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菊壇舊聞錄之程硯秋[下](丁秉燧)

 讀書作樂 2021-05-25
    四、劇藝特色  

      在本文的第一段“家世與師承”里就曾談到,程硯秋的嗓音狹窄,有如童子,在十幾歲登臺的時候唱大路老腔,觀眾還能原諒他的嗓音,只拿他當孩子。如果成年以后,還用這種細嗓唱老腔就會慘遭淘汰,沒有戲飯。因此王瑤卿就湊合他的嗓子來給他編些新腔,纖巧、柔和、若斷若續(xù),但有時又奇峰突起,高入云霄,有時候卻低回婉轉(zhuǎn),纏綿悱惻。因為他善用氣口,斷續(xù)之處,藕斷絲連,高低曲折,自然無痕。所以程腔一出,悠揚悅耳,沁人心脾,由觀眾的愛好,而引起同行效仿,也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成為青衣唱腔的主流之一(另一主流是梅腔。荀腔柔媚、張腔穿鑿,都算不上主流)。像《賀后罵殿》、《六月雪》、《三擊掌》這些戲,用程腔唱是不二法門,就和《甘露寺》與《借東風》,老生非用馬腔不可,都已成為定型。  
      梅蘭芳一生得天獨厚,身材修短適中,面容俊美姣好。嗓音的寬亮圓潤,為四大名旦與一般旦角之冠。他最早是唱青衣老腔,后來雖經(jīng)徐蘭沅、王少卿研究出些新創(chuàng)的梅腔來,也都正宗大路,使人聽來甜膩悅耳,并不標奇立異。程硯秋的天賦太差,只好在人工上補救,他使腔的特色,有如前述,在氣口上用功夫,巧奪天工,來與梅較一日之短長。以《玉堂春》這出戲來論,“會審”那段慢板、原板、二六、流水的唱法,梅腔爽朗流暢,以天賦取勝;程腔吞吐跌宕,以人工見長,
“三萬六千銀一概化了灰么“”的巧腔就可以說明了。程腔的纖巧,以《鎖麟囊》為登峰造極,事實上也費了王瑤卿半年的功夫,才幫他研究出來的。除了二六、流水、二黃慢板轉(zhuǎn)快三眼,刻意安排,有巧腔也有險腔以外,水災后與家人離散的哭頭散板,后對趙守貞敘述前情的西皮原板唱法都具有創(chuàng)意,格調(diào)一新。因此,推出以后,不僅觀眾覺得悅耳動聽,百觀不厭,青衣演員也都風行景從,不拘是否宗程,都大唱特唱《鎖麟囊》來了,流行至今,仍是一出熱門戲,甚至有程腔梅唱、程腔張唱的說法。但是程派唱法運用氣口的技巧,卻不是任何人都能學到家的,因為你沒有下過他所用的功夫。于是春秋亭避雨那一場的流水,在沒有功力的青衣歌來,便有如數(shù)來寶了。所以《鎖麟囊》的程腔特點是花哨,缺點就是有點媚俗了。  
      程的扮相、臺風、念白、表情、戲路與梅也是不同。梅的扮相華麗,臺風雍容,他扮小姐,則是大家閨秀,扮婦人,則是誥命夫人,所以他最適宜扮仙女、后妃的古戲裝。宜喜宜嗔,細膩而有深度,念白則甜膩動人。程的戲路,宜青衣而不宜花衫,宜悲劇而不宜喜劇。他的念白,字很清楚,而有凄涼味道。面部神情,在表達抑郁、煩悶、悲傷、憤怒時都恰如其分,其他就非所長了,他也有自知之明,多演悲劇。那么,程硯秋的劇藝,除了唱腔獨創(chuàng)一格以外,哪些是他的特長呢?就是他手上、腰腿和腳底下的功夫了。  
