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趣談,那么,為什么古代人要把“洞房”和“金榜題名”相提并論呢?為什么古代人這么看重“洞房”呢?為什么古代人把新婚之夜叫“洞房”呢?這其中有什么寓意嗎?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這種稱法呢?其中淵源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二吧~ ![]() 在古代,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與對鏡貼花黃的懷春少女之間,總是有著無數(shù)纏綿悱惻的故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儒家推崇的大道,古人先成家后立業(yè)的觀念一直被傳承下來,沒有成家的人總是被認為不穩(wěn)重。家宅不安更是被人所不齒。然而“洞房”這點事,是生物都會有的正常功能,無論是我們祖先還是猿猴時,還是進化成為原始人類,都是靠傳宗接代代代相傳,生物進化優(yōu)勝劣汰的本能使我們對其異常重視?,F(xiàn)代娶親還有不少地方保留著這一古老的“洞房”及“鬧洞房”等傳統(tǒng)。 ![]() 在這些保存著傳統(tǒng)方式的地方,從新郎到新娘家中開始,就面臨著新娘娘家人的各種挑戰(zhàn),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能進新房了,這就算完了嗎?不不不,這時新郎會被親朋好友拉去灌酒,而且不能拒絕,畢竟等了這么多年,終于要成家了,大家的祝賀喜酒可不得推辭。于是新郎往往會被灌得分不清東南西北。好在大家還是有點分寸的,知道要讓新郎早點去見新娘,這才是重頭戲。新郎一進房,早就看不到旁側(cè)的人,看不到床上的“早生貴子”,眼里只有新娘,所謂“春宵一夜值千金”,新郎新娘自有一番體驗。于是才會如此看重“洞房”。 那么,為什么古代人要把新婚之夜叫“洞房”呢?這又要從我們的祖先說起了。在遠古時代,人類居住在洞穴里,而隨著文明不斷發(fā)展,人類學會建造房屋,這就是“洞房”最早的由來。 ![]() 由于古時候男女比例相距較大,所以很多男人娶不到妻子,他們就只能通過搶親的方式搶媳婦與自己完成結(jié)婚生子的人生大事。那么要怎么避免自己的妻子被搶走呢?古代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外面挖一個洞穴,自己和妻子躲在其中完成結(jié)婚,第二天再回到自己家中。這樣就使新娘正式成為自己的妻子,避免了其他人的覬覦。于是稱新婚之夜為“洞房”。這一辦法被推廣開來后,“洞房”的說法一直沿用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