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河是留守在陜北為數(shù)極少的北京知青之一,他之所以留守在陜北一直未返京,因為他娶了陜北的婆姨。說起王長河的婆姨,村里人都說王長河的婆姨是個憨憨,一頓飯能吃五個饃。還有人說王長河的婆姨就是性格內(nèi)向,她可不缺心眼就是話少。王長河的婆姨到底是個啥樣的人,還是聽聽王長河老師自己的講述吧。 1969年1月25日那天好像是臘八,天氣特別冷,王長河坐上了北京開往陜西方向的知青專列,他和眾多北京知青一起,踏上了到農(nóng)村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征途。 火車到達銅川后,王長河他們在銅川住了一晚,又換乘汽車到達陜北,最后坐著毛驢車來到了陜北的劉家塬大隊。王長河他們十三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劉家塬四隊,他們成了四隊的社員。 劉家塬大隊是一個較為富裕的自然村,全大隊共四個生產(chǎn)小隊,總?cè)丝诓蛔闫甙偃恕⒓臆箨牭牡匦魏芴厥?,兩山夾一溝,一條山溝綿延五六里,從溝口到溝掌(溝尾),四個生產(chǎn)隊依次排列在山溝的南坡上,一隊在溝口,四隊在溝掌,一孔孔土窯就像稀稀拉拉的羊群,散落在山坡了,雖然參差不齊,倒也錯落有致。 四隊在溝掌(溝尾),雖然不如一隊(一隊在溝口)交通便利,但也有好處,每次公社派人下來檢查,工作人員就在溝口轉(zhuǎn)一下,沒人會跑五里路到溝里去四隊檢查。這樣四隊的社員不光能開小片荒地種菜種糧,他們還能養(yǎng)雞養(yǎng)羊,沒人來割他們的尾巴。 王長河他們來到四隊后,四隊的劉隊長就把七名男知青安排在了牲口棚里,住在了飼養(yǎng)員劉老漢居住的那孔窯洞里,劉老漢搬到了旁邊那孔存放草料的倉窯里。倉窯里也有一鋪土炕,就是小一點,能睡兩三個人,也能燒火,就是沒有鍋灶,只能在炕洞口燒火。六名女知青暫時借住在小隊會計馬青良家的那孔土窯里,馬會計家的那孔土窯里也有鍋灶,能做飯。 寒冬臘月的陜北正是農(nóng)閑時節(jié),知青們每人每月有四十多斤的商品供應糧,吃糧基本沒問題。劉隊長同意讓知青們暫時用場院里堆放了好幾年的那幾垛秫秸桿燒火,知青們的燒柴暫時也沒問題。知青們面臨的生活難題是他們都不會燒火做飯,還有蔬菜短缺問題。 了解到了知青們的實際困難,劉隊長就安排了兩名婆姨,分別幫助男知青和女知青們燒火做飯,主要是幫教,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教會知青們燒火做飯。吃菜問題,劉隊長也挨家挨戶通知了社員,根據(jù)自家情況,每家每戶都要給知青們送一些儲存的白菜蘿卜和洋芋,咸菜辣醬也要送一些。四隊的鄉(xiāng)親們非常善良也非常熱情,鄉(xiāng)親們寧肯自己家不吃菜或少吃菜,都把自己家原本就不多的蘿卜洋芋送給知青們吃。給知青們送菜最多的是一個叫憨秋的女子,她不光給女知青們送去了半筐洋芋,還給男知青們送去了半筐蘿卜和兩棵白菜。 憨秋的大名叫梁二秋(她大姐叫梁大秋),憨秋是村里的社員給她起的外號。那天到牲口棚給男知青們送菜,是王長河接過去的,王長河說了好幾句感謝的話,憨秋笑了笑,一句話也沒說,就不好意思地離開了。憨秋的名字是飼養(yǎng)員劉老漢告訴王長河的,看憨秋笑得那樣燦爛,王長河腦袋里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她為什么叫憨秋? 王長河是六八屆初中畢業(yè)生,當年到陜北插隊時剛過完十七歲生日,他奶說她十八歲了。王長河個頭挺高,至少也有一米七十五公分。只是他兩歲那年,碰倒了剛端上飯桌的一碗小米稀飯,滾燙的稀飯燙壞了他的半邊臉,他右側(cè)面部留下了明顯的疤痕,一直伴隨至今。燙傷留下的疤痕給王長河造成了嚴重的心靈創(chuàng)傷,小時候伙伴們都喊他疤瘌臉。他說他的面容確實有些猙獰,不怪別人喊他疤瘌臉。 初來乍到,劉隊長和飼養(yǎng)員劉大伯的善良熱情給王長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一個就是那個叫憨秋的人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直在想,村里人為什么喊她憨秋,是因為她的智力有問題? 過完了春節(jié),過完了正月,過了清明,陜北高原上真正的春天終于到來了,山坡的背陰處雖然還有未融化的殘冰,可溝口陽坡上那幾棵梨樹早已開滿了雪白的花朵,路邊的野草野菜也開始返青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生產(chǎn)又要開始了。 