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看到我在寫作后說自己也想寫點東西,所以想問一下有沒有什么好的學習寫作的方法。我告訴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去寫,可以從今天開始,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寫多了自然就好了。 但他覺得自己好久沒寫了,能力不行,水平不高,所以準備還是先學習一下再開始,于是給他推薦了幾本書。 過了一段時間問他寫的怎么樣了,他說還沒開始,因為覺得寫了也沒人看,還需要再來好好學習一下,又問有沒有好的課程。好吧,到這里就感覺他早晚會放棄了。 果然前幾天朋友圈里看到了他游玩的照片,于是就又問他寫的怎么樣了,他說還沒開始,等有時間了再說吧。一說等有時間再說,基本就是放棄了。 這種情況現(xiàn)在在很多人身上都會發(fā)生,自己想做的事很多,可卻沒有一件是真正開始的,總會有各種理由和借口來說服自己。引起這樣的原因主要出在了思維上。 第1個就是習慣性的自我否定。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還沒開始做,人們就開始否定自己,不去肯定自己一定能做好,反而是覺得自己一定做不好。 還沒開始寫,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能力不行,水平不夠,寫不出好文章來;還沒開始早起,首先就想到自己肯定起不來;還沒開始升職加薪,首先就想到肯定輪不到自己。 有時候這些東西本來自己是可以的,只是說得多了,自己也相信自己真的不行了。像我那位朋友,上學時期語文成績很好的,每次寫的作文都要被老師當成范文,所以能力和水平還是有的,現(xiàn)在一直說自己不行,說多了自己也越來越?jīng)]信心,越來越不愿意開始寫了。 正因為沒信心了,于是又進入了下一個思維,就是做任何事之前都想著先去學習一下,總覺得通過學習自己就可以做好,這其實是一個拖延的借口。 要寫作了,不是先開始寫,而是先問有沒有好的班,有沒有好的書,覺得等我學好了就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絕大部分這些學習都無法堅持下來,就算學完了,還有很多仍然無從下手。 做任何事情最好的方式,還是先去做,只有做了才能知道你當前的能力到底是處在一個什么水平上,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明確了能力水平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這樣不更好嗎? 另外還有一種思維就是過于追求完美。 要寫作了,就想著寫出來的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有人不滿意,就不想寫了。但想讓所有人都滿意,這個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最著名的作家,也會有人不喜歡,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能滿足那些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特定人群就可以了。 比如寫的目的只是想把自己的經(jīng)歷想法寫出來,算是對自己一個回顧,那只要能讓自己滿意就可以,其他人的看法并不重要。 改變一下思維方式,不再自我否定,不再拖延,不再追求完美,任何事情先去做了再說,不要想那么多。 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