      在幼小從榮蝶仙學戲的時候,程硯秋曾遭受過苦打,一方面是榮蝶仙望徒成名心切,但程硯秋也刻苦自勵,一心要強,雖挨打也無怨。因此,他練的功夫,比別人都要扎實得多,基礎非常深厚。所謂演員的功夫,不只是在武打方面表現(xiàn)。唱武生的,以開打為主,唱念做表為輔,那么老生旦角呢,不能每天都演《定軍山》和《虹霓關》哪。以老生來論,《四郎深母》被擒的吊毛,《八大錘》斷臂的轉(zhuǎn)角樓(斜著從桌子后面翻出來,那叫轉(zhuǎn)角樓,不是吊毛),《打混出箱》出箱的鐵板橋,都要腰腿有功夫,才能演得干凈利落。老生里賢如王又宸、孟小冬,唱《探母》被擒時都不走吊毛,往前一跪就算了,因為王是票友下海,盂沒有坐過科,就是都沒有練過幼功的關系。程硯秋雖是榮蝶仙的手把徒弟,所練幼功,不但不少于科班的訓練,抑且過之,所以他以后用來得心應手,成為他的劇藝特色,真得感謝這位嚴師一輩子了。  
      程硯秋常動的老戲有《桑園會》、《賀后罵殿》、《寶蓮燈》、《御碑亭》、《玉堂春》、《三擊掌》、《武家坡》、《大登殿》等,不常動的老戲有《貴妃醉酒》、《四郎探母》等。現(xiàn)在連同他的新戲,不妨以實例來說明他的功夫。  
      程的身材魁梧,青衣個子高大,在觀感上總不大相宜,他就在臺步上用功夫。在后臺,你看程硯秋的裙子,離腳面有二寸,好像裙子太短了,或是系得太高了。在前臺,你再看他的裙子,正蓋在腳面上,一點也不高,這是什么緣故呢?原來他是矬著身子走臺步,也就是小腿往下彎著一點走臺步,給人的印象,比原來的身高矮下二寸去,就不顯得太高了。這種走臺步的方法只他一人,別
無分號。現(xiàn)在只有住在臺北的名票高實秋(華)兄,能夠說還可以學上兩步。不但在臺上走臺步如此,他的跑圓場還是一絕。按跑圓場的標準,旦角的腳,不論跑得多快,不能露出裙子外面來。一般演員功夫不夠的,連自然的跑法,都有時把腳露在裙子外面,像程硯秋矬著身子跑,不但裙不露足,而且跑出花樣?!肚嗨獎Α防锷暄┴懱崛祟^到丈夫墳前哭祭一場,悶簾二黃倒板以后,上唱回龍,接唱快三眼,這時他跑太極圖的圓場,邊跑邊唱,唱完了氣不涌出,面不更色,可見他的腰腿腳下功夫之深了,當然臺下掌聲如雷?!睹峰防锾与y時,有小圓場唱流水?!读骸纺﹫?,也就是《汾河灣》最后柳迎春、薛仁貴到灣前尋找薛丁山尸首時,他加了圓場、流水,最后再由薛仁貴拉下,而柳迎春是走跪步。這些地方都顯露了腰腿功夫。  
      老戲里,《御碑亭》孟月華的遇雨滑步,要摔下去急站起來?!度龘粽啤防锿鯇?/SPAN>釧被王允怒踢的屁股座子,高高跳起,輕輕落下,有如飛過一片云朵。尤其《武家坡》的進窯,由圓場的停下,身子一蹲,一轉(zhuǎn),進門去回身掩門,同時嘴里唱著“進得窯來把門掩”,身上回轉(zhuǎn)自如,姿勢美妙,而唱腔也適時唱完,那真是絕妙表演,每次必得滿堂彩。他的《貴妃醉酒》輕不一演,論雍容華貴、儀態(tài)萬千和唱腔,他不如梅,但是下腰銜杯和臥魚兒的身段,他雖然比梅胖而腰粗,卻比梅見功夫。  
      水袖是幫助演員做戲、表情的工具,老生、旦角用的姿勢較多。程硯秋對于水袖下過苦練功夫,而練得有獨到之處。不論投袖、繞袖、揮袖、打、抬袖、擲袖、翻袖、折袖、整袖、掂袖、拋袖、甩袖,都各盡其致,用得邊式好看,不勝枚舉。新戲《金鎖記》里,張驢兒見他母誤喝羊肚湯而死,借尸訛詐,拉蔡母去打官司。竇娥拜托鄰居照看門戶,她也要趕到公堂,下場兩句快尺寸搖板:“辭別了眾高鄰出門往,急忙忙來上路我趕到那公堂”,拜別、出門、轉(zhuǎn)身、急下、邊唱邊做,加上水袖功夫,每次必定得彩?!吨旌塾洝防?,被迫在磨房推磨,宋成乘機調(diào)戲,趙錦棠真怒、佯笑、誆宋成打掃磨盤,卻把宋手壓在磨盤底下,唱三段快板責罵,也加上水袖動作,增強氣氛?!舵i解囊》里找球一場,或揚水袖使高身段,或掃水袖走低姿勢,有好幾番身段后,才發(fā)現(xiàn)拋在樓上了。