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咳喘病家庭調(diào)養(yǎng)』第十部分 傳統(tǒng)療法

 zd山笑 2021-05-13


 針灸如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支氣管炎與肺、脾、腎三臟虛虧有關。針灸治療本病,其取穴與手法也是基于這種認識及經(jīng)驗的。

(1)取列缺、尺澤、魚際、少澤、合谷、解溪、昆侖等穴。方法:針刺各穴,進針0.5~1.0寸(注:此處“寸”為針灸學上的骨度分寸),得氣后持續(xù)運針1~2分鐘,留針10~20分鐘。每天1~2次。適用于慢性咳嗽、咳痰者。

(2)取肺俞、風府、外關、合谷、列缺、大椎等穴。方法同上,尤適用于慢性咳嗽伴低熱、畏寒者。

(3)取膻中、天突、尺澤、肺俞等穴。方法同上,但膻中、天突宜平刺(針體與胸骨柄平行),得氣后以2厘米艾炷置針柄上燃之,使艾火之溫直達經(jīng)脈。適用于咳嗽不止、咳痰清稀、遇冷易犯的患者。

(4)取孔最、豐隆、內(nèi)庭、天突、大椎、風門、少商等穴,方法同上,少商穴點刺放血。適用于氣急、咳嗽、胸悶、咳痰稠黃者   

穴位敷貼療法如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穴位敷貼是中醫(yī)的外治法之一,它是通過用藥物敷貼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穴位敷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多種藥物與方法,這里僅介紹兩種簡單易行、療效較好的敷貼方法。

(1)炙白芥子21克,元胡12克,細辛21克,甘遂12克,共研細末,分3次用,每次用生姜45克搗汁,調(diào)藥末成為糊狀,攤于6塊3厘米方圓的油紙上,貼在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上,用膠布固定。貼前以手指摩擦穴位,使皮膚發(fā)紅,每次貼4~6小時。如皮膚感覺灼痛劇烈,可貼2~3小時就取下,每次間隔10天,每年貼3次。夏季三伏天貼,連貼3年。

(2)白芥子15克,冰片6克,桃仁15克,半夏15克,阿托品10毫克,可的松10毫克。上藥為1人量,分10次用。將上藥研細末混勻,以少量姜汁加水調(diào)成糊狀,敷貼天突、膻中、肺俞(雙)。外用膠布固定,24小時調(diào)換1次,連貼7次為1個療程,可用2~3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7天。

相關鏈接

穴位注射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穴位注射是用小劑量藥物注射到人體穴位里,以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具有針刺與藥物的雙重作用。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選用定喘、肺俞、天突、足三里、脾俞、腎俞、膏肓等穴,采用維生素B1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或胎盤組織注射液等。每次取穴1對,每穴0.5~2毫升,每天或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拔罐療法如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拔罐療法是利用燃燒的熱力,使罐內(nèi)空氣膨脹排出,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在人體有關穴位或患處,造成局部瘀血,以刺激機體調(diào)節(jié)機能,從而改善癥狀,提高抗病能力。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拔罐多選用背部穴位:大椎、肺俞、膈俞、膏肓等穴,伴氣喘者,配風門或腎俞。為加強療效,可以局部用梅花針叩刺或三棱針點刺,刺的程度以微量出血為好,刺的范圍要小于拔罐的瓶口,刺前要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膚。拔罐可隔天1次,5~7次為1個療程。

相關鏈接

耳針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耳針療法是指用針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部的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耳針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取平喘、肺、氣管、腎、腎上腺等穴,并可以交感、神門、內(nèi)分泌、大腸等穴為配穴。針刺雙側(cè),用中等刺激,留針10~20分鐘,隔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也可耳穴埋針或用王不留行子壓貼耳穴,2~3天1次,兩耳交替,10天為1個療程。   

理療如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理療可以作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輔助療法應用,并能收到較好療效。常用的理療有如下幾種:

(1)低頻交變電磁場:置于胸部或背部,時間20~30分鐘,每天1次,3~10次為1個療程。

(2)超短波療法:胸部對置,無熱至微熱量,時間10~15分鐘,每天1次,3~10次為1個療程。

(3)紫外線療法:局部照射,選胸部及背部肩胛間區(qū),面積80~120平方厘米,自2~3生物量開始,每次遞增1/2~1生物量,至4~5生物量為止。隔天1區(qū),每區(qū)照射3次。

