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新接觸攝影的朋友,簡單介紹一下對焦的方式!
對焦?對焦是指調(diào)節(jié)相機鏡頭鏡片,使被拍攝對象能清晰成像的過程。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對焦方式有自動對焦(AF)和人工手動對焦(MF)。鏡頭上有AF/MF開關(guān)。 大多數(shù)朋友對于單反,可能了解的還是單次自動對焦或者是手動的對焦方式,但事實上一臺單反,它的對焦方式可不止這兩種。今天分享手動對焦+單次自動對焦這兩種對焦方式外,還會給大家講解一些別的對焦方式! 聽說哪一款相機對焦快而且準,其實這是對焦精度的問題,因為對焦精度就涉及到的是速度與精準度,目前自動對焦相機的AF工作原理分為兩種,反差式和相位檢測式,前者更多用在卡片機或者一些微單相機上,后者主要用在單反或者單點相機上。 反差式自動對焦系統(tǒng)隨著鏡頭的對焦,相機不斷判斷圖像傳感器上畫面的反差,當反差達到最大值時,認為對焦準確,在判斷過程中就會與反差不足,反差達到巔峰,反差減弱,鏡頭反向運動,反差回升,有時要反復幾次才能最終完成對焦,這樣鏡頭來回移動對焦的速度就不會太快,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拉風箱,AF元件就是用來成像的CMOS,速度與精度主要靠算法,卡片相機和大部分微單相機,單反相機的實時取景大多也是反差式的對焦,這就是為什么對焦速度慢的原因 手動對焦 盡管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都具備自動對焦功能,但依然可以使用手動對焦。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自動對焦要比手動對焦更準,其實并不是這樣,自動對焦的優(yōu)點在于迅速快捷,更加準確的反而是手動對焦。 這一點在微距和弱光攝影上最為明顯,由于相機自動對焦的物理原理(測距對焦、對比度法、相位對焦),它在弱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xiàn)偏差,微距攝影則對焦點要求更加精細,相機自身很難把控。 我自己相對于來說就更喜歡手動對焦,這樣拍攝的手感會更好的感覺。 單次自動對焦 這應該是大多數(shù)初接觸單反的小伙伴最熟悉的對焦方式,相機的單次自動對焦是指在半按快門時,相機開始對焦工作,一旦相機的處理器確認焦點已經(jīng)對準,發(fā)出合焦提示,再完全按下快門就可以完成拍攝,對焦過程也就結(jié)束。如果想要改變焦點,那就要先松開快門按鈕,然后再次半按快門重新開始對焦。 當相機已經(jīng)提示對焦已經(jīng)準確,但在你完全按下快門前,拍攝對象發(fā)生了移動,之后再完全按下快門,就會得到一張失焦的模糊照片,所以這種對焦方式只適用于拍攝相對靜止的物體。 連續(xù)自動對焦(伺服對焦) 自動對焦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除了單次自動對焦外,另一種就是連續(xù)自動對焦。連續(xù)自動對焦也稱為伺服對焦,就是半按快門對焦之后,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qū)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了,相機會自動跟焦。 在你使用連續(xù)伺服對焦時,要在開始時選取對焦點,換而言之就是告訴相機一個明確的目標,它才能進行跟蹤。根據(jù)伺服對焦的特性,這種方法最適合拍攝運動中的目標。智能伺服模式就相當于追著主體對焦,因為你用智能伺服的時候只要按著快門,主體在對焦點上,對焦點就會連續(xù)的進行對焦,從而能夠追隨移動物體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與對焦。 人臉識別 目前最新的相機基本上都配備了這樣的技術(shù)(需要開啟實時取景),它通過軟件算法識別畫面中的人臉部分,然后把它當做對焦點進行跟蹤和檢測。 完全自動對焦 如果你選擇的是自動對焦而不作任何調(diào)整,當你的手指半按快門時,相機就開始自動幫你選取對焦點了。這是最簡單、最省事的辦法,尤其是當你需要抓拍,或是沒有時間主動選取對焦點時。 但是相機自動選取焦點也有弊端,比如說你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焦點,相機自動選取的焦點往往是靠近畫面中心的物體,但有很多時候我們選取的焦點在畫面中的其它的位置(例如黃金比例點),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手動選取對焦點了。 