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天中節(jié)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天,處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jīng)·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nèi)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傳承發(fā)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jié)俗內(nèi)容豐富。劃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jié)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在民間傳說中,端午節(jié)是紀念某位歷史人物的,那么是紀念誰的呢?有這么四種說法: 1. 屈 原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jié)聯(lián)系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xù)齊諧記》。雖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guān),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 1 屈原 對聯(lián) 天下歸宗 離騷醒恨,午節(jié)催哀,斫石問洪流,何忍其香蘭一沒; 親則諫君,疏猶死國,開書檢青史,曾見之亙古幾多。 芥草 大夫本是獨醒人,不忍睹艾蕭遍野,故以哀郢而思、懷沙而哭; 病象難摧五色筆,所幸遺楚賦至今,好識文星其粲、君子其芬。 南怪 文開辭賦稱騷客,成一格興而楚體,比以詩經(jīng),香草美人歌不絕; 節(jié)仰忠貞說大夫,想當年呵壁問天,懷沙負石,至今故國哭無能。 崇陽嶺 行吟開境界,崛奇峰而啟先河,燦矣星天,何止文光分太白; 放逐識忠貞,明死志以酬故國,勵茲來者,猶聞浩氣撼崖山。 2. 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yīng)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2 伍子胥 對聯(lián) 白衣孤鴻 運略隱然可敵國,倘若使明君不死,員公在側(cè),且看青史叢中,可流傳勾踐臥薪、陶朱遁世? 成才自古多磨難,每言及解劍之為,乞飯其時,遍問容城故里,猶記取引舟漁父、投水千金。 燕子王 背主是壯士悲情,使無掘墓猖狂,便九原父子相逢,那堪黃泉添血淚; 事吳則人臣典范,但看懸睛慘烈,為再鑄忠貞二字,不教青史誤英雄。 時習之 三百鞭盡復(fù)父兄仇,頓教此后君王,未敢再輕天下士; 數(shù)千載難消家國恨,且看而今朝夕,依然兩卷浙江潮。 清風知者 類良禽擇木而棲,原為楚子,后做吳臣,兩處湖山皆抱恨; 鞭舊主于天不顧,比父輸忠,較兄遜義,一生勇烈又如何。 3. 曹 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3 曹娥江 對聯(lián) 月光如水 造化厚東南,水必有靈,遙思剡雪舜云,應(yīng)多故主; 江潮承涕淚,聲猶未歇,長把天心月色,認作孤魂。 蘭臺 地近山陰,風月本王子猷舊友,有舟曾作流觴,來酬夜雪; 潮生海上,浪濤洇曹孝女余哀,使我長傾淚雨,漫灑江天。 靜靜 江不語猶薦馨香,承孝悌千秋,排云更補錢塘勢; 溪九曲各安際遇,過翠微萬壑,載月還須剡水槎。 又客長安 斷碑千載事,雁過蒼然,潮有哭聲猶在耳; 臨此大江流,風來企想,我懷陟岵也傷情。 4. 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由來傳說的主角,可也有認為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guān)。據(jù)東漢時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說,端午節(jié)系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4 介子推廟 對聯(lián) 寒天 廿四史忠臣麕集,論幾許如公,惟事功、不言祿; 十八彎喬木森槮,侍一人垂范,可割股、弗違心。 魯傳霞 忠至切膚,功成拒祿,一炬劫灰,君臣兩誤; 山留節(jié)義,廟誡清明,千秋寒食,風雨同吟。 楊懷勝 蒼天崇烈骨,問三萬里晉河山,何藥能敷割股痛? 寒食緬賢臣,對數(shù)千年冷歲月,君心已負奉親人。 孔方兄 三萬石厚祿辭封軼事,問割股刃、柳木屐史物何存,大道與斯名,論忠直無時不在; 兩千載劫灰火種猶溫,自郭林宗、文彥博挺身而后,于今忘真義,待誰人一脈相傳? |
|
來自: 昵稱2960465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