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下注”是一個中醫(yī)術語,指濕熱之邪侵襲人體下部,可導致多種相關疾病。 這里要明確幾個問題: - 1.什么是濕熱?下部具體是指哪些部位?
- 2.濕熱下注可見于哪些病癥?
什么是濕熱?濕熱其實是濕邪和熱邪的合稱,濕邪可以兼有熱邪,也可兼有寒邪,兼有寒邪即稱寒濕。 濕邪本身是陰邪,它有三個重要特點: - 濕邪容易阻滯氣機。氣機受阻則氣血的運行就不通暢,可以出現胸悶、腹脹、小便不利等癥狀。
- 濕性重濁、粘滯。濕氣重的人會表現為頭得如裹,周身困重,四肢倦怠沉重,大便粘滯不爽快的癥狀。另外,濕邪致病還會使病情纏綿難愈,病程較長,這也就是濕氣不容易從人體清除的原因。
- 濕性趨下,容易侵犯人體下部。下部具體而言包括大腸、膀胱、前后二陰(尿道、肛門),男性睪丸,女性陰道、子宮以及下肢。
如果濕邪同時兼有熱邪,我們稱之為濕熱,這時除了有濕邪的特點外,還有熱象,如口干、尿道灼熱疼痛、下肢關節(jié)的紅腫熱痛以及女性黃帶、男性睪丸紅腫疼痛等癥狀。 總之,濕熱下注根據下注的部位不同,表現為不同的疾病。 濕熱下注可見于哪些病癥?- 濕熱下注大腸,表現為發(fā)熱、腹痛、腹瀉,甚至瀉下粘液膿血便,類似于痢疾一類腸道感染性疾病。
- 濕熱下注膀胱,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有些嚴重的還會表現為發(fā)熱、腰痛,相當于西醫(yī)的尿路感染。
- 濕熱下注陰道,表現為陰癢,帶下量多,色黃而臭,相當于各種陰道炎。
- 濕熱下注睪丸,表現為睪丸的紅腫,局部皮膚熱痛,類似于睪丸及附睪的感染性疾病。
- 濕熱下注下肢,表現為關節(jié)的紅腫疼痛,或局部皮膚的紅腫熱痛,可見于關節(jié)炎、痛風以及下肢丹毒。
所以,濕熱下注包括多種疾病,是人體下部濕熱疾患的總稱。由于其病機都是濕熱,都可以有舌紅,苔黃厚,脈滑數之類的表現,因此,治療的基本方法都是清熱利濕,常用的方劑有四妙散、八正散、芍藥湯、白頭翁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