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經(jīng)專研文章,強調(diào)專業(yè)性,不具備娛樂性,觀者慎入! 一、原文:有物蟲成,先天地生。寂呵廫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也,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折,折曰轉(zhuǎn),轉(zhuǎn)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國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譯文:“渾淪一體之物”衍生萬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著它的形體,獨立存在而且不可分割,可以做為天地的根源。 現(xiàn)實的我不知曉“渾淪一體之物”的名字,勉強尊稱它的別名叫做“道”,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鞍l(fā)展變化”才能“衍生萬物”,“衍生萬物”才能“呈現(xiàn)萬物”,“呈現(xiàn)萬物”才能“重復(fù)變化”。 所以道是變化的,天是變化的,地是變化的,人君也是變化的。宇宙間有四種變化,而人君是四種變化之一。 人君的變化效法地,地的變化效法天,天的變化效法道,道的變化效法自然而然。 三、字義:[說文注]: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蟲者,蝡動之緫名。人三為眾,蟲三為蟲。蟲猶眾也(表示各種類型的蟲子,又是動物的通稱,也專指昆蟲)。 [說文]:成,就也。[廣韻]:成,畢也。凡功卒業(yè)就謂之成。 [廣雅]:生,出也。[易義]:自無出有曰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說文]:寂,無人聲也。[易·系辭]: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說文]:廫,空虛也。字亦作寥。[集韻]:廫,室中虛貌。 亥,象形字。在字形上,商代甲骨文中的“亥”字像被刮掉了毛并被切割了頭和蹄子的豬,是“刻”字的本字。在字義上,“亥”字的本義是“切割”。 [韻會]:而,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說文注]:母,牧也。牧者,養(yǎng)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凡能生之以啟后者皆曰母(事物據(jù)以產(chǎn)生出來的)。 [玉篇]:名,號也(人或事物的稱謂)。 字,表字,人的別名(字和名常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自稱用名,表示謙虛;稱人用字,表示尊敬)。[禮記·檀弓]:幼名,冠字。[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fù)呼其名,故冠頂加字。 “大曰折”起的三個曰字,可作“而”或“則”字解。 [廣韻]:大,小大也。[說明]:大者,不小也。大者,發(fā)展變化之謂也。 [廣雅]:折,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注]:曲行宜方。還亦作旋。[集韻]:折,音逝。亦曲也。[說文]:曲,象器受物之形。不直曰曲。[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說文]:轉(zhuǎn),運也(不直接的,中間再經(jīng)過別人或別的地方,猶曲也)。本義:手搖動紡錘將散絲集中于一束是專之范式。車、專兩范式迭加。車輪往來回復(fù)運作行于一途是轉(zhuǎn)之范式。說明:遠(yuǎn),運也。 反,通作“翻”。本義:手心翻轉(zhuǎn)。[說文]:覆也。覆與復(fù)義相通。 [說文]:居,處也。 法,效法也。[易·系辭]:崇效天,卑法地。 四、說明:老子在本章為“道”做了兩點重要說明:一是總結(jié)“道”為何物,并闡述“道”為什么稱之為“道”。二是闡述了“道”運作方式的三個階段。 1、何為“道”? 道經(jīng)十四章 原文: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朢。 譯文:渾淪一體之物,一方面漸漸進入運動狀態(tài),同時另一方面漸漸顯示厚重形狀。連綿不絕啊,不可能稱名,一切的運動都再次回到不存在物體形狀的狀態(tài)。這叫做沒有形體的形狀,沒有物類的幻象。這叫做“由微忽變至圓滿”。 道經(jīng)二十一章 原文:道之為物,唯朢,唯忽。忽呵朢呵,中有象呵。朢呵忽呵,有又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吔。其請甚眞,其中又信。 譯文:道對于萬物的作用,即顯明又隱匿。隱匿而有顯現(xiàn)時,其中是萬物效法的形象。顯現(xiàn)而有隱匿時,其中是萬物本質(zhì)的“渾淪一體之物”。在黑暗之中的嘷呼,其中有告知。這個告知尤為真實,這個告知是可以信驗的。 道經(jīng)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蟲成,先天地生。寂呵廫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地母。 譯文:“渾淪一體之物”衍生萬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著它的形體,獨立存在而且不可分割,可以做為天地的根源。 整理一下老子對“道”的描述: “道”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渾淪一體之物”的客觀實在?!爸杏姓垍健?,故“獨立存在而且不可分割”?!坝形锵x成”,故“可以做為天地的根源”。 何為“中有請吔”?“道”擁有“自身能量不滅”能力。 何為“有物蟲成”?“道”擁有“向它物轉(zhuǎn)化”能力。并依賴“向它物轉(zhuǎn)化”能力來衍生萬物,通過衍生萬物以保全“自身能量不滅”能力。 2、為何名“道”? 原文: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老子認(rèn)為對于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并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渾淪一體之物”是無法命名的。因為依據(jù)象形文字的創(chuàng)字原理,是無法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字來的。