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漢武帝堵塞黃河瓠子堤

 滑州文史之窗 2021-05-19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他一生的文治武功當中.有一個著名的事件,就是親率群臣來到白馬(即今滑縣)堵塞黃河瓠子決口。

       黃河為害,自古而然。然而歷史上危害最大、時間最長,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就是漢元光三年(前132)的“河決瓠子”。據(jù)《史記·河渠書》記載,這年五月,“河決于瓠子,東南注巨野,通于淮、泗”,致使下游十六郡盡成澤國。當時,漢武帝命汲黯、鄭當時發(fā)囚徒前往堵塞,沒有成功。當時的丞相田紛,其封地鄃(shū,故城在今山東省平原、夏津二縣之間)在黃河北岸,瓢子決口后黃河改向東南流,他的封地可免受水災(zāi),因而極力反對堵塞決口,任憑黃河肆意亂流長達二十三年,以至“山東被河災(zāi),乃歲不登數(shù)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直到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去泰山封禪,親眼看到黃河水害之甚,才下決心堵塞黃河瓠子決口。

       這一年,漢武帝命汲仁、郭昌率眾數(shù)萬復(fù)堵瓠子決口,他自己也親臨決口現(xiàn)場督促指揮。瓠子決口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沖刷,變得很大,“廣百步,深五丈”,堵塞工程非常艱巨,當?shù)囟聸Q口的物料也十分缺乏。那時東郡(今滑縣、濮陽一帶)百姓做飯多燒柴草,所以能用來堵決口的柴草已經(jīng)不多,漢武帝下令盡伐淇園(今淇縣)之竹來堵塞,還讓自己的隨從官員自將軍以下統(tǒng)統(tǒng)加入背竹子的行列。為表達自己對河神的虔敬,漢武帝還親自將白馬玉璧沉于河中祭祀河神。經(jīng)過一番不懈的努力,二子決口終于被成功堵塞,漢武帝還命人在新修的河堤上建了一座宣房宮以作紀念。

       武帝面對堵塞現(xiàn)場的浩浩洪水,深感治水之艱難,大發(fā)感慨,乃作《弧子歌》二首,其詞曰: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旰旰兮閭殫為河!

       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魚沸郁兮柏冬日。

       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游。

       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

       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嚙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河湯湯兮激潺溪,北渡遷兮浚流難。

       搴長菱兮沉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wèi)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頹林竹兮鍵石甾,宣房塞兮萬福來。

       詩的大意是:黃河的洪水波浪滔滔,一座座村莊都被河水淹沒。巨野大澤到處漫溢,河道毀壞,河水像蛟龍一樣肆意亂流。要不是到泰山封禪,怎能知道民間所受的苦難?河伯你為何這樣的不仁?你泛濫不止真是愁煞人。東南方的土地好像是漂在水中,淮水、泗水都已滿溢,河水久不回故道,只在那里緩緩流動。河水浩浩蕩蕩奔流而去,北面的故道已經(jīng)淤塞,要疏浚非常困難。在河中插入長長的竹竿,又沉下大塊的石頭。堵決口雖然得到了河伯的默許,可堵決口的柴草又不夠。柴草不夠,那可是衛(wèi)地人的罪過。你們平時做飯都把柴草燒掉了,現(xiàn)在又拿什么來抵御洪水呢?砍下竹林的竹子,密密地插在水里,中間鋪下石料。決口終于堵住,再往瓠子堤上建座宣房宮,從此就不會再有災(zāi)難,福祉就會源源而來。

       當時,司馬遷也在隨從官員之列,參加了負薪之役,親眼見證了這一歷史事件,很為漢武帝所作的《瓠子歌》感動。他在《史記·河渠書》中寫道:“甚裁,水之為利害也!余從負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詩而作《河渠書》?!?/p>