在臺灣,除了章遏云、顧正秋唱《鎖麟囊》找球身段有點程的意境以外(她們見過程的此?。?,其他演員的身段就都是以意度之了。最精采的水袖表演還是老戲《武家坡》,當薛平貴逼王寶釧上馬時,王寶釧拋沙土迷薛的眼睛,再唱“急忙回轉(zhuǎn)寒窯前”,跑下。程是先用拋袖擲沙,要把水袖全幅長度都拋出來,然后再揚袖、遮頭,轉(zhuǎn)身跑下,姿式的曼妙美觀,干凈利落,無人能比(包括梅蘭芳在內(nèi)),是他的絕活。程常貼《紅鬃烈馬》,就是連演《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除《銀空山》由花旦演出以外,他演那三出的玉寶釧,每演必滿紅鬃烈馬。觀眾們不只欣賞他的唱腔,主要是為《武家坡》的跑坡下場和進窯身段去的,就這兩手,就值回票價。  
      抗戰(zhàn)時期,后方有位青年程派青衣趙榮琛,勝利以后與程硯秋相見,傾慕請教,不在話下。程也愛其才,不吝指點。有一次趙問程有關水袖問題:“我學您的《武家坡》下場水袖投法,怎么也學不像,這訣竅兒在哪兒呢?”程硯秋經(jīng)他催問再三,才告訴他:“我的水袖身段哪,連耍大刀花兒都揉進去,你慢慢研究好啦。”可見程對水袖功夫所下之深。  
      我們常說楊小樓是“武戲文唱”,對程硯秋來說,也可以算是“文戲武唱”。因為他的水袖、圓場、跪步、屁股座子,種種手上、腳底下和腰腿功夫,為四大名旦之冠,其他旦角就更難望其項背了。同時,他為表現(xiàn)他這些功夫,在新戲里盡量安插,在老戲里盡量發(fā)揮,來展己之長,這也就是他的聰明之處了。  
      《四郎探母》他不常唱,因為論扮相的雍容華貴,唱腔的悠揚,念白的甜,他與梅蘭芳不能相比,但是有一個身段,卻是梅與別人所沒有。盜令一場,太后說不必多禮,讓公主回去,公主唱一段快板,到“......忙把嬌兒掐一把”時,程硯秋把身子往前方右面稍傾,邊唱邊掐作傾聽狀。因為在戲臺上,公主站在下場門前方,好像離太后相隔咫尺,事實上,宮殿很大,公主要走到偏殿,到太后看不見的地方,才能掐孩子,否則,在太后視線所及范圍以內(nèi),她掐阿哥被太后看見,這人造的哭聲就騙不了太后了。所以公主掐阿哥的地方一定與太后寶座有相當距離的。程硯秋這個身子右
前傾,來傾聽太后反應的身段,是合乎情理的,而且姿勢美觀,令人擊節(jié)。這些地方都見程的聰明,處處以身段取勝。  
      初見程硯秋的觀眾,印象是:“呀!好大塊頭的旦角呀!”但是他上了幾場以后,被他曼妙邊式的身段所懾引,你便會慢慢不覺得他是龐然大物,而是個苗條適當?shù)呐肆?,程硯秋的身段便有這么大的魔力。  
      他除了學戲以外,還從武術名家高紫云學習乾坤劍法和打太極拳。在排《紅拂傳》時,最后虬髯公對李靖以家財相贈,李靖為其餞別,紅拂舞劍助興,那個劍套子與眾不同,便是套用乾坤劍法。  
      總之,程硯秋的劇藝特色是:唱腔奇峰突出,身上功夫過人。 
 
      五、革新作風   

      過去的名伶,雖然幼時失學,成名后卻樂與文人交往,學者寫字、繪畫,并且將居處房屋,題上什么“館”、“閣”、“軒”之類,有點附庸風雅,卻也力爭上游。像王鳳卿、時慧寶、余叔巖寫的字都不錯,王瑤卿善畫龜,所以他的居處題名“古瑁軒”。梅蘭芳善畫佛。程、尚、荀等人,也都常替人寫個扇面什么的,甚至在另一面畫上幾筆,得之者視如拱壁。梅蘭芳的居處題名“綴玉軒”,荀慧生居處題名“留香館,”自署留香館主,后來在前門外還開了一家留香飯店,經(jīng)營旅館生意。   
