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風雨飄搖,無數(shù)有志青年挺膺奮起,為救國救民獻出了青春、鮮血直至生命。如此年輕的他們卻肩負起了天下興亡之責,為沉重的舊中國帶來了覺醒的新希望。百年風云且翻涌,革命自有后來人。作為年輕干部,我們生逢盛世,理應不負盛世,更應汲取先輩們身上的閃耀品質,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血脈。 汲取他們穿透迷霧、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力量。28歲的湖南工人運動領袖郭亮,面對敵人的威脅拷打,視死如歸;31歲的賀龍放棄了國民黨的高官厚祿,認定了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毅然入黨;36歲的瞿秋白一路高唱《國際歌》《紅軍之歌》赴刑場,從容就義……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以來,約2000萬革命烈士前赴后繼,為中國革命建設事業(yè)獻出生命,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未知的迷霧黑暗中,年輕的先輩們追隨著真理的方向,目光如炬、義無反顧。今天,我們已告別了戰(zhàn)爭歲月,有了更多元的選擇,也面對著更多樣的誘惑,我們需謹記“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堅定不移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在暗夜中辨清的道路,沒有理由在陽光下動搖偏離。 汲取他們不怕犧牲、奉獻一切的愛國情懷。朝鮮戰(zhàn)場,年輕的志愿軍們在零下40度的長津湖毅然堅守,打出了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的血性,用偉大的堅守換來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我們生長在物質充裕的和平年代,相比先輩們在生死考驗下練就的勇毅果敢,我們缺乏逆境險境的磨礪。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輩當立足本崗本職,牢記“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道理,在大戰(zhàn)大考中增膽魄,在苦干實干中磨意志,在拼搏奮進中練風骨。 汲取他們乘風破浪、拼搏奮斗的精神風骨。大慶石油會戰(zhàn)中,36歲的鐵人王進喜立下了“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頭頂藍天、腳踏荒原,滿懷愛國豪情,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后’的帽子,而他卻由于積勞成疾,去世時年僅47歲。我們要做新時代的“追星人”,繼承先輩之志,時刻葆有對艱苦奮斗的敬畏之心,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敢于在緊要處、危難時沖鋒陷陣、挺身而出。今天我們看先輩,百年后人看我輩,愿我們能以不懈奮斗之青春,續(xù)寫大黨大國昂首奮進之榮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