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認真寫一篇關于投資的文章,不僅是因為對投資行業(yè)的敬畏和尊重,也是我對于自己投身商海幾十年來的思考總結。我自己經(jīng)歷過從走出象牙塔的一介書生到商人、投資人的轉變,經(jīng)歷過自己作為一個商海小學生被江湖老油條、商海騙子“圍獵”的心理煎熬、斗智斗勇,見證過很多人因為投資失敗生活困頓、家境落敗、甚至家破人亡、鋃鐺入獄的真實故事,所以,說起投資這個事,可以說是千言萬語,感慨萬千。 投資給別人,無論是借錢給別人的債權投資,還是股權投資,看似很簡單,其實這是一個很深奧、很微妙、很不好做的技術活。投資是多種知識、技術的高度融合,是人、錢、項目的高度融合。投資沒有公式可套,每一個單一個體的風險都是不一樣的,看似一樣的項目,一樣的風險控制措施,這個項目放款了可能沒風險,另一個可能風險就很大,很難標準化、程式化操作。投資最難的是對人性的把握、人心的把握,很難處理好規(guī)模和放權的關系。下面人的能力都不可能達到老大的能力,項目少,老大親自把關問題還不是很大,一旦項目多、把權力交給下面人,最終往往給老板整出一地雞毛,體制內賠的是國家的錢,還無所謂,體制外都是老板自己的錢。投資、特別是債權投資,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掙錢是百分之幾的收益,或者是利息,或者是擔保費,承擔的是百分之一百的風險。投資的風險是滯后的,今天看起來天下太平、歌舞升平,其實潛在的大雷暗潮洶涌?!?/span>借錢出去時候是爺,收錢回來的時候是孫子”。投資一旦是做成規(guī)模,“開弓沒有回頭箭”,基本上停不下來,停下來要么去死,要么氣球繼續(xù)吹下去,一直到吹炸為止,就不可能給你第三種選擇。 所以,只有在投資行業(yè)趟久的人、只有經(jīng)歷過投資多個輪回的人才能夠看透投資的本質和特點,才能夠體會到投資的風險和魅力,“投資有點可能會讓你上天堂,但投資主要還是送你下地獄”。 投資一定需要年齡和社會閱歷。有人總結說,“巴菲特99%的財富是52歲以后掙的”。想學會投資、學好投資很不簡單。“欲入商圈,學徒三年”“三年可以教出一個鼓皮匠,教不出來一個生意人”,這些千百年來的諺語已經(jīng)對投資、對商海風險做出來了很好的總結。 很多投資失敗的經(jīng)歷,都是因為社會閱歷不夠、對投資的認識不夠造成的。比如有的騙子專門打國有體制的主意,借各地政府招商引資、和國有企業(yè)搞所謂的合作合資,最后騙了不少錢跑路走人;比如有的從體制內退休出來、跳槽出來的領導干部,選擇商海打拼,結果沒幾年時間,自己的錢被賠個精光、被騙個精光;比如在國有銀行曾經(jīng)當行長,高估了自己,把平臺帶給自己的資源當做自己很牛逼,出來開投資公司,不幾年整的一地雞毛、一身被告、狼狽不堪。我從不否定這些體制內人的基本素質、政策水平,只是講他們的經(jīng)歷太簡單了,投資閱歷太差了,商海見識太差了,在體制內你很優(yōu)秀,出來以后就知道了投資商海是多么不容易。 除了從體制內盲目出來做投資失敗的案例,還有一類就是年輕人因為社會閱歷淺投資失敗的。比如“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盲目創(chuàng)業(yè)、一心做大、沒有風險意識的投資失??;比如前幾年風光、如今壽終正寢的金融行業(yè)P2P,隨便一個公司都是幾個億、幾十億的大窟窿,固然騙子騙走占了一部分,更多的是投資失敗,出事的公司主要的是一批年輕大學畢業(yè)生,敢想敢干、也有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但是社會閱歷不夠、風險認識不夠,大部分項目投資失敗,要不回來,那邊客戶一鬧,最后鋃鐺入獄,家破人亡。 所以,投資這個行業(yè),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是不行的,“東西南北中,工農商學兵”“從小賣蒸饃,啥事都經(jīng)過”,只有經(jīng)歷,才有見識;只有經(jīng)歷,才能認識;只有經(jīng)歷,才能看透;只有經(jīng)歷了,才知道風險;只有經(jīng)歷了,才懂得珍惜機會;只有經(jīng)歷豐富了,才能夠庖丁解牛,觸類旁通,把握規(guī)律,活學活用,成為一個合格投資人。 要做好投資,除了豐富的社會閱歷之外,還需要廣博全面、扎實專業(yè)的知識積累。要敏銳把握國家政策,要通曉宏觀經(jīng)濟知識、金融知識,要熟悉法律知識、財務知識,要了解行業(yè)業(yè)態(tài)、行業(yè)賺錢模式,要學習研究企業(yè)管理知識,要熟練使用各種投資工具、風險控制工具,要學習心理學、社會學。 