      程艷秋的居處,題名“玉霜簃。民國二十一年一月起,他銳意革新,就先更名為硯秋,把玉霜也改為御霜(很有意思的是,花旦小桂花,原名計艷芬,居然也受程的影響,改名計硯芬了),于一月十三日離北平赴法國考察戲劇,并且到歐洲各國游覽一年。二十二年夏天回國以后,就把他吸收的歐風西雨,外國在戲劇方面的長處,參照國情,在演出上逐漸改革。   
      自清末民初,以迄民國二十年左右,北平戲園演戲時間,都到達五六個小時,夜戲大抵是晚六點半開戲,十二點散戲,有時候戲大了,就延到十二點半。好在那時候也沒有宵禁,官方也沒有演出時間規(guī)定,你愛演到幾點就到幾點,沒有人管的。   
      但是一個人坐六個小時,實在太累,當然也有小部分觀眾從開戲就進場的,但大部分觀眾都從八點左右才陸續(xù)進場。有些派頭大的觀眾,專為聽大軸主角的戲,對前場的戲不屑一顧,就九點半才進來,這時也是好戲上場的時候。但有些早進場的觀眾,坐了很久覺得疲乏了,在大軸戲里,他認為打算聽的主唱,或打算看的武打完了以后,他不待全劇終場,就提前離座了。因此,戲院里的秩序太壞,除了九至十一點較少人走動以外,好像隨時都有人出出入入,攪得臺上的演員不能安心表演,臺下觀眾也不得靜靜欣賞,這種惡習慣,一直維持了幾十年。而且六點半不能不開戲,卻又不能不準備“帽兒戲”,即是開場戲來等主候客。后臺增加開支,前臺也耗燈耗火,跡近浪費。            程硯秋有鑒于此,他不能把國劇演出的時間,一下子改成外國歌劇的一場兩小時,就參照國情,把五六個小時,改成四小時,晚上七點開戲,十一點準散戲,而且取消帽兒戲,開場就是正戲。舉例來說吧,七點開戲,頭一出是《胭脂虎》(又名《會稽城》,也稱《元帥帶馬》),芙蓉草飾石中玉,程繼仙飾王行瑜,侯喜瑞飾龐勛,張容彥飾李景讓,李多奎飾李太夫人。這種開場第一出戲,比別的班中軸子還要扎硬,于是一到七點鐘,已經(jīng)上了七成座了,大軸沒上,已經(jīng)場內(nèi)坐滿了人。這樣,程硯秋和大軸戲其他演員,可以全力以赴地唱,臺下觀眾也聚精會神地聽,秩序極為良好,臺上臺下皆大歡喜,觀眾十一點可以回家,也不必提前離座了。這個新作風,極博觀眾的欣賞和擁護,逐漸七點鐘可以上八九成座,而散場前沒有一個人“抽簽”了(即不終場而單獨離開)。于是其他戲班也逐漸仿效,還是六點半開戲,把散戲時間提前到十一點半左右了,算是演出五小時,不過哪一班也沒有程硯秋鳴和社執(zhí)行四小時制的認真和徹底。   
      以前戲臺上的大幕名叫“守舊,”有名的演員不但自置私房守舊,而且連同桌圍、椅帔、坐墊
都用同樣的顏色、質(zhì)料和花樣,以示自成系統(tǒng)。在北平的戲院還好,開場起用戲院原有的守舊,大軸上場以前,換上主角的守舊,就換一次就夠了。像天津、上海各大戲院的接京角成班,往往是甲生、乙旦,他們在北平原不在一起唱,而是臨時合作的。于是前場戲完畢,壓軸是某名生時,就要換上一堂守舊和桌圍椅帔等全套。壓軸下去,大軸是某名旦了,又再全盤更換一次。不但換東西,場面上還換人。大牌生旦,不但自帶胡琴,還自帶打鼓佬、月琴,旦角還多了一把二胡。這一換的時候,臺上自然冷場,耗時不止幾分鐘,臺下不甘寂寞,觀眾們自然聊天、喝茶、嗑瓜子。請想,這樣秩序還好得了嗎?實在是一種陋習。   
      程硯秋對這一點也有所改革,他創(chuàng)了一套硬片上的大幕,臺上后面正中一片,舞臺左右兩側(cè),前后各有一片,而中間連接起來。場面人員在側(cè)面硬片后面,中間一個大圓洞,糊上薄紗,仍可看到聽到臺上演員的動作與唱。這樣,即使場面上換人,臺下也看不見,不像以前臺上旁邊人出人進的紊亂了。這套硬片大幕,從開場用到散戲,不論主角配角,大軸戲,開場戲都可以用,—視同仁。于是觀眾覺得觀瞻一新,比以前各戲園的舞臺而簡單凈化多了。   
