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開花結(jié)果,那是需要有花粉為雌蕊柱頭授粉才行。就像人們要生孩子,要有男人和女人才行。絕大多數(shù)的種子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甚至是雌雄同花,也就是說在同一株樹上,既有雄花也有雌花,或都同一朵花上,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和子房。這樣一來,就算只有一株樹,它也可以開花結(jié)果。但是,在大自然中,就是那么奇,有一些種子植物,他們偏偏是單性的,也就是像人一樣,有男有女。雄樹上只開雄花,雌樹上只開雌花,要想結(jié)果,還真得“明媒正娶”,需要昆蟲來傳遞花粉。單性木蘭,就是其中一例。 單性木蘭是木蘭科單性木蘭屬的一種高大喬木,最高可長到20來米。樹皮灰色,小枝綠色。葉革質(zhì),葉片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亮綠色。5-6月開花,10-11月果熟。雄花與雌花從外觀看上去有點相似,但細看是有明顯差別的。雄花的花被片白色略帶淡綠色,呈橢圓形,花藥側(cè)向開裂,藥隔伸出舌狀尖頭。而雌花花被倒卵形,雌蕊群綠色,花柱短,柱頭面雞冠狀。雌花中有退化的雄蕊,退化的雄蕊花被片狀、線狀披針形,常被誤認為是內(nèi)輪花被。要說同一種植物,花被片也好,花藥數(shù)也罷,都應(yīng)該相對穩(wěn)定,但單性木蘭卻一反常態(tài),無論是雄花還是雌花,花被片、花藥數(shù)都有較大幅度的變化,說明了它的原始和遺傳多樣性。 花兒開了,但雄株與雌株相距那么遠,雌雄之間只能靠昆蟲來傳情。由于單性木蘭的花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許多昆蟲是很樂意來做客訪問的。中華蜜蜂會忙碌著將花粉搬進自己的蜂巢去釀蜜,藍跳甲、黑叩甲、虎天牛等昆蟲都會到花朵上來赴宴,但這些好吃懶做的家伙只是來花朵上享受,它們才懶得一朵花一朵花地來回參觀呢。也不知道它們的鼻子為什么那么敏感,總是對雄花充滿了癡迷,卻對雌花置之不理,你說它怎么能傳粉?花薊馬就不同了,本來自己飛行能力就強,總是奔忙在雄株與雌株之間,無意間就完成了傳粉的過程,因此,花薊馬成了單性木蘭的媒人,是單性木蘭得以傳宗接代的第一大功臣。 那些得到授粉的花是幸運的,但這種幸運在單性木蘭中并不是太普遍。一方面單性木蘭的居群較少,而且分散,另一方面,居群內(nèi)植株也較少,很少形成片,雌株與雄株當(dāng)然相隔較遠,即使有昆蟲愿意幫它們傳媒帶信,也沒有太多的機會。有些雌株就害起了“單相思”,出現(xiàn)了一種有意思的生殖方式:無融合繁殖,也就是沒有授粉的過程,靠雌株的子房自己發(fā)育成果子和種子,形成了單親家庭。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能正常地萌發(fā)出幼苗,長成大樹。有意思吧?也就是說,單性木蘭既能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結(jié)實,又能通過無融合生殖方式結(jié)實,其繁殖系統(tǒng)應(yīng)該為兼性無融合繁殖。這也算是它對付特殊條件的一套特殊本領(lǐng)吧。 (雌雄花的對比) 小果子在枝條的頂端努力地生長,形成的聚合果為近球形,果皮革質(zhì)。隨著果子慢慢成熟,顏色也由綠色變成了紅色,直徑達3-4厘米。蓇葖背縫裂開后,成熟的種子從里面露出臉,火紅火紅的。果子剛裂開時,種子與果子之間垂有一小白絲,約5-6小時后脫離,活像生孩子時的臍帶。種子本來是黑褐色的,但卻有一層紅色柔軟的外種皮,可謂"穿著鮮艷外衣的黑心腸"。種子的形狀為豆形或心形,咋一看,真紅豆啊。 不要以為變成了種子就已經(jīng)有了新生命,命運有時候就是那么捉弄人。因為單性木蘭的種子具有一定的香味,首先山鼠就不會放過取食嘗鮮的機會,也有一些鳥類也會取食。即使逃脫了吞食,到達了地面,還有螞蟻在那里等著呢,連蛞蝓都會覺得新鮮。就算這些關(guān)都過了,如果掉落下來的種子得不到及時入地,種子失去水分達到60%即完全失去生活力。之所以有人在做育苗試驗時,那個發(fā)芽率總是差異很大,殊不知是水分在搗鬼。能保證水分不散失,種子又不腐敗變質(zhì),那發(fā)芽率可高達80%呢,絕不是記載的40%幾。它既怕干旱缺水,又怕水分多了霉變,過多的水分還會造成已經(jīng)發(fā)芽的幼苗死亡??纯矗嬉屔永m(xù),那有那么容易? 單性木蘭既喜歡陽光,又喜歡水分,因此在茂蘭喀斯特森林里一般都生長在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洼地旁。在炎熱的夏天,中午的陽光實在烤人,那時空氣中的濕度也低得只有30%,本來就少土的地面,已經(jīng)顯得非常干燥。為了不受繼續(xù)失水的威脅,單性木蘭會降低生命體征,關(guān)閉柵欄組織,進入休眠狀態(tài),唉,它也學(xué)會了睡午覺。 它對大多數(shù)元素有較強的吸收能力,也不嫌棄鈣與鎂的過量,正好,喀斯特地區(qū)就是有豐富的鈣鎂。別看它什么元素都吸收,也是懂得取舍的,體內(nèi)的鉀、鋁元素就易于淋溶出來,能快速進行生物地球化學(xué)循環(huán)。 也不知道原本單性木蘭都到過哪些地方,只知道現(xiàn)在主要分布在貴州茂蘭與廣西木論,聽說云南的麻栗坡也有少量分布。其實最早發(fā)現(xiàn)它都不是在這些地方,而是在廣西的羅城。1928年秦仁昌在廣西羅城發(fā)現(xiàn)它時原本就沒有幾株,后來由于環(huán)境改變,使那幾株單性木蘭消失殆盡。找了許多年也沒有再發(fā)現(xiàn)它的身影,原本以為這個物種已經(jīng)在地球上消失,正唏噓間,皇天不負有心人,在1983年再次在茂蘭發(fā)現(xiàn),后來又在與茂蘭本是同一片森林的廣西木論發(fā)現(xiàn)??芍^“植物界的大熊貓”啊。 因為單性木蘭屬常綠樹種,樹冠美觀,加上它滿樹的香花,作為綠化樹種非常合適。因此在茂蘭和木論都培育了許多的單性木蘭苗,只不過,苗是有了,還得要有適合它生長的環(huán)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