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的痛點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雖然國內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某些核心領域,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半導體芯片,由于國內遲遲未能實現(xiàn)芯片產業(yè)的崛起,所以才會被國外“卡脖子”,目前的處境也不是很樂觀。 芯片被譽為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產物,全球所有國家都想要掌握其關鍵技術,我們國內自然也不例外。但可惜的是,芯片領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克的,國內刻苦鉆研了幾十年也沒能完全參透,直到現(xiàn)在國產芯片仍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 那么國內在芯片方面到底存在哪些短板呢?為什么這么多年都無法取得較大的進展?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國產芯片最大的痛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設備,另一個是材料。至于設計和制造技術,國內并不遜色于國外,只是得不到相應的支持而已。 設備和材料是芯片產業(yè)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無法在這兩方面掌握主動權,那么想要完成突破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舉個簡單的例子,光刻機作為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一直困擾著國內的半導體公司,正是因為光刻機數(shù)量不足,國產芯片制造業(yè)才進步緩慢。 所以說,設備和材料是目前國內的芯片事業(yè)最需要重視的兩個痛點問題,只有逐一攻克,國產芯片才能迎來崛起的希望。好在近兩年國內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諸多半導體企業(yè)也開始布局設備和材料領域,在它們的共同努力下,痛點一定會被解決。 又一關鍵芯片技術被攻克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核心技術制約著國產芯片的發(fā)展,那就是任何芯片都離不開的架構。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歷經20年,中國科技巨頭龍芯已經攻克了這項關鍵芯片技術,并且實現(xiàn)100%自研,國產芯片架構終于有了著落! 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芯片架構具體是干嘛的,但我們只要知道它為芯片設計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而且決定了芯片的整體性能就行了。在此之前,全球范圍內一共只有兩種主流的架構技術,分別是英特爾的X86架構和ARM公司的ARM移動架構。 X86架構被廣泛應用在電腦CPU處理器上,幾乎每一顆電腦芯片的設計過程,都需要它的參與。而ARM則壟斷了整個移動架構市場,任何芯片設計巨頭必須得到它的授權,才能順利完成芯片設計工作,比如說蘋果、高通以及我們國內的華為等。 雖然之前X86和ARM架構都可以為國產企業(yè)提供服務,但它們畢竟是國外的技術,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國產架構的突破勢在必行。而龍芯則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作為國內最知名的半導體公司之一,龍芯的實力毋庸置疑,但它卻用了整整20年才攻克架構技術。 據(jù)了解,最近龍芯科研團隊正式宣布,首款國內自主打造的指令集龍芯架構登場了。它不同于X86和ARM架構,采用了自主化的設計方式,并且是全球首個用中文編寫的規(guī)范。這意味著龍芯打破了X86和ARM架構的壟斷,讓國產芯片獲得了新的機遇。 龍芯架構原本是在MIPS指令集的基礎上打造出來的,但是新一代的龍芯指令集讓其變得更加完善,不僅具有自主化的特點,還擁有成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對于一款架構來說,技術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態(tài)建設才是重中之重,不然的話別人也不會放心使用。 寫在最后 綜上所述,龍芯歷經20年攻克芯片架構這項關鍵技術,對于國內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有利于國產芯片的進一步發(fā)展。但需要注意的是,龍芯架構還處于新生階段,要想真正比肩X86和ARM架構,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