      此外,在《荒山淚》里首用女富貴衣,在《春閨夢》里作夢一場配合燈光換景。后來梅蘭芳在上海排《生死恨》,韓玉娘的穿女富貴衣和夢境,就是取法程的革新辦法。馬連良在新新戲院所置
的五片軟幕,也是從程的硬片大幕所得靈感。梅、馬二人頭腦都很新,可是程硯秋比他們二人,更為先知先覺了。 
 
      六、個性與為人   

      程硯秋是怎樣一個人呢?這真難一語定論。不妨列舉一些他的行為,再試著下結(jié)論。   
      在本文開始就談到,羅癭公在程出臺不久,對他驚為奇才,就花一千多銀圓自榮蝶仙處為他贖回自由身。從此教他讀書識字,介入捧場,命他師事梅蘭芳,再從王瑤卿學戲,可以說轉(zhuǎn)換了他一生的命運,是他的大恩人。并且從民國十一年春天起,到十三年夏天止,為他編了十二出新戲。十三年秋,羅患病很劇,住進德國醫(yī)院診療,終于不治。文人大都清貧,羅亦自難例外,所有醫(yī)藥治喪費用,都是程硯秋擔負的,耗資有數(shù)千元。不久,羅的太太、兒子也故去了,程又擔起治喪責任。而且以后逢羅的忌日,必往萬花山羅墓祭奠。一時義伶之名,傳遍南北。像這種報恩義舉,倒是也不多得的。   
      程對后起演員,肯予提攜捧場。富連成社盛字輩有個花旦劉盛蓮,玩藝兒不錯,身體太壞。出科以后,有人出來關說,請各位前輩捧捧場,楊小樓陪劉盛蓮唱了一次《戰(zhàn)宛城》,楊的張繡,劉的鄒氏。程硯秋就陪他在中和園唱一次《能仁寺》,以劉飾十三妹,他自飾張金風,可稱捧足輸贏了。不料,沒有多久,劉盛蓮就以肺疾逝世了。   
      與程挎刀的老生,以王少樓與他合作最久,程當然對王也極為捧場。民國二十年左右,在新新戲院,他陪王少樓唱過《四郎探母》。還有一次更捧得厲害了,也是在新新,程硯秋壓軸與張春彥合演《三擊掌》,大軸是王少樓《珠簾寨》,程為他配演二皇娘,周德威是侯喜瑞,這出戲可算珠聯(lián)璧合了。他這樣捧法,王少樓自然死心塌地、忠心保國地為他唱二牌老生了。   
      一般梨園中人,都稱程硯秋為程四爺,其實他并非本身行四。他只弟兄二人,哥哥也唱青衣,名程麗秋,唱的沒有什么前途,不久便改行了,所以他應該行二。程硯秋剛出道不久,他就與文亮臣(老旦)、曹二庚(丑)、郭仲衡(老生)三人,義結(jié)金蘭,他最小,行四,這程四爺?shù)姆Q呼是由這一盟傳出來的。他對其余三人,公事同臺演戲,作為私房配角,他們?nèi)瞬淮顒e的班。私交上真的事如長兄,時常照顧。他出國考察時,給他們留下一年多的生活費??上Ч俸馑赖迷缫稽c,文、曹二人一直與他合作多年,直到死去為止。   
      程硯秋對義演很熱心,大小型義務戲,只要他在北平,他都參加。每年年終的梨園公會義務戲(俗稱窩頭會義務戲)更是當仁不讓了。而且對他私房的龍套(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都有固定的私房跑龍?zhí)椎?,四人至八人不等),在年底每?/SPAN>致送兩袋面粉,以備包餃子吃。   
      再談點他臺下的事情。民國二十一年他出國到歐洲,除了考察戲劇以外,把他兒子也帶到瑞士,安排在日內(nèi)瓦讀小學?,F(xiàn)在大學生畢業(yè)以后出國留學大家司空見慣,在四五十年以前,大學生出洋留學已經(jīng)是很少見了,而把兒子從小學起就送到外國讀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不但在梨園界,在社會各界人士里,都是少見的事。   
