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黃辣丁的時候, 看到了他的魚鰾, 突然想起魚鰾是一種中藥。 每個地方標準上魚鰾收錄的基源不同, 湖南的地方標準中收錄的基源較多, 不過沒有收錄黃顙魚。 不同的魚,魚鰾形狀各不相同, 他們的魚鰾在功效上,會有怎樣的差異呢? 相比較資源稀缺的深海魚, 我們常見的淡水魚的魚鰾資源,能不能利用起來呢? 如果研究淡水魚的魚鰾,會是什么樣的結果呢? 有沒有人做過臨床試驗,他們有沒有效果呢? 又或者,他們有著什么獨特的,不同于常規(guī)魚鰾的功效呢? 我們常見的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 別名黃辣丁,黃姑子,黃沙古,黃角丁,刺黃股,昂刺魚,昂公等。 我們來看文獻中關于魚鰾的介紹。 安利一個公眾號:朱鳥尋藥記 里面對于魚膠的整理更豐富 超鏈接:朱鳥的魚膠 【基源】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Larimichthyus crocea)、小黃魚(L. polyactis)或鱘科動物鰉(Huso dauricus)、匙吻鱘科動物白鱘(Psephurus gladius)等的干燥魚鰾。 【性狀】本品呈長圓形薄片或紡綞形筒狀,淡灰白色、淡黃色或黃棕色,角質狀,略有光澤。黃魚的鰾較小,鰉魚及白鱘的鰾大,并附有垂帶2條。質堅韌,不易撕裂,裂斷處呈纖維性;氣微腥,味淡。 【鑒別】取本品浸入水中略膨脹,煮沸則部分溶解。其濃水溶液,10℃下冷卻,成半固體狀。 【炮制】魚鰾烘軟、切段,晾干。炒魚鰾 先將蛤粉炒熱,加入魚鰾,文火炒至松泡,取出,篩去蛤粉,放冷,即得。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腎、肝經。 【功能與主治】補肝益腎,養(yǎng)血止血,散瘀消腫。用于腎虛滑精,產后風痙,破傷風,精神疲乏,吐血,血崩,創(chuàng)傷出血,痔瘡等。 【用法與用量】10~30g;研末,3~6g。外用適量,溶化或燒灰涂敷。 【注意事項】胃呆痰多者禁服。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自古以來,魚鰾被視為“海味中藥”。 《隨息居飲食譜》 鰉魚鰾最良,補氣益精,止遺帶,大益虛損。 《本草新編》 魚鰾,味甘,氣溫,入腎經。專補精益陰,更能生子。多用此為種子之方,然而過于潤滑,必須同人參補陽之藥同用為佳。 《本草綱目》 鰾,即諸魚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鰾。 可治為膠,亦名漩膠。 諸鰾皆可為膠,而海漁多以石首鰾作之,名江鰾,謂江魚之鰾也,粘物甚固。 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記籍多略之。 魚鰾溶化后,冷凝成的凍膠,稱為“鰾膠”。 入水易膨脹,煮沸則幾乎全溶, 濃厚的溶液冷卻后凝成凍膠,粘性很強。 禁忌: ①胃呆痰多、舌苔厚膩者忌食; ②感冒未愈患者忌食; ③食欲不振和痰濕盛者忌用。 魚鰾的來源不一,鱘科鱘屬及鰉屬的鰾均做魚鰾入藥。 我國醫(yī)務者發(fā)現魚鰾有促進精囊分泌果糖、為人體提供能量的作用。 根據這一機理,配制成系列男性不孕藥物,如魚鰾生精丸、補腎生精湯和祛濁生精湯等。 魚鰾主要成分為高級膠原蛋白、黏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及鈣、鋅、鐵、硒等多種微量元素。 魚鰾又能增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厭食、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病癥。 能增強肌肉組織韌性的彈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 又能滋潤皮膚,使皮膚細膩光潤,避免枯燥干裂。 還能加強腦與神經功能,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思維和智力水平,維持腺體正常分泌。 聲明 醫(y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yī)囑。 參考文獻 (1)淺述中藥魚鰾的古與今 田耀軍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東湖鎮(zhèn)放牛村衛(wèi)生所 吉林長春 1305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