手動選取對焦點 手動選擇合適的對焦點,綜合了自動對焦以及手動對焦的優(yōu)點,能夠幫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畫面,尤其是拍攝風光、靜物和肖像攝影這種有充分時間準備的題材。你在取景框內(nèi)可以看到對焦點的指示,然后通過按鈕選取你想要的對焦點,接著半按快門開始對焦,雖然花了一點時間,但是更容易幫助你拍出你想要的畫面。 先對焦,后構(gòu)圖 盡管現(xiàn)在的相機技術(shù)越來越成熟,越高級的相機會有越多的自動對焦點供你選擇,但是不能保證你所需要的對焦位置每次都有自動對焦點,面對這種情況,你可以嘗試對焦后重構(gòu)圖。這個方法非常方便,雖然有時為了重構(gòu)圖的需要,你的相機位置會產(chǎn)生輕微的偏移,但這種程度上的偏移并不會使焦平面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脫焦的問題。當先對焦、后構(gòu)圖的操作方式養(yǎng)成習慣之后,就算現(xiàn)在相機上對焦點非常豐富,很多人也會覺得先對焦、后構(gòu)圖會更加方便。因為我們只需要先用中間對焦點對準拍攝主體進行對焦,不需要調(diào)整對焦點位置的操作,然后半按快門,再平移或轉(zhuǎn)動相機來構(gòu)圖拍攝即可,操作上具備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先對焦、后構(gòu)圖存在一定的誤差,我們稱之為“余弦誤差”,如下圖所示。 先對焦后構(gòu)圖要注意下面三點: 1、拍攝畫面不是小景深,比如在拍攝微距時,移動相機會改變距離,對焦就不正確了,因為對焦其實就是測距,只要保持和拍攝對象距離不變、或者大景深畫面下輕微移動時,可以使用先對焦后構(gòu)圖。 2、對焦模式要選擇單次對焦,單次對焦就是對焦完成后不會再進行對焦,可以一次確定和拍攝對象的距離。 3、拍攝對象是運動物體時,要慎用先對焦后構(gòu)圖。 理論上說,對焦以后,在焦平面上移動相機并不會影響對焦清晰,因為距離沒有變化。 但實際上并不需要嚴格的保持焦平面移動,任何焦段與光圈組合都有一定的清晰成像范圍,焦段越廣,光圈越小,清晰成像的焦距范圍越大。 很多人很在意有沒有對焦清晰從而反復對焦,實際上在一般的焦距下(非中長焦)和小光圈時,都能保持很好的對焦寬容度。這個時候前后移動幾厘米乃至10cm的范圍,并不會使得成像銳利度大幅度的減小,也能放心的進行先對焦再構(gòu)圖的操作。 如果畫面的景深很深,那么不會受到“余弦誤差”的影響。因為畫面景深深,畫面清晰的范圍就很大,即使你的機位產(chǎn)生了誤差,但還是在景深范圍內(nèi),所以也就沒影響了。 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于弱光環(huán)境的拍攝,即在目標處使用中心點對焦(通常來說,中心點對焦效果最好),然后移動相機重新構(gòu)圖。 先構(gòu)圖再對焦的優(yōu)點 先構(gòu)圖再對焦的優(yōu)點在于其精確性。而先對焦再構(gòu)圖之所以不精確是因為會產(chǎn)生“余弦誤差”。 但你只要明白,對焦之后移動相機,焦平面勢必會發(fā)生變化,焦平面發(fā)生了變化,畫面中清晰的范圍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拍出的效果肯定和一開始對焦時不一樣。相比于先對焦后構(gòu)圖可能產(chǎn)生的“余弦誤差”,先構(gòu)圖后對焦可以確保對焦的精準性。但是從拍攝的方便來看,先構(gòu)圖后對焦的操作方式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因為我們需要構(gòu)圖取景,然后操作按鍵調(diào)整對焦點位置,再半按快門確定合焦,最后完成拍攝。相比于先對焦后構(gòu)圖,多了一個調(diào)整對焦點位置的操作,所以對焦更精確、拍攝效率略慢。從“先對焦、后構(gòu)圖”到“先構(gòu)圖、后對焦”的規(guī)范操作其實是相機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讓對焦精度更加準確,讓拍攝者更加方便的控制相機來拍攝照片?,F(xiàn)在很多微單相機、個別單反相機都支持觸屏對焦拍攝,只需要用手指觸碰相機屏幕,就可以對焦到手指觸碰的地方,完成拍攝,很類似與手機拍攝操作,這也是一種進步,讓拍攝者拍攝照片更加方便。 