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wǎng)記者解敏5月24日報道:北京時間5月26日,本周三,2021年的第一次月全食將上演,此時月全食恰逢最大滿月,所以也被稱為“超級月全食”。屆時,我國除西藏極西部、新疆極西部外,其他地區(qū)只要天氣晴朗,均可以看到不同程度“帶食月出”的一輪超級紅月亮,其中上海所在的東部地區(qū)觀測條件相對較好。 此次月食自16點46分半影食始,月球開始稍微變暗;17點45分初虧開始,月球開始產(chǎn)生缺角,月食正式開始; 19點09分食既,開始進入全食階段,暗紅色覆蓋整個月球;19點19分食甚,月球進入地球本影最深處; 19點28分生光,月球重現(xiàn)缺角,暗紅色逐漸褪去;到20點53分復圓,月球恢復完整的圓面;21點51分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地球半影,月食結(jié)束。 月全食和超級月亮都不算是罕見天象,但兩者合體則比較罕見。如果錯過本次月全食,下一次我國境內(nèi)可見的月全食要等到2022年11月8日,再下一次則要等到2025年9月8日。 上海地區(qū)此次月食可以看到初虧后的全過程,既月球帶著缺角從東方升起,暗紅色隨之覆蓋全月,之后逐漸褪去,缺角隨之復原的全過程。 關(guān)于月食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是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qū)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月食必定發(fā)生在滿月的晚上。每年全球至少發(fā)生兩次月食,但大多數(shù)滿月時,月球不在黃道面內(nèi),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陰影內(nèi),因此并不是每個滿月時,都發(fā)生月食。 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qū),造成月面的光度輕微減弱,所以較不易為人注意。最近一次半影月食發(fā)生于2020年6月5日;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在其前后均會發(fā)生月偏食。最近一次月偏食發(fā)生于2019年7月16日。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nèi)時。最近一次月全食發(fā)生于2019年1月21日。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nèi)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nèi)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nèi)切,這時全食階段結(jié)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jié)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直徑之比,本次月食最大食分為1.015。 為什么月食是“紅月亮” 自古以來,在世界各地的宗教、民俗中,“血月”被視為不祥之兆,象征著邪惡、災難。在中國民間還有天狗吃月亮的傳說,血紅的月亮也往往被當作將發(fā)生血光之災的兇兆,但這樣的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jù)。 其實當月全食發(fā)生時,月亮、地球、太陽完全處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太陽光通過地球兩側(cè)時,地球濃厚的大氣層把紫、藍、綠、黃光都吸收了,只剩下波長最長的紅色光能夠穿透,并被大氣層折射到月球上,于是在月全食時,我們就能看到地影里的月球呈現(xiàn)出紅色。如果月全食期間從月球看向地球,會發(fā)現(xiàn)地球的周圍有一圈紅橙色的光環(huán)。 普通市民如何觀測月食? 如果不想錯過這一次超級月全食,就需要在日落來臨前做好準備。觀察月全食不需要任何儀器,是所有壯觀天象中最容易觀察的。只需挑選東邊地平面附近無遮蔽物、看得到月亮的地方,就可以僅用肉眼欣賞。若能使用腳架固定手機或相機、更可以輕松記錄這個美麗的天象。 天文愛好者則可以使用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觀測。本次月食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可以看到帶食月出,也可以嘗試使用延時攝影的方式,記錄下月食從東方升起的美景。 但是根據(jù)氣象預報,上海26日(周三)晴好天氣將按下暫停鍵,將轉(zhuǎn)為陰有陣雨或雷雨的天氣。除了降雨較為明顯,風力也較大。 屆時如不能親眼觀測的市民也可以上網(wǎng)收看直播,記者了解到,由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國家授時中心、云南天文臺、新疆天文臺、長春人造衛(wèi)星觀測站、南京天文光學技術(shù)研究所、深圳市天文臺等11家單位組成的中國科學院天文科普聯(lián)盟,屆時將在上海、南京、青島、東莞、深圳、長春等多地開展聯(lián)動月食直播及科普活動,多位天文專家將參與到線上講解和活動互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