至少,今天所發(fā)現(xiàn)的所有文明,都無法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字,來表述出“渾淪一體之物”的“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面對這種情狀態(tài),老子給“渾淪一體之物”起了個別名,“道”。從“道”這個別名,我們可以想象“渾淪一體之物”,在老子心目中擁有何等高尚的地位。接著,老子又勉強給“渾淪一體之物”起個名字,“大”。 老子為何要選擇“道”、“大”這兩個單字來命名“渾淪一體之物”呢? [說文注]:道,所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管子·牧民]: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 德經(jīng)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大,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xì)久矣! 從上面兩個定義,我們可以知曉“道”含有“供人行走到目的地”的意思?!按蟆焙小坝尚≈饾u變化而來”的意思。 由此可見,老子是從“結(jié)果”與“過程”兩個方面來給“渾淪一體之物”命名的。 “渾淪一體之物”的運動結(jié)果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所以老子基于它的運動結(jié)果,稱其別名為“道”。 “渾淪一體之物”的運動過程是逐漸發(fā)展變化的,所以老子基于它的運動過程,稱其名字為“大”。 從老子給“道”的命名過程,我們可見老子對“道”的理解有多深刻。在命名這件事上,老子亦是遵循著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原理來命名的。老子對“變”的崇尚是無以復(fù)加的。 3、“道”的運動階段。 原文:大曰折,折曰轉(zhuǎn),轉(zhuǎn)曰反。 第一階段:折,衍生萬物。 第二階段:轉(zhuǎn),呈現(xiàn)萬物。 第三階段:反,重復(fù)變化。 A、第一階段: 道經(jīng)一章:無,名萬物之始也。 道經(jīng)四章: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這個階段是“無”的運動階段,“道”以“眾父”的方式衍生萬物。 B、第二階段: 道經(jīng)一章:有,名萬物之母也。 道經(jīng)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道經(jīng)十六章:夫物員員,各復(fù)歸于其根,曰靜。情,是謂復(fù)命。 這個階段是“有”的運動階段,“道”以“玄牝”的方式生成萬物,并依賴于“靜”,不斷地賦予萬物外觀形制。 C、第三階段: 道經(jīng)一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道經(jīng)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經(jīng)十四章:迎之,而不見其首。隨之,而不見其后。 “道”通過前兩個階段完成對萬物的衍生、約束之后,“道”會立即進入下一輪新的“衍生、約束”的重復(fù)。就萬物本身而言,此階段就是“道”對萬物施以“不仁”的不干預(yù)開始,任憑萬物自生自長、自存自亡。 “道”的三個階段并不是明顯的先后次序,而是各個階段多線并發(fā)混雜在一起的,形成“玄之又玄,眾眇之門”的局面。如果把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合在一起的話,就是我們常說的“曲成萬物”。所以可以簡單地說,“道”的運動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曲成萬物階段,另一個是重復(fù)變化階段。 “迎之,而不見其首。隨之,而不見其后”,這句話很重要,通過這句話,老子規(guī)定了我們應(yīng)該如何去理解“反”字。先賢在解釋“反”字時,多通假為“返”字,并將“道”的運動最后階段解釋為“返回本源”、“返回起點”等等,甚至有人認(rèn)為“反”字有兩種含義,“返回”、“反面”。這是錯誤的。 把“反”字通假為“返”字,完全抹殺了“道”做為“運動變化”的存在?!胺础弊值恼嬲x就隱含在“迎之,而不見其首。隨之,而不見其后”的“忽望”之中。 從“不見其首”、“不見其后”可以感覺出“道”的一直向前的,是看不見頭的、看不見尾的、永恒的、向前的、一直向前持續(xù)發(fā)展變化。對于這種一直向前的“道”,老子尚且看不出如何能返回本源,還有何人能見返回本原?!暗馈币唤?jīng)發(fā)動之后,就一直向前持續(xù)發(fā)展變化,是無法返回到本源的。若是“無法返回到本源”很難理解的話,那說明我們對“變”的理解還很淺薄。 可以舉個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道”的三個運動階段。 拿到一本書后,我們是翻一頁,看一頁,然后再翻一頁,再看一頁,如此循環(huán),讀完整本書。 “渾淪一體之物”就是一本書,只是這本書有點特別,看不見首頁,也看不見尾頁,有多少頁我們永遠(yuǎn)無法得知。 書的一頁,對應(yīng)的是第一階段,因為我們知道這頁一定會有內(nèi)容的。 頁面的內(nèi)容,對應(yīng)的是第二階段,因為頁上寫的字呈現(xiàn)了此頁的內(nèi)容。 翻到下一頁,對應(yīng)的是第三階段,每翻一次,你都會得到一頁及頁上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如此重復(fù),重復(fù),一直重復(fù)下去。 “渾淪一體之物”這本書,還具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就是你不但可以向前翻頁,還可以向后翻頁,很神奇的。對于這種神奇,老子說“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p> 基于對“渾淪一體之物”三個階段的認(rèn)知,老子認(rèn)為任何事物都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只有運動中的“渾淪一體之物”才永恒存在的。所以老子說道是變化的,天是變化的,地是變化的,人君也是變化的。不但人君是變化的,王權(quán)也處于不斷更迭的變化之中,除了“渾淪一體之物”的“道”,無物可以永恒不亡。 人終其一生,都要在思想上、行為上效法“道”的變化。思想上接受凡事有“折、轉(zhuǎn)、反”三個階段,而最終達(dá)到凡事自然而然的境界。 除特別注明外,所有文章為作者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保留原創(chuàng)文章的一切權(quán)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