后鍵對焦 平時我們半按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對焦,全按的話就會拍照。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設定,將這對焦和拍照兩個功能分開,讓快門只保留拍攝功能,將自動對焦功能放在機背的AF-ON這個按鍵上面,即在半按快門的時候不會對焦。 AF-ON這個功能適用于主體位置會隨時變化的情況,例如生態(tài)攝影、運動攝影或新聞攝影,就常常會使用到它。使用方法,就是把對焦點設定成中央單點對焦,在拍攝時,按住AF-ON,以中央對焦點不斷追蹤著主體,直至對焦準確及構(gòu)圖完成才按下快門。 使用AF-ON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減少了重新構(gòu)圖的麻煩。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連拍一些照片,如果每次拍照前都要半按快門對焦,反復重新構(gòu)圖再拍攝,這會為我們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操作。而使用AF-ON就可以一直追蹤你想要拍攝的目標,適時按下快門即可。 超焦距對焦 超焦距的概念聽起來很復雜,其實很簡單,它是指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前界(離鏡頭最近清晰點)到鏡頭的距離,換句話說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從超焦距點到無窮遠的畫面全部都清晰。 最快的對焦就是不對焦,這句話深諳超焦距對焦的原理。手動將鏡頭的焦距調(diào)整到最大,只要保證被攝對象處于最近清晰點之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拍攝了。很多街頭抓拍就是使用這個技巧。 “超焦距”這個詞,對于喜歡拍攝風光的攝影者來說,并不陌生。風光攝影拍攝中,通常會通過超焦距對焦的方法來獲得大景深,以實現(xiàn)遠近都清晰的效果。 為什么要使用超焦距? 在講解超焦距的使用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么使用超焦距,也就是使用超焦距的目的。很顯然,使用超焦距時,我們希望獲得盡可能大的景深! 大景深的手法廣泛應用于風光、旅游紀念照等題材中。除此之外,超焦距也可以在無法對焦或來不及對焦的情況下獲得清晰的影像,比如在抓拍時。超焦距在抓拍方面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了一個字上:快! 無論手動對焦或者自動對焦的速度有多快,仍然是需要對焦時間的。而使用超焦距的原理,則可以預先設定焦距,只要所拍攝的景物在景深范圍之內(nèi)就無需再次對焦。這樣,拍攝者可以避免因操作對焦的時間,而錯失好的瞬間畫面,可以讓拍攝變得更為專注。 超焦距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距離,鏡頭的光圈和焦距決定了超焦距的值,也就是說,當鏡頭的光圈和焦距變化了,超焦距的值也會相應改變。通常來說,鏡頭焦距越廣,光圈越小,越適用于超焦距拍攝。一般情況下,等效35mm以下的焦段都比較適合使用超焦距拍攝。 超焦距的計算 超焦距的計算了解一下就好,計算公式如下: 超焦距的計算 其中,“彌散圓”的概念是指在準確對焦的時候,場景中的一個點會在畫面中被完美地還原成一個點。而在對焦不實的情況下,這個點會變成一個模糊的圓形。 1、選擇超焦點,光圈大時超焦點遠,近景不清晰,光圈縮小后超焦點近,近景清晰。2、一般拍攝風景時,后景深應放在無窮遠處,但如果場景中沒有超遠景,則以場景中最遠的景物距離作為后景深來對焦。以后面的地平線作為后景深來對焦。 3、鏡頭越廣,景深越大,超焦點就越近,光圈可適當放大以利用最佳光圈的高畫質(zhì)。4、不同的鏡頭,要經(jīng)過測試才可進行嚴謹?shù)膭?chuàng)作,特別是改過口的鏡頭。 高像素相機使用超焦距,需要額外再縮一檔光圈,以保證畫面的銳利。 強調(diào):超焦距≠無限遠對焦!超焦距≠無限遠對焦!超焦距≠無限遠對焦。 而超焦距拍攝,更是不需要對焦就能保持整體清晰的拍攝方法,也很簡單。 景深合成 這是北美的風光攝影非常喜歡使用的一個辦法,對于層次感明顯的畫面,你可以拍攝不同對焦平面的照片,然后用這個技術(shù)把它們合成,讓畫面的每一處都變得清晰起來。 |
|
來自: 孺子牛lj16ywe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