第一天參加生產(chǎn)勞動是往山上那片坡地送糞,一擔糞差不多有四五十斤,剛挑起來還感覺不到什么,六里山路走了還不到一半,王長河的兩條腿就像灌了鉛一樣,肩膀也感覺到了疼痛,看看社員們都輕松自如挑著擔子超越了自己,王長河的腳步卻越來越慢,因為不會換肩,他只能走一段歇一會。另幾名男知青也和他差不多,都被社員們落在了后面。幸虧女知青們留在場院裝筐,不然的話,她們肯定會累哭的。 離地頭還有一里路的樣子,走得快的社員已經(jīng)往回返了。王長河咬著牙加快了腳步,走在了知青們的最面,任憑汗水模糊了雙眼。最后那段山路越來越陡峭,越來越難走,王長河真的快堅持不住了。 就在這時,挑著空筐返回來的憨秋看到了王長河,她啥也沒說,把自己的擔子撂在路邊,上前接過了王長河肩上的擔子,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去。王長河愣怔了一下,挑著憨秋的空筐下山去了??粗┣锾糁鴵虞p松地走在陡峭的山路上,王長河自愧弗如。 那天上午,社員們往山上送了三趟糞,知青們送了兩趟。一個下午,知青們往山上送了一趟糞,社員們送了兩趟。第二天出工時,劉隊長看男知青們都蔫頭耷腦的,他就沒讓知青們往山上送糞,讓王長河他們到牛圈里往場院挑糞去了。因為憨秋替自己挑過糞,因為憨秋的名字,王長河就對憨秋關(guān)注得多了一些。 春耕春播生產(chǎn)剛剛結(jié)束,一年中最忙碌的麥收又開始了。春耕春播生產(chǎn)勞動原本就夠苦累的,麥收勞動比春耕春播生產(chǎn)勞動還要緊張,還要苦累,因為麥收要搶時間。天還不亮的時候就出山,直到中午才挑著麥捆回家,又累又熱又餓,嗓子都干得冒煙,那種苦對于剛參加生產(chǎn)勞動的北京知青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熬煎。第三天收的是川地里的麥子,川地里的麥子比山坡地的麥子長得好,棵棵粗壯飽滿,麥穗都沉甸甸的。為了趕時間,午飯要在地里吃,麥收那幾天的午飯都是隊里提供的,吃的都是真糧食(純玉米面團子)。 送飯的社員還沒來,好多人早就餓得不行了。臨近中午時,王長河就總往地頭看,他的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他在期盼著送飯的社員早點到來。劉隊長看社員們和知青們都累了也都餓了,他就讓大家坐在地畔歇息一下,等午飯,畢竟早上出工早,勞動時間比平時要長很多。 滿頭大汗的憨秋剛坐到地畔上,王長河也無精打采地坐在了地盤的一塊石頭上,離憨秋很近。坐在地畔的憨秋擦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在一個蘭粗布書包里掏出一個玉米面團子就要吃,扭頭一看王長河就坐在她身邊,她就掰了一半玉米面團子遞給了王長河。王長河實在是太餓了,他接過憨秋遞過來的玉米面團子,說了一聲謝謝,就大口吃起來。 一位年輕后生走過來,看憨秋在吃玉米面團子,就說道:“憨秋,給哦一塊團子吃,哦得我眼睛直冒花?!薄芭秼屩琅逗煤︷I(怕哦),就給我?guī)硪粋€團子?!蹦呛笊兴┣?,她并沒有生氣,還把自己手里的玉米面團子分一半給了那個后生。 不一會功夫,送飯的人來了,大家呼啦圍上去,每人都搶了兩個玉米面饃,一手拿一個,大口吃起來。大家雖然都口干得要命,可誰也顧不上喝水,因為玉米面饃數(shù)量有限,手慢了就會吃不飽。憨秋三口兩口吞下一個玉米面饃,順手又拿了一個玉米饃。王長河吃完一個玉米饃后,他看那個大筐里還有一個玉米面饃,就上前拿在了手里。王長河吃第二個玉米面饃的時候,憨秋已經(jīng)吃完了三個饃,她還想吃,可惜大筐里一個也沒有了。王長河看憨秋沒吃飽,就把自己手里的那個饃給了憨秋。憨秋笑了笑,接過那個玉米面饃,三口兩口就吞了下去。王長河吃了兩個玉米面饃就吃飽了,憨秋卻吃了四個??纯春┣锏娘埩?,王長河真是長見識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一頓竟能吃下四個大饃。 1971年冬季,劉家塬大隊得到了一個征兵名額,王長河也去公社參加了體檢,他是第一個被淘汰的,就是因為臉上的疤痕。第二年春天,縣里招聘一名干部,王長河也是因為臉上的疤痕落選。后來公社和縣里又來招聘干部,王長河再也沒去應聘,他傷心了。因為臉上的疤痕,他也失去了自信。 1973年夏天的一個中午,王長河和一名女知青去憨秋家為知青點買雞蛋,那時大隊已經(jīng)為知青們打了新窯洞,建立了知青點,男女知青都在一個鍋里吃飯了。