      旦角演戲的化妝,都是自己動手拍粉底,再涂胭脂、描眉、畫眼線等等。程硯秋則不然,他進了后臺,換上水衣子,穿上睡袍,兩腿一伸,讓化妝人員替他拍粉底,完全一副養(yǎng)尊處優(yōu)模樣,到了描眉畫眼睛細部分,他再自己動手。   
      一般伶人,都不敢多喝酒,怕影響嗓子,尤其演唱當晚,更不敢喝酒。程也異于常人,當晚有戲,他照舊喝酒,酒量好,而且豪飲。有一次在上海演《紅拂傳》,晚上喝的太多了,上臺時有點半醉,但是他仍照演,居然并沒出錯。   
      穆鐵芬隨新艷秋叛離他以后,他要再物色琴師了,就有人推薦周長華。他見周以后,問他:
“我的《汾河灣》你聽過吧?”“聽過。”“腔兒熟嗎?”“熟?!薄昂?,你拉'兒的父去投
......’那一段吧!”周長華以為這是考他的琴藝,程要調(diào)這一段呢,就有恃無恐地操起琴來,等了過門完畢,該旦角張嘴唱的時候了,程不開口。周就問他:“您不調(diào)嗎?”“我不調(diào),你把這一段原板的過門連唱腔一直拉下去。”周為之愕然,只好硬起頭皮,臨深履薄,謹慎小心地拉了下來。程聽完了,稍作沉吟,說:“還不錯,就是你吧,從明天起每天到我家來,我再給你往細里說腔?!敝荛L華一聽,算是被錄用了,自然欣喜,但是想起剛才出一身汗的那一段《汾河灣》,也真夠怕。   
      要知道,琴師為人調(diào)嗓時,有人在唱,萬一托腔稍有不吻合唱腔的地方,有唱的聲音遮蓋,還不容易聽得出來,如果是把唱腔只拉不唱,那就要毫厘不爽,一點也不能錯,差一點馬上就聽出來了,程的考試琴師的方法也太厲害了。   
     戰(zhàn)期間,北平淪陷,華北偽政權(quán)成立以后,一般下級治安干部作威作福,尤其是特高科分子,市民背地稱為“日本狗腿子”,當面卻敢怒不敢言,因為他們稍不如意,就把你送進日本憲兵
隊,嚴刑拷打,暗無天日。特高科這般人們,對任何人都欺侮,對梨園界也不例外。你若不順其意,出門時的戲箱,能被他們在火車上灌硝鏹水(即硝酸),你打開戲箱以后,行頭爛了,就不用唱戲啦。程硯秋對這種壓迫,久已不忿,在抗戰(zhàn)末期,一次自外回來,在火車上因細故就與特高科這幫人吵起來了。在前門車站下車以后,特務三四個人一擁而上,心想你一個唱旦角的,嬌嬌弱弱的能有還手之力嗎?非打得你鼻青臉腫,給你個好看不可。沒想到程硯秋練過太極拳,而且很有功力,三四個人沒有打倒他,反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同時,早有人把戲箱卸下來,落個全師而退,沒有吃虧。一時程硯秋在前門車站打特務,傳遍九城,大家稱快。   
      這群特高科的人,豈是省油的燈,于是放出話來:“咱們戲園子見?!蹦且馑际?,只要你唱戲,不但砸園子,而且耍毀容。但程硯秋就從此不登臺而輟演了,并且搬到青龍橋去住,每天田間操作,好像“務農(nóng)為本”了。而且拍照發(fā)表,以示并非姿態(tài)。   
      最后再談一下梅程之爭發(fā)表。程最早曾拜梅為師,梅演《上元夫人》時,他只配飾個仙女。后來逐漸走紅,由仿梅、追梅,而抗梅,并且想超過梅。梅在民國二十年自北平南下,定居上海,二
