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有這么一個問題,你認為一個人的壽命,到底跟什么有關? 用傳統(tǒng)的觀點來說,那就是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生與死,這都不是我們能夠把控的,而壽命也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說,人之壽命,跟人之身體機能的衰退速度是有關聯(lián)的。 而從心理學上的角度來說,人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而心理健康程度,又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水平。 曾仕強教授曾講過這么一番話,影響人之壽命,就只有三點,那就是“精氣神”。 一個人的精力,一個人的氣息,一個人整個身體的運轉(zhuǎn)活力,都會影響到這個人的壽命和存活于世的時間。 而且,一個人是否長壽,這并非是靠吃“保健品”吃出來的,也并非是每天求神拜佛而求出來的,一切都是有它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 一個人,越是想長壽,那么他就越是短壽。為何?因為他過分想長壽了,所以便到處去嘗試不同的事物。到最后,他也就自己把自己給折騰沒了。 一個人,要是懂得順應自然,那么這個人就越是長壽。因為人之長壽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自然跟身體的情況相互結(jié)合。 可以說,短壽之人,不管怎么保養(yǎng),身上都有這幾個缺點,足以讓人感到遺憾。 短壽之人,內(nèi)心都放不開拋開正史不談,在《三國演義》中,本來愛情和事業(yè)兩豐收的儒將周瑜卻驟然而逝,為何?就是因為他心胸狹隘,內(nèi)心放不開。 每一次他看到孔明比他高明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動怒,就生氣,而且心情起伏巨大,這就給他的心理和身體造成影響。 原本他的箭傷是不致命的,可是他卻喜歡自己發(fā)自己的悶氣,最后成為了“三氣周瑜”中的可憐人。 人要想長壽,就必須要懂得放開自己的胸懷。就像是彌勒佛一般,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兒。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當你能夠容納一切的不公,拋開那不必要的執(zhí)著之后,你就會感覺這人生,這生活也沒啥大不了的,順其自然就好。 如此,你肯定是一個生活質(zhì)量較高的人。 短壽之人,都喜歡透支自己人就是一個容器,當里面的水全部流失了之后,那么這個容器也就成為了無水之源,而它也就離被自然拋棄不遠了。 古人有言:“精神氣失,則命不久矣?!?br> 這番話,其實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好好地思考一番。我們是否一直透支著自己的生命去工作,去賺錢? 年輕的時候,你要為了學習而挑燈夜戰(zhàn)。那時候,你的身體還能夠承受,那么你不會感覺有何大的問題出現(xiàn)。 出來工作,甚至成家立業(yè)之后,你要為了賺錢而熬夜加班。30歲之前,你這么做身體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可是,在30歲之后,人要是總是喜歡為了某些事情而透支自己。那么,這個人不是在得益,而是在減壽。 尤其當人到了45歲的之后,這感覺會很明顯。因為這時候的人,終究要為年輕時的透支而負責。 短壽之人,都沒有正常的飲食習慣先人有言:“養(yǎng)生之道,莫先于飲食?!?/span> 吃飯喝水,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兒。早上吃早餐,中午吃午餐,晚上吃晚餐,其實都特別自然。 可是,就是這么自然的一件事兒,如今我們的許多人都做不到。 一些喜歡減肥的人,他們?yōu)榱艘粫r的身材而不吃不喝。殊不知這不是在減肥,而是在損耗自己的生命。 一些工作繁忙的人,他們能夠一頓當兩頓來吃,甚至一天都吃不上一頓。如此,他們就只能是完成了工作,而丟了生命。 并非說人去工作不好,而是說一旦人之飲食習慣不正常之后,這對人的影響那是巨大的。 別認為飲食是小事,可實際上,這就是人一生的能源和氣力的源頭。 短壽之人,都缺乏了日常鍛煉的習慣一個白領,他有可能一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就占了24小時的三分之二。而另外的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如此,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天都沒有適當?shù)倪\動。 我們常說人要“勞逸結(jié)合”。那何為“勞逸結(jié)合”呢?不是說你不工作的時候就在椅子上坐著,或者在床上躺著,而是要懂得去適當運動。 喜歡運動的人,不能說他們就一定能夠長壽,可至少他們的身體機能要比一般人要好,體魄也遠勝常人。 記得白巖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最喜歡的運動,就是長跑。一周我至少要跑五天以上,另外的兩天留給霧霾。 現(xiàn)在的中年人,或者說年輕人,一般都有巨大的啤酒肚了。而這,恰恰就是亞健康的象征。 人吃多了,也就有害了,坐多了,也會有損身體的健康。如此,在能動的時候多去運動,這才能為老年時的健康生活做準備。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