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朋友圈有幾件事被刷了屏,除卻清明節(jié)全國默哀以外,另外還有兩件事,一件事是蘇寧的副總裁在朋友圈中“賣內(nèi)褲”,另一件就是羅永浩的首場直播。 這兩件事,都爆出有一個關鍵詞:面子。 中國人是最愛講面子的,所謂丟了面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丟人”。常在酒桌上聽某某人酒后臉紅脖子粗地說:“我這人什么都可以丟,但是不能丟了面子?!?br> 在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食不果腹,饑不擇食的人們挖草根吃,草根吃完了吃樹葉,甚至吃將樹枝樹皮磨成粉吃,仍然個個餓的面黃肌瘦。 就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有一戶人家的男人,為了好面子,將一塊兒豬皮懸在廚房門口,每次中午在家喝罷稀湯湯,下午出外干活掙工分前,總是拿那塊兒豬皮擦擦嘴,這樣好讓別人看他嘴唇油光亮亮的,他好在別人面前說吃了好東西。 這還不算,臨出門前,他還要再口含幾粒鹽粒,這樣半下午就會口渴,他就需要比別人喝更多的水,這樣,他認為就會佐證他在家吃的飯有油水,伙食好。 這個故事是大學期間,老師在給我們講個人死要面子時分享的一個比較極端個案例子。 死要面子的故事雖然國人常有,在國外似乎也不缺少這樣的例子。 中學時讀過莫泊桑的《項鏈》文章,這里邊的女主人公就是一個極其愛面子的人。 故事講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女主人公,卻非常熱衷于參加上流社會舉辦的宴會。沒錢買撐得住場面的服裝和首飾,她就想辦法找朋友借。有次宴會結(jié)束后,她發(fā)現(xiàn)借來的鉆石項鏈不小心弄丟了…… 為了還債,女主人縮衣節(jié)食,做了整整十年的苦力才把債務還清。 本來,她可以憑借正常收入過上安穩(wěn)舒適的生活,但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和欲望,她最終活生生把自己熬成窮苦人家中的粗暴婦人。 學這篇文章時,年紀尚小,對人情世故尚不懂,對成年人的面子觀念更是無法理解,只是直觀上覺得這婦人很可悲,很可憐。 如今再次捧讀《項鏈》一文,對于主人公的死要面子有了更深的悟解。仔細想想,莫泊桑寫的故事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一百多年,然而今天,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還少嗎? 應該很多,比比皆是。 上面三個故事,一個是在婆家盡管受了委屈,但是為了自己可憐的“面子”,也為了不想讓娘家人知道,怕娘家人因為關心自己而難過,只能打掉門牙往肚里咽;一個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在單位的地位以及過低估計了單位的人情世故,讓自己處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狀態(tài);還有一個也許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一次聚會或者一次和自己關系不大聚餐,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強裝大爺,完了自己又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懊悔! 這種例子應該很多,也許就在我們身邊,也許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 所有的故事,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我們就是一個看客,看完之后可以發(fā)表“高見”,可以評頭論足。如果自己身上呢? 比如蘇寧的副總裁和羅永浩... ... 留言區(qū)里的留言都很精彩,不乏一些富有哲理的妙論: 作家鄭淵潔曾就說過:太要面子的人,往往大都沒面子。 因為面子一旦與功利性綁定在一起,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被物質(zhì)刻意、過度包裹和掩飾的面子,容易漏洞百出,最后得到的不是體面,而是虛偽、做作,甚至還會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曾經(jīng)看到過一段話,說:層次越高的人,越“不要臉”;越“不要臉”的人,活得越精彩;層次越低的人,越好面子;越好面子的人,往往活得越糟糕。 想想,還是很有道理的! 以下文章,點擊標題可以直接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