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跟石家莊人說省博物館,人們會立刻給你明確指出它的位置,想起廣場前的白鴿。但若是說“河北博物院”,大家反倒有些恍惚,不太確定這兩個名稱是否指同一個地方。2014年6月,河北省博物館升格為河北博物院,早在還名為“博物館”時,這里就是石家莊的文化地標,名頭大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從“館”到“院”,是一個省級文博單位區(qū)別于市級文博單位的標志,博物院規(guī)模更大,藏品數(shù)量和質量也都更上一層。但對于石家莊人來說,無論叫館還是院,這里都不單是一個文化場所,更是一種市民記憶,很多當?shù)厝藦男【驮诓┪镌呵暗膹V場上玩耍,喂白鴿,對它有著特殊感情。 河北博物院現(xiàn)有文物藏品15萬件,其中滿城漢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畫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文物最具特色。 河北博物院南區(qū)是常設展廳,從“古中山國”到“滿城漢墓”,從“北朝壁畫”到“曲陽石雕”,一路走過,視覺和內心都受到極度誘惑和洗禮。展廳面積巨大,細細看來,一天的時間都可以消磨在其中。 彩繪散樂浮雕于1995年出土于河北曲陽縣北平王王處直墓,真實再現(xiàn)出了唐末五代時期樂舞的場面。浮雕以漢白玉石雕刻而成,人物表情栩栩如生,無論衣著還是發(fā)式,都唯美華彩,充滿了“晚唐遺風”。浮雕中的人物姿態(tài)各異,充滿動感,仿佛正在不同的時空中為人們進行著表演。 走進北朝壁畫展廳,昏暗的燈光中色彩斑斕,讓人立刻就生出驚艷之感。筆畫顏色豐富,圖案精美,細節(jié)無可挑剔,直讓人眼花繚亂。 各種文物陳列有序,照顧到游客的體驗感,找個閑暇的一天,在這樣的博物館中徜徉,可以說是完美時光了。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出土于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是出土九鼎中的首鼎。大銅鼎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zhàn)國銅器。整個鼎構思拙樸、結體宏大,明顯能看出中山文化的粗獷線條。 館內整體內斂低調,柔和的燈光和大理石白與米黃色配合,整體觀感是極安靜極干凈的。一組組、一件件真實的展品,溝通著過去與現(xiàn)在,讓人們直接感受到帶有氣息的歷史,品位先人眼中和生活中的美。朝代會消逝,美卻風骨永存。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同樣出土于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位列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雖然是個屏座,卻讓人能感覺到當時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那種貓科動物特有的肌肉張力和彈性,即便隔著幾千年的時光,依然讓人嘆服。 劉勝和竇綰的金縷玉衣是我國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這件大名鼎鼎的文物是國家博物院、央視的??停R浴皣鴮殹鄙矸莩鱿鞣N高大上的場所。 如果你也是看展達人,河北博物院必定不能錯過,這座看似樸素的展館深藏著種種國寶和精品,讓人們在現(xiàn)代化手段的幫助下,更親近文物,也更深刻體悟到河北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歡迎您在評論區(qū)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