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一直是社會學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而生態(tài)學家總是把眼光放在大自然的另一面,放在了探究自然生態(tài)系統內部的問題,會注重野生動物的種類、種群數量和結構,以及發(fā)展方向,但對人的問題不會去過多考慮。沒有將人與自然生態(tài)系統作為一體來考慮。 人被貫以“高等動物”的名頭后,就想方設法與其它動物分離開來,建立專屬于人的體系。自然有許多科學家也將人口問題歸納為社會問題,認為是“肉食者謀之”,是政治家們的任務。實際上,人們雖然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機器,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取得到大量的成果,但人作為動物這一個屬性是沒有辦法突破的,如果突破了,人就不再是人,而最多是機器人,或者“生化人”。就像科幻故事中那樣,只是一臺有了思維和感情色彩的機器。 那么作為一個自然人,生殖是最基礎的行為,是種群得以延續(xù)的基本貢獻。好,那我們首先來談談繁殖的科學問題。 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在協同進化過程中,種群的發(fā)展被歸納為兩種策略:r-選擇和K-選擇。 有利于增大內稟增長率的選擇稱為r-選擇。r-選擇的物種稱為r-策略者。r-策略者是新生境的開拓者,但存活要靠機會,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它們是“機會主義者”,很容易出現“突然的爆發(fā)和猛烈的破產”也就是說它們總是處于動蕩之中,條件一適合,馬上遍地都是。條件一旦喪失,馬上無影無蹤。一般這些物種個體比較小,生命周期相對較短,一次的生殖量很大,生殖周期也較短。像一些昆蟲、魚等,都使用了r-選擇。 有利于競爭能力增加的選擇為k-選擇。k-選擇的物種稱為k-策略者。k-策略者是穩(wěn)定環(huán)境的維護者,在一定意義上,它們是保守主義者,當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災變時,很難迅速恢復,如果再有競爭者抑制,就可能趨向滅絕。一般這些物種個體較大,生命周期較長,一次生殖的量不大,但會精心保證幼體的成活力。像多數鳥類、獸類等都使用了k-選擇。 當然也有一些物種因環(huán)境的臨時改變也可以游離在兩者之間。如一些鼠類可以根據環(huán)境調節(jié)自己的生殖量和生殖周期。 人類是典型的k-選擇。所以我們會細心照顧孩子,保證健康成長成人,延續(xù)種族。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其實更加接近于生態(tài)學,核心是人口的均衡原理, 即“占優(yōu)勢的人口繁殖力為貧困和罪惡所抑制,因而使現實的人口得以與生活資料保持平衡”。說明人口與生活資料之間最終將實現均衡, 但是這種均衡不是自然實現的,而是種種“抑制”的產物。馬爾薩斯認為, 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因為空間和滋養(yǎng)物的缺乏會受到抑制,是一個純自然的過程。人類的生長繁衍也會因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但是由于人類有了思想和道德,其抑制與其它動植物有所不同,分為預防抑制和積極抑制兩種。 預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慮到無力負擔家庭而不結婚或者推遲結婚。在現在的一些發(fā)達國家或發(fā)達城市,人口的負責增長,其主要因素就是考慮到生活壓力,擔心不能給孩子以優(yōu)良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是覺得孩子是一種負擔,會耽誤自己的自由機會,但這種情況只在少數。 馬爾薩斯認為,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是積極抑制,即戰(zhàn)爭、瘟疫、繁重勞動、貧困、饑荒等等,災難會縮短生命,恢復被破壞的平衡。今天的社會正是在表現這樣的情形,表面上是文化差異與地區(qū)平衡,實則是為搶奪資源和控制權而不斷戰(zhàn)爭。貧富差距的拉大,兩極分化的突顯,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并且讓社會進入了一種“互害”的模式。隨之而來的,一定是人口的抑制。 中國政府用計劃生育的手段來控制人口發(fā)展,用“管住生殖器”來管理繁殖問題。其目的是非常好的,既不浪費資源,又能讓人類得以健康發(fā)展。將積極抑制的風險降到最低,讓其在人類可控范圍內,按理想的方式去進行。 幾十年的實踐經驗表明,這種方式對人口的直接控制是有效的。但是,還是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如人口老年化問題、養(yǎng)老的可持續(xù)問題等,所以控制人口的渠道有很多,關鍵就在于這個“健康”,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是用社會學的觀點來判斷還是生態(tài)學的觀點來判斷。特別是摻入了預防抑制的成分,人口素質的發(fā)展方向恰恰與設想的方向發(fā)生了偏離。那些沒有教育條件的人群有了更多的后代,而有教育條件的個體比例反而減少。那些優(yōu)秀的基因主動抑制,而其他個體得到了更多的遺傳機會。另外,越來越多的不孕不育問題,來自于人類本身素質的下降,已經超出了生態(tài)學預測的范疇。 國家的政策根據人口發(fā)展狀況在調整,人口紅利的喪失是放開二胎的動因,但放開二胎后出現的問題是始料未及的。為了顯現放開二胎的效果,已經有地方提出二胎獎勵政策。從二胎罰款到放開二胎再到二胎獎勵,我們真的是向前跨了一大步?那些為了生二胎而被罰了款、拔了家、開除了工作的,也許真的會哭笑不得。同樣覺得尷尬的是那些嚴格的尊崇者,如今生二胎已經不可能,心中又總對不能生而耿耿于懷。把生二胎的任務交到子女身上吧,他們還表現出一幅不想生的樣子。 這就是現實,再過二十年,還不知道還要出現什么樣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