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你來啦! 我是萌茶茶,碼茶為主,賣字為樂, 做有靈性的茶,傳播有溫度的文化 歡迎關(guān)注。 也許有一天,這里也會出現(xiàn)你的故事... 最近開了一期七天的文案營—一條吸引人的文案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從5月13日開始到5月20日結(jié)束,51314開始,520結(jié)束,這也是一個特別浪漫的營吧,哈哈。 昨天閉營,小伙伴們的反饋,感受到了文字帶給大家的價值 。 這次的文案營一共五節(jié)課,課程安排如下: 第一節(jié)課程,感知力&文字覺醒,讓你先睹為快。 歡迎來到我們文案覺醒的主題課堂,我們這一期的主題是:一條吸引人的文案是如何產(chǎn)生的。 第一節(jié),我們來了解感知力與文字覺醒的關(guān)系。 生活中,你是否留意過,同樣是聽一首歌,有可能你一聽特別感動,甚至掉眼淚,可是你旁邊的人聽了卻沒有什么感覺?同樣的一段文字,你看了會特別觸動,會令你想起很多很多過去的人和事,而有人的看了就是看了,沒有激起任何波瀾。 比如我有一天在喝茶,剛好看到一句話: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是最大的成全。 當(dāng)時看完心里就特別感觸,想到一杯茶,從鮮葉采摘,到高溫殺青,到揉捻到炭焙,到最后成茶,這個過程茶經(jīng)歷了各種的曬、揉、焙; 我們喝的時候用沸水來沖泡,經(jīng)歷多少的煎熬,最后才能成灰這樣一杯入口回甘的茶。 由此,我想到了人生,大概也是如此吧,不由心生感慨,也對這杯茶倍感珍惜。 而我身邊的兒子,他喝了一杯茶,只會說,媽媽,茶有點燙,茶有點苦。 為什么同樣的一段音樂,一段文案,大家接收到的會不一樣呢? 其實呀,這就跟感知力有關(guān)了。 什么是感知力呢? 感知,是心理學(xué)上的一個名詞。 感是感覺,知是知覺,感知力就是感覺加知覺的能力。 感覺就是我們的五感(視、聽、觸、味、嗅)對外界事物的反應(yīng),比如我們的耳朵聽到外部的事物,我們會有聽覺; 我們的眼睛看到外界的事情,我們會有視覺; 我們鼻子聞到外界的事物,我們會有嗅覺,等等,這就是我們的感覺系統(tǒng)。 另外還有一個知覺系統(tǒng),當(dāng)我們的多種感官系作用在同一件事物上的時候,我們由此而產(chǎn)生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經(jīng)過我們的大腦神經(jīng)元的編碼、組織和加工后給它一個定義,這種定義就是知覺。 比如我們現(xiàn)在手握一杯熱茶,我們感覺到手心傳來的一種熱感,而我給這個熱感一個定義,叫做溫暖、或者叫做燙手,這個“溫暖”“燙手”就是我們的知覺。 而生活中,當(dāng)我們看到一個半杯水時,當(dāng)我們眼睛看到這半杯水時,當(dāng)我們眼睛作用在這半杯水上的時候而產(chǎn)生的一種感覺,有人給這種感覺一個定義是叫做“幸運”,有人給這種感覺一個定義,叫做“缺失”,可能也有人,根據(jù)就沒有看到有這半杯水的存在。 生活中也一樣,為什么有的人對外界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有人在家里油瓶倒了也不扶,不是他不扶,而是他根本就沒感知到有油瓶的存在。 我們說,這是他的感知力沒有被打開。 感知力包括我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感知,對社會環(huán)境的感知,對內(nèi)在情感的感知。 自然環(huán)境的感知:比如我們在自然中,能感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天冷了我們會添衣,天熱了,我們會脫衣納涼,我們能看到大自然不同的美景,不同地方不同的自然風(fēng)光,地區(qū)風(fēng)貌,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身心靈的啟發(fā),這就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感知。 社會環(huán)境,就是一個人周圍環(huán)境,對社會事物的感知。比如我們會說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要入鄉(xiāng)隨俗,比如有人可以很快適應(yīng)一個環(huán)境,融入一個集體,一個人知道什么場合說什么話,什么場合配什么服飾,一個人能夠及時捕捉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抓住機遇,這也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感知; 感知力還有一個內(nèi)在情感的感知。就是感知自已和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 感知自己,就是你能清楚地知道你自己什么時候高興,什么時候不高興,你是因為什么不高興,你不高興背事的需求是什么。就是我們對我們自己情緒變化的感知。