(4)紅外線(TDP)療法:于胸部、背部各10~15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此外,濕熱敷、芥末濕包裹、全身浸浴、透熱或藥物離子導入等療法均有一定效果。

相關鏈接

 針灸治療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可針刺天突、定喘穴,采用中等刺激,運用平補平瀉之法。天突穴應沿胸骨后側(cè)斜刺。咳嗽聲重加太淵,痰多加豐隆,胸痛、胸悶者加內(nèi)關,食欲不振加足三里。留針15~30分鐘。以下是穴的定位:①天突:胸骨柄上凹陷處取穴。②太淵:掌后腕橫紋橈側(cè)端,橈動脈橈側(cè)凹陷中。③足三里: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④豐隆:外踝上8寸,相當于外膝眼與外踝尖聯(lián)線的中點。脛骨前線外旁開2橫指,脛腓骨之間取穴。⑤內(nèi)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⑥大椎:正坐低頭,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⑦定喘: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旁開0.5寸。或大椎穴旁開0.5寸取穴。

腳部手部按摩如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俗話說:“若要安,腳要暖,天天摸腳保平安?!边@是有一定道理的。腳部按摩法即為刺激腳部的有關反射區(qū),增加血流量,改善血循環(huán),產(chǎn)生抗體,恢復機體功能,調(diào)動人體自愈能力,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來說,腳部按摩可提高機體抗過敏、抗菌消炎能力,使機體適應季節(jié)和氣候的變化,增強呼吸道的防病及自愈力。

治療慢支除重點按摩肺?支氣管反射區(qū)外,甲狀旁腺、腎上腺和腎臟反射區(qū)也很重要?;颊呙刻熳钌侔茨Γ贝?,在收到顯著療效之后,也要持之以恒地再按摩一段時間,使身體康復更完善。若能堅持長期保健按摩,則效果更好。

采用手部按摩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其道理同腳部按摩法一樣,但操作起來更為方便,也便于自我按摩。

按摩位于掌內(nèi)食指和中指交叉處的咳喘點及位于手背食指指根上的三間穴,按摩掌內(nèi)的胸腔?呼吸器區(qū),均有良好的效果,每天按摩1~2次。胸腔?呼吸器區(qū)位于掌內(nèi)大魚際少商穴至太淵穴之間,按壓大魚際至拇指指端即可。

  敷臍療法如何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

敷臍療法起于春秋戰(zhàn)國,目前,該療法又受到不少學者及醫(yī)家的重視和研究,并將其應用于內(nèi)科、外科、婦產(chǎn)科、男科等學科中。資料表明,臍療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過敏、調(diào)節(jié)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興奮大腦、改善微循環(huán)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敷臍療法可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特別對減輕咳嗽癥狀有療效。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臍療方組成如下:蒼耳子、蒼術、白芥子、細辛各5份,公丁香、肉桂、半夏各3份,麻黃10份,麝香1份。以上藥物除麝香外,烘干碾成細末,再加入麝香混合均勻,貯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用脫脂藥棉薄裹如小球,放入患者臍窩內(nèi),外用膠布封貼。每2天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一般貼藥1~2個療程可病愈。貼藥期間,若覺臍部灼熱難忍時,應立即揭下貼藥,過2~3天后,再進行貼藥。

另有三方,用于臍療亦有佳效,介紹如下:

(1)麻黃15克,公丁香、肉桂各3克,蒼耳子5克,半夏、白芥子各6克。將上藥研為細末,過篩,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用脫脂藥棉薄裹如小球,塞入患者臍孔內(nèi),外以膠布封貼。每2天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一般貼藥1~2個療程可見顯效。貼藥期間,若覺臍孔灼熱發(fā)癢,應立即揭下貼藥,待1~2天后臍孔不癢時再換藥球貼之。

(2)麻黃、公丁香、肉桂、蒼耳子各適量,混合共碾為細末,過篩,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藥末6克,用溫開水調(diào)和如膏狀,敷于患者的臍孔內(nèi),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白術6克,黨參、干姜、炙甘草各3克。烘干共碾成細末,直接敷于患者的肚臍上,外蓋紗布,膠布固定。每3天換藥1次,3次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個療程,癥狀可消除,可間隔7天再行第2個療程,以鞏固療效。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驗方有哪些?