十五年秋回北平,曾作一個多月的短期公演。地點在第一舞臺,他為人厚道,檔期定在每星期一至五,留出周末兩天來給其他同業(yè)。梅離開北平四、五年,戲迷渴望已久,這次演完不知何時再回來,自然不放過機會,舍別的班而去聽梅蘭芳了,每天上座滿堂,票子難買,不在話下。當時最受影響的當然是其他名旦,荀慧生趁機外出跑碼頭去了,暫避其鋒。尚小云則在星期六晚上、星期日白天演出。   
      程硯秋自歐回國,即固定每星期一至星期三,在中和園長期演出,數(shù)年不變。梅雖星期一至星期三在第一舞臺演出,他仍檔期不動,照常演出來打?qū)ε_。在全盤演出時間來說,自然程打不過梅,因為物稀為貴,梅難得一演。而看程的戲,等梅走了再看不遲呀,連平日捧程的觀眾,都有一部分到第一舞臺去了。自然中和園上座不好,每晚只維持七成座,不像以前的每演必滿。   
      那時候雖然沒有下周戲碼預告的廣告,但是大家消息還靈通。有—周梅在星期一晚上貼出《穆天王》來,程這方面前幾天知道了,就依他智囊杜穎陶的建議,以上駟攻下駟的辦法,在星期一貼出《梅妃》來。這出戲是程早期的三大拿手代表作之一(另兩出為《紅拂傳》與《文姬歸漢》),唱做繁重,一年只一演,往往在封箱時候才拿出來的。到了星期一,觀眾因為這是程輕易不演的好戲,中和戲院賣了個滿座,第一舞臺那邊呢,因為《穆天王》究竟輕了一點,只上個九成座。在上座率來講,程找回了—次面子,但是論觀眾人數(shù),中和滿座不過一千人,第一舞臺九成也超過兩千人,還是梅的聲勢浩大。而梅這邊也發(fā)生警惕了,因為每天賣滿堂,忽然有一天不滿堂,面子上也有些不好看。他也有智囊團,以后派戲就不敢掉以輕心了,再派小戲,就是演雙出了。因此一直到演完了,還又保持每天滿座紀錄。這是梅程之戰(zhàn)的第一次,結(jié)果是梅勝。   
       十年以后,民國三十五年,梅程在上海又對壘了一次。梅在中國大戲院,配角有楊寶森、俞振飛、姜妙香等,程硯秋在天蟾大舞臺,配角有譚富英、葉盛蘭等,雙方陣容都極為硬整。兩戲院打?qū)ε_,為了營業(yè)競爭,無可厚非。在演員方面,程與梅究有早年師生之誼,在尊師重道的觀念上來講,就有人不直程之所為了。事后據(jù)程表示,他事先曾寫信問過梅,那時梅認為他的檔期還未定,你來好了,所以程說不是他愿意打?qū)ε_面。據(jù)梅說呢,他確是當時檔期未定,但也沒有鼓勵程來,后來局勢演變,人情包圍,他也不能不同時登臺了。究竟真相如何,現(xiàn)在還是個謎。不過據(jù)筆者揣測,搞蘭芳雖然一生忠厚,樂于讓人,但是除了人情包圍以外,還有巨大包銀的引誘。同時,多年來程對他咄咄逼人,他也隱忍得不耐了,索性對臺彼此碰一碰吧,這種心理也是難免的。這一對峙之局,見諸報端以后,當然轟動上海灘,也是梨園大事。不止當?shù)赜^眾熱烈訂票,南京、漢口、長沙的戲迷,也都來滬看戲。結(jié)果呢,是便宜了戲迷、戲院和梅程三方面。梅程的戲都是一個戲碼連演兩天,觀眾可以兩邊看,無顧此失彼之虞。戲院每天滿座,日進斗金。梅程各自有一筆很大進賬,兩邊并無勝負。  
      程私下對人很和氣,但是你問他話,他不馬上回答,總要沉吟片刻,才慢慢地說話,臺上臺下都是溫吞水作風。   
      他在西城的新住宅,門樓破舊,很不起眼。但是進門以后,內(nèi)院則富麗堂皇,備極考究。   
      綜上所談程硯秋的性格、行為與作風,我們可以看出來他頗富心機,城府很深。但是他有熱心公益、樂于助人的一面。程硯秋到今年已經(jīng)去世二十年了,回想他那歌聲、身段已成絕響,在旦角里說,夠得上一位宗匠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