想一想,是否很多時候我們怒火一起來,會對家人說出特別特別絕情的話,或者會把孩子打一頓,等我們氣消了,我們又開始后悔后悔當(dāng)初自己情緒沒控制好,這也就是你自己對你自己內(nèi)在情感的感覺有沒有,這也是就是感知力。 所以說,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感滿足,這三個部分就是我們的感知力部分。 有了感知,你才開始會有思維的產(chǎn)生,而思維,又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發(fā)展。 比如,同樣去旅游,有人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來一問,啥都不知道。 有的人,在旅游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青山綠水,山川湖泊,能感受到當(dāng)?shù)仫L(fēng)土人情,品嘗當(dāng)?shù)氐拿朗常惺苓@一趟旅行帶給自己的身心靈的不同體驗,能拍出不同角度的照片,能寫成游記,能做美食分享。 同樣的一趟旅行,有的人就有能力把這些都呈現(xiàn)出來,表達出來,分享出來,有人不可以,為什么? 就是感知力的不同。 我們來看一首古詩: 幾十個字,你聽完是什么感覺? 你聽完是否似乎看到一個畫面,那個畫面的有顏色,你從這個畫面中,這些文字,這個畫面,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能體會到,詩人通過文字想表達的情感,是否能感受到詩人的心情, 同樣的一個杯子,有人只是看到一個可以裝水的杯子,有的人,可以看到這個杯子的顏色、形狀,看到杯子的花紋,工藝,看到年份。 同樣一件物品,你在單位時間內(nèi)捕捉到的信息越多,也就說明你的感知力越強。 當(dāng)我們可以感知到這個世界時,我們就會有一個思維基本的基礎(chǔ),換句話說,思維的基礎(chǔ)就是我們的感知力。 感知力就像我們做菜有材料一樣,你材料越豐富,你能做的菜就越多。 思維也一樣,你感知力越豐富,思維的材料就越多,你能思考的東西也就越多。 一個長期對生活有觀察,有思考的人,他的思維能力一定要比沒有思考的人要強。 所以說,感知力是思維的基礎(chǔ)。 一個人的感知力強,他看到的,聽到的,感知到的東西就會特別多,他用于思考的原材料就會特別多,這些原材料就是思維的基礎(chǔ),思考得越多,一個人的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比如,我們寫一條文案,一個每天對生活有觀察,有思考的人,他寫文案的能力,一定要比一個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人,能力要強。 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載體。 一個人思維不清晰,表達的也一定不清晰,表達不清晰,別人接收到的信息就會不全甚至不實,這樣傳播的效果也不一定好。 當(dāng)我們自己感知到自然的美好,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們時常感覺自己生活在幸福中,我們愿意去表達,去分享,我們的分享是清晰的,是能夠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是能觸動別人的,這都源于我們自己是否有很強的感知力。 幸福是一種能力。 我們看我們身邊那些過得幸福的人,其實不見得多聰明,而是這個人活得明白,他想事情是想得明白的。 如果一個人對周圍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到,那他也沒有思維的產(chǎn)生,一個人沒有思考能力,他的思維也一定是不夠清晰的。 一個人想事情都想不明白,思維混亂,那他感知幸福的能力,一定是沒有思維清晰的人感知幸福的能力強。 所以,你看,幸福也是跟能力有關(guān)的。 最后回顧一下:感知力就是思維的基礎(chǔ),語言/文字就是思維的載體,我們用語言,用文字去分享,去表達,這一切,都離不開感知力的打開。 文字到底多有魅力,來看看這個關(guān)于文字的故事。
看!文字的力量,超乎你想像。 文字覺醒,心的覺醒。 看到這里,是否對文字表達產(chǎn)生興趣了,你可以加入我的七天文案營,一起來體會文字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