要做好投資,要有很高的情商,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善于總結,把握投資的一些規(guī)律: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境界。選擇投資作為自己的職業(yè),也就意味著你必須終生都與保守主義的價值觀為伍,以有罪推論的眼光來看待項目和看待對方的人。凡是投資的事,都要向最壞處著想,要想到一旦最壞的結果發(fā)生了你有沒有預案。 投資最怕的是系統(tǒng)性風險。所謂系統(tǒng)性風險,就是這種風險是來自外部的,非自身可以控制,但風險的成因則是自身對趨勢的誤判,或過于前瞻,或過于自我。一旦發(fā)生了系統(tǒng)性風險,就像突然來了地震或者海嘯,這種情況下即使行業(yè)中做得最好的,也恐怕難以幸免。 對待朋友,我們當然要正直,要誠心正意;但是一旦朋友開口借錢,一旦面對動輒千萬的投資,一定要分清朋友和生意的界限。面對基于各自立場的生意,利益才是雙方關注的焦點。因為在面對生意的時候,我們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個人行為,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由你一個人在運作,你只能代表公司,你的失誤或者成功都與公司的利益息息相關。 在生意的過程中,我們最大的困惑是信息的不對稱。除了項目本身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對方的想法和內心世界難以把握。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很多時候你并不能通過理性的方式、通過研究通過計算去獲取,它更多的時候來自于菲利普·費雪所說的“閑聊”。一個微妙的舉止,一句話的得體與否,都可以影響雙方氣場的強弱。不卑不亢當然是最不錯的方式,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輕易將自己的意圖寫在臉上。你如何急迫地希望達成交易,你的公司如何的弱小,你掌握的信息如此之少,種種,都會在你的舉手投足中流露出來。所以,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或者,因為缺少感知信息的能力,或者無法控制內心的焦急,我們就選擇與對方談戀愛——將自己的欽佩之情毫無掩藏地表露出來,以過分的誠懇將自己的信息統(tǒng)統(tǒng)告訴對方,想對方所想,傾我所能為對方尋找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做當然可以獲得對方的好感,甚至運氣好的時候還有可能得到幾個相互欣賞與愛戀的知己。但是,很多時候更多的結果是—–你燃燒了自己,只是照亮了對方。男人和女人談戀愛可以,但生意卻萬萬行不得。你的一片熱忱,常常會被對方所用,使自己陷于被動和失敗?!拔冶緦⑿恼彰髟?,奈何明月照溝渠”! “水無常勢,戰(zhàn)無常法”,投資沒有簡單公式可套,準確的判斷很多時候來自經(jīng)驗。在投資的過程中,專業(yè)最多也就占到30%的份額,另外的70%是性格、教養(yǎng)和知識。當然,那30%你必須演練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那是你的手藝,就像作詩一樣,需要基本的詞匯量和平仄的功夫,但絕妙的詩句全賴于詩外的功夫。成功的投資者是一種更接近于老中醫(yī)的職業(yè),望聞問切是基本的功夫,準確的判斷來自于經(jīng)驗,巴菲特說好企業(yè)是可以聞出來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技術到了,但是修為不夠,你同樣成不了一個優(yōu)秀的投資人。 貪婪與恐懼幾乎就涵蓋了人性的全部,人只有在性和金錢面前,才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進退失據(jù)。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就是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個以保守主義和悲觀主義作為底線?!安灰晕锵?,不以己悲”,我們要讓自己的臉上留下些許從容淡然的痕跡,至少不要留下太多恐懼與貪婪的痕跡,留下被焦慮折磨過的痕跡。 每一個人在投資面前都是渺小的,做好投資需要團隊配合,需要朋友幫襯。