘤病毒療法的開發(fā)已經(jīng)有不斷的歷史,很久以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有些癌癥患者在感染病毒之后,體內的腫瘤會縮小或者消失。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也發(fā)現(xiàn)過一個特殊的病例,一名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后,體內的腫瘤大部分消失了。這些病例都顯示了病毒感染激發(fā)的人體免疫反應可能具有抗癌效力。在上世紀50-80年代,研究人員就開始進行臨床試驗,檢驗能夠復制的野生型或者減毒病毒的抗癌療效。然而,這些病毒的問題是沒有有效的手段控制它們的毒性,并且讓它們只在癌細胞中復制。在1991年,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的研究表明,通過對HSV-1病毒進行基因工程改造,能夠讓它們在膠質瘤細胞中選擇性復制并且在動物模型中表現(xiàn)出可喜的療效。這一研究開辟了通過設計和構建病毒基因組開發(fā)溶瘤病毒的新時代。中國在2005年批準了上海三維生物公司開發(fā)的重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在2015年,美國FDA批準了安進(Amgen)公司開發(fā)的基于HSV-1病毒的Imlygic,用于治療晚期黑色素瘤。 ▲溶瘤病毒療法開發(fā)歷史上的里程碑(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2020年發(fā)表的一篇綜述文章發(fā)現(xiàn),在2000年到2020年,總計有97項相互獨立的臨床試驗匯報溶瘤病毒治療癌癥的臨床試驗結果,這些試驗中,最常見的溶瘤病毒類型為腺病毒,HSV-1,呼腸孤病毒(reovirus)和痘病毒(poxviruses)。治療的癌癥類型包括黑色素瘤、胃腸道腫瘤、胰腺癌等多種癌癥類型。 ▲2000-2020年發(fā)布的臨床試驗報告中溶瘤病毒治療的癌癥類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在治療兒童膠質瘤方面,今年四月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臨床研究也獲得了積極結果。接受名為G207的溶瘤病毒治療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達到12.2個月,比現(xiàn)有的常規(guī)治療的生存期延長了1-2倍。聯(lián)合開發(fā)Delytact的Todo博士在一篇綜述中指出,溶瘤病毒激發(fā)抗腫瘤免疫反應的特性意味著它們如果與包括檢查點抑制劑在內的其它免疫療法聯(lián)用,有望進一步提高抗癌效力。而且,對溶瘤病毒的改造可以賦予它們表達其它蛋白的轉基因,從而進一步增強抗癌活性。未來,溶瘤病毒有望成為癌癥治療一種新治療模式。參考資料: [1] DELYTACT? Oncolytic Virus G47? Approved in Japan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ioma. Retrieved June 13, 2021, from https://www./files/news/pressrelease/pdf/202106/20210611_E_47.pdf [2] Sugawara, et al., (2021). Efficacy of a Third-Generation Oncolytic Herpes Virus G47Δ in Advanced Stage Model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Molecular Therapy Oncolytics, https:///10.1016/j.omto.2020.03.022 [3] Macedo et al., (2021). Clinical landscape of oncolytic virus research in 2020.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http://dx./10.1136/jitc-2020-001486 [4] Fukuhara and Todo (2016).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A new era of cancer treatment at dawn. Cancer Science, https:///10.1111/cas.13027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y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