以下介紹的驗方,對消除或減輕咳嗽癥狀有療效。

(1)炙百部15克,枇杷葉12克,膽南星8克,炙麻黃、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

(2)鵝不食草150克,半邊蓮120克,桔梗80克,前胡50克。加水煎取藥汁,反復2次,將藥液合并,濃縮為4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天3次。

(3)款冬花12克,威靈仙15克,紫菀、前胡各10克,水煎服。

(4)蟬蛻15克,僵蠶、廣地龍各50克,全蝎20克,甘草40克。焙干后共研細末,每次5~10克,用竹瀝汁送服,每天2~3次。

(5)射干、黃芩各12克,苦參、白前各10克,車前子8克,水煎服。

(6)銀杏仁25克,甜杏仁30克,川貝40克,礞石80克,百合60克。共研細末,加少量竹瀝水,制成丸劑,每次服8~12克,每天3次。

(7)芥菜子10克,橘皮12克,蘿卜子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2次。

(8)百合20克,靈芝15克,南沙參12克,北沙參12克,水煎成濃汁服,早晚各1次。

(9)茯苓40克,五倍子30克,遠志肉15克,車前子8克。共研細末,加適量蜂蜜為丸,每次6克,每天3次。

(10)四川大金錢草(干品)150克,向日葵(干品)400克。洗凈(5)射干、黃芩各12克,苦參、白前各10克,車前子8克,水煎服。

(6)銀杏仁25克,甜杏仁30克,川貝40克,礞石80克,百合60克。共研細末,加少量竹瀝水,制成丸劑,每次服8~12克,每天3次。

(7)芥菜子10克,橘皮12克,蘿卜子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2次。

(8)百合20克,靈芝15克,南沙參12克,北沙參12克,水煎成濃汁服,早晚各1次。

(9)茯苓40克,五倍子30克,遠志肉15克,車前子8克。共研細末,加適量蜂蜜為丸,每次6克,每天3次。

(10)四川大金錢草(干品)150克,向日葵(干品)400克。洗凈切碎后,加水熬成濃汁,約3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天2次。

(11)虎杖160克,款冬花160克,十大功勞葉160克,山梔45克,添水煎成藥汁,加入蜂蜜制成浸膏,每次2小勺,每天3次。

(12)白蘇子12克,黃荊子12克,天竹子10克,萊菔子8克,水煎后濾取藥汁,早晚服1次。

  慢性支氣管炎如何冬病夏治?

近幾年來,國內(nèi)對慢性支氣管炎采用冬病夏治的療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采取冬病夏治的辦法,堅持數(shù)年,則可預防感冒,減少和防止慢性支氣管炎的復發(fā)。

(1)敷貼療法:一般在三伏天進行。多采用活血通絡的藥物。①消喘膏敷貼:北京廣安門醫(yī)院采用白芥子、元胡、細辛、甘遂,共研細末,生姜調(diào)糊,貼于肺俞、心俞、膈俞。每伏貼1次,每次1~2小時,整個夏季貼3次。本療法尤其適宜于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②斑蝥發(fā)泡敷貼:將斑蝥去頭、翅,略炒研末。取斑蝥3份、雄黃7份拌勻;黃蠟和凡士林適量燉溶,與上藥調(diào)成膏狀備用。治療時把膠布剪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當中剪一綠豆大小的孔,小孔對準天突穴,貼于胸部。然后放上綠豆大小的斑蝥膏,再在其上復貼一方膠布。一般在1~2天起泡,起泡后將藥去掉,涂1%的龍膽紫。在伏天和立冬前后(11月),每10天敷貼1次,連貼3次,療效較好。

(2)隔姜灸法:取七星針在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等穴位的表皮上敲擊后,以鮮姜片(約0.6厘米厚)貼在2個穴位上,再放上艾絨(指頭大),隔姜燃薰。每穴灸3壯,每周灸3次,在伏天共灸12次。

(3)中草藥:健脾補腎的中草藥(黃芪、黨參、白術、補骨脂、生熟地、淫羊藿、紫河車等)均可根據(jù)病情選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醫(yī)院用百部、五味子、黃芪、陳皮、黃精、赤芍藥等制