終其一生,我們都在經(jīng)營著信任。社會是這樣,團隊之間更是這樣。之所以被稱為團隊,其前提就是彼此之間的信任。如果沒有了基本的互信和基于信任的彼此依賴,那么,增加的溝通成本和由溝通不暢產生的摩擦成本,都將給組織帶來巨大的傷害。對話需要基礎,價值觀需要認同,知識和判斷能力也需要彼此基本的認知,團隊的配置也是基于對對方的充分了解。同樣地,過分的高估或偏狹的自我認知,都容易導致信任的喪失。因為信任是來自對你一貫行為的認知,一貫的偏狹,一貫的違背常識,都會使認知的基礎發(fā)生偏移。 投資是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的概率博弈,對天使投資、早期項目的投資要慎之又慎。風險可控是最基礎的前提,這個風險可控包含了多重意義。從個人的角度講,你本身是一個富人,投資的錢并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而項目又有值得下注的理由;從機構的角度講,如果你已經(jīng)有足夠的收益,那么,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對早期項目進行少量布局也是應該的,但這種布局也同樣不是基于他看得有多清楚。對早期項目的投資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我們實在找不出一種可以控制風險的方法,那種基于我看懂而別人沒看懂的理由,其背后的邏輯都是基于對自己過分自信。 底線思維、悲觀和保守是一種遠見和大智慧。關于投資的哲學只有一種,那就是保守主義。無論是本格雷厄姆還是巴菲特、芒格都是信奉保守主義的投資大師,甚至可以說,所有成功的投資人都是保守主義的。保守主義者的基本信條是“承認無知和包容不確定性”,商業(yè)的世界同樣是非線性的、自發(fā)秩序的,這個秩序既無法全知,也不可計劃,就像海森堡的粒子測不準原理一樣,你不可能同時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動能。投資也是一樣,一旦下注,那么,它就脫離了你的掌控,太多的因素可以影響它的方向和速度。 選最好的投資項目,做時間的朋友。投資是關于時間的藝術。這里說的時間,不是時間點的問題這是針對項目而言的;對于風投來說,時間就是等待發(fā)生。風險投資的本質是在你以為的對的趨勢里,埋下的關于野心和欲望的種子,因此,耐心不僅是一項基本功,也是一種品質。另一方面,投資也是分大年小年的,就像波爾多的葡萄酒,不同年份的酒,產量和口感也大不相同。 資源和關系都是相對的,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資源,而是你能給別人帶來什么資源,“多去找市場,少去找市長”。沒有資源,無從開始,太有資源,就是詛咒。但凡上了年紀或小有所成的創(chuàng)業(yè)者,常常會有意無意炫耀他的資源,有多少關系可以幫忙,有多少資源可以導入,但這些東西恰恰成為他投機思維的佐證。資源的弊病還在于,你很難擺脫積累這些資源過程中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 不要把事情想得很完美了再行動,先行動起來再不斷完善。完美主義是創(chuàng)業(yè)的敵人。完美主義,意味著精雕細琢,意味著反反復復的推敲,就像賈島那樣,月下徘徊,為“推”還是“敲”,拈斷數(shù)莖須。而創(chuàng)業(yè)是速度的戰(zhàn)爭,研發(fā)需要精益,創(chuàng)業(yè)更需要果決和寸勁,決策無對錯,低成本快速失敗好過完美的慢。 創(chuàng)業(yè)需要勇氣和野心,要敢闖敢干,“空談誤事,實干興業(yè)”。創(chuàng)業(yè),是創(chuàng)業(yè)者用你的勇氣和野心去換取資源的支持,而投資,無非是用你的錢為勇氣和野心站臺,為它們加持。野心代表了格局,勇氣代表了能力。對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勇氣和野心是他們天然需要的。 投資是人生最頂級的職業(yè),“能把投資做好的都是人精”。最后,請記住這段投資行業(yè)的名言吧:“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xiàn)。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這個社會最大的公平就在于:當一個人的財富大于自己的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