憨秋家養(yǎng)了五只母雞,她家的雞蛋基本都賣給知青點的知青們了。那天就憨秋一個人在家,憨秋數(shù)了一下家里的雞蛋,共三十五個,一個雞蛋五分五厘,她算了一下,說道:“一塊九毛二分,五厘錢也木(沒)辦法要嘛?!蓖蹰L河把兩塊錢遞給憨秋,笑著說:“就兩塊錢吧,不要找零錢了。”憨秋執(zhí)意不肯,拿出八分錢找給了那位女知青。回知青點的路上,那位女知青問王長河:“她也不憨啊,為啥大家都喊她憨秋?剛才的雞蛋錢,我都沒算出來,她就算出來了?!蓖蹰L河苦笑著搖搖頭說:“她可不憨,就是長了個草包樣。別看她長得草包樣,可她干啥啥行,也善良,沒有壞心眼子?!?/p> 那年秋天,因為天氣干旱,秋糧基本絕收。憨秋在溝坡上開墾的那三分小片荒地全都種了洋芋(土豆),她天天到溝里的水井挑水澆洋芋,洋芋獲得了好收成。那年春節(jié)前,知青們都回北京探親過年去了,知青點就王長河一人執(zhí)守(看家)。憨秋看知青點就王長河一個人,她經(jīng)常給王長河送吃的,最多的就是煮洋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王長河竟然喜歡上了這個長得像草包一樣的陜北女子。 到了1975年,在劉家塬三隊插隊落戶的十三名知青已經(jīng)有七人通過征兵或招工招干離開了劉家塬,王長河知道自己的情況,臉上的疤痕成了他離開劉家塬大隊的最大障礙。再加上他家的條件不好,母親早逝,還有兩個弟弟,家里就兩間住房,他父母希望他扎根陜北,在陜北找個媳婦成家算了。想想也是,王長河就產(chǎn)生了扎根陜北一輩子的想法。 劉家塬四隊倒有幾個漂亮女子,可自己面目猙獰,哪個漂亮女子會喜歡他?想來想去,王長河還是覺得他和憨秋般配,除了憨秋,根本沒有合適的人選。王長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知青們聽,大家都說他:“長河,就算打光棍,也不能找個憨婆姨啊,你娶了憨秋,以后有了孩子要像她一樣那咋辦?。俊薄昂┣锟刹缓?,那天我去他家買雞蛋,35個雞蛋,五分五厘一個,人家算帳張口就來,還少要了五厘錢。再說了,人家勤勞善良,你看看咱四隊,數(shù)她家的開荒地多,年年數(shù)她給咱知青點送的蔬菜多?!蓖蹰L河不承認憨秋憨傻,他覺得憨秋就是不愛說話,老實憨厚。 1975年年末,王長河娶了憨秋,是劉隊長做的媒。婚后,憨秋特別疼愛王長河,啥臟活累活她都搶著干,好吃的都省給王長河吃,還用自己積攢了好幾年分紅的錢給王長河做了一件皮襖。第二年,憨秋生了一個男孩,長得很好看,模樣像王長河,憨秋的爸媽很高興,他們待王長河就像自家娃娃。 到了1979年,劉家塬四隊就剩下王長河一個北京知青了??纯粗鄠兌茧x開了劉家塬,憨秋擔心王長河也會走,就問王長河:“娃他爸,你不會扔下哦娘倆回北京吧?”“啊呀!你想哪去了,我咋會做那樣喪良心的事情。”王長河拍著胸口給憨秋吃了一顆定心丸。 之后的日子里,憨秋更加疼愛王長河,她也更加勤快,家里養(yǎng)了豬,還養(yǎng)了羊,開荒地數(shù)她家的多,也數(shù)她家的莊稼長勢好。1995年,王長河的兒子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他家娃娃成了劉家塬第一個大學生。 目前,王長河和憨秋還生活在劉家塬村,他兩口子養(yǎng)了一百多只羊,還承包荒山栽種了果樹,他的兒子兒媳和孫子都生活在西安,是親家母幫忙帶大的孫子。因為他兩口子有山林果園,有羊群,他們實在無暇顧及孩子們。 清明前,曾在劉家塬插隊落戶的知青們重返第二故鄉(xiāng)看望了鄉(xiāng)親們,看望了王長河夫妻倆。王長河殺羊款待了昔日的一同插隊的知青們,還為大家準備了陜北特產(chǎn),每人都有份。大家問王長河:“長河,你在這里生活的還習慣嗎?有什么困難就告訴大家,當年咱們可是一個鍋里攪過飯勺的。”“我和憨秋生活得很幸福,沒有任何困難,家里存款花不完,謝謝大家的關(guān)心?!蓖蹰L河的話讓大家都打消了心中的牽掛,重返劉家塬之前,大家最牽掛的就是王長河。 據(jù)一名叫鄭慶亮的老知青說,王長河一口陜北話,頭上扎著羊肚毛巾,還置辦了煙袋鍋,抽起了老旱煙,要是不知道王長河的根底,別人一定會把王長河當成老陜??粗蹰L河那一臉幸??鞓返臉幼?,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 作者:草根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