       這里要說一下的是:史稱“河決瓠子”的“瓠子”究竟在何處?歷史上有“濮陽”與“白馬”(即今滑縣)兩種說法,因為濮陽有條瓢子河,白馬縣有道瓠子堤,二者往往被混淆。北魏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把“河決瓠子”這件事系于“瓠子河”之下,“瓠子濮陽說”即由此而生。由于《水經(jīng)注》是一部地理名著,影響較大,所以此說漸占上風(fēng)。其實這是由于酈道元的錯誤而造成的以訛傳訛。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酈道元為《水經(jīng)》作注時,不可能對每條河流都進行實地考察,有些地方只是根據(jù)傳聞和自己的臆斷而寫的,難免出現(xiàn)記載不準確之處?!昂記Q瓠子”決的到底是“河”還是“堤”?其實比《水經(jīng)注》更早、也更權(quán)威的記載是《漢書·武帝紀》曰:“(元封)二年,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命從臣將軍以下皆負薪塞河堤,作《弧子之歌》?!边@里明明說的是“塞河堤”!而且早于酈道元的東漢學(xué)者服虔,在對此作注解時說得更明白:“瓠子,堤名也,在東郡白馬?!睗h白馬縣即在今滑縣境內(nèi)。由此可見,酈道元的“濮陽說是不確切的。并且酈道元《水經(jīng)注》“瓠子河”條下的文字自身也可證明,他的注解是把“瓠子河”與“瓠子堤”混為一談了。在那段文字中,酈道元把漢元帝時黃河“泛浸瓠子金堤”、東郡太守王尊守護河堤一事的發(fā)生地也寫成濮陽瓠子河。而《漢書·王尊傳》明明說這件事發(fā)生在白馬縣(即今滑縣),為此,“白馬三老朱英等”專門向皇帝為王尊請功,縣民為此,“白馬三老朱英等”專門向皇帝為王尊請功,縣民還在瓠子堤上建有奉祀王尊的“河侯祠”(清末尚在)。如果此事是發(fā)生在濮陽。“白馬三老”豈非“越職言事”?看來酈道元在寫那段文字時,連《漢書·王尊傳》也沒有看仔細。

       諸多史料證明,漢武帝親臨的“瓠子河決”處就是今滑縣的黃河瓠子堤。漢代的黃河,流經(jīng)如今的滑縣舊城西,也就是道口鎮(zhèn)和城關(guān)鎮(zhèn)之間,然后向東北流去。瓠子堤是秦時所筑金堤的一部分,從滑縣舊城西南三里孫王莊經(jīng)小西關(guān)、大西關(guān)、滹沱、耿園至苗固一段,勢如岡陵,綿亙不斷,狀如瓠子,故史稱瓠子堤,亦稱瓠子金堤。其中滹沱至苗固一段最高大,故又稱為天臺山。宣房宮遺址就在天臺山北端苗固村西瓠子堤上。東漢學(xué)者服虔在《漢書.武帝紀》中關(guān)于瓠子堤“在東郡白馬”的注解是準確的。(《資治通鑒》元嘉八年注:“東郡,自漢魏以來治白馬。白馬,滑臺之地也?!?服虔是東漢一位博學(xué)而又嚴謹?shù)膶W(xué)者,又是河南滎陽人,對河南地理比較熟悉,他關(guān)于“瓠子”地名的解釋應(yīng)是最早也是最權(quán)威的。

       其實,黃河在“瓢子”出險的著名事件,除了前面提到的西漢武帝、元帝時期那兩次之外,唐代元和八年(813)還有一次。 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沈亞之在《魏滑分河錄》中寫道:“元和八年秋,水大至滑,河南瓠子堤溢,將及城?!边@就明明白白地說,瓢子堤就是滑州城外的黃河堤壩。 

       明代纂修的《河南通志》記載:“宣房宮在滑縣北苗固堤上,漢武帝塞瓠子堤,筑宮?!庇嘘P(guān)資料說,苗固村歷史悠久,在宋代以前村名即為“宣房”,后因宋朝翰林天文、檢校工部尚書、號稱趙匡胤“軍師”的苗訓(xùn)曾隱居于此,遂更名“苗固”,沿襲至今。這里原有漢武帝《瓠子歌》詩碑和一些歷史名人、地方官員描寫?zhàn)拥獭⑿繉m的詩文碑刻,可惜今已不存,但古代文人墨客來此憑吊古跡、追懷漢武功德的詩篇,保留下來的依然不少。如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應(yīng)玚的《靈河賦》,唐代著名詩人高適的《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北宋文學(xué)家劉跂的《宣防宮賦》,“后七子”之一謝榛的《金堤同張明府肖甫賦》,明代兵部尚書、“嘉靖七子” 之一張佳胤的《秋夜瓠子堤》 《暮秋同謝茂秦再游瓠子堤》等等。 

                                     文/杜冠章

      ( 按:此文作者系本《滑州文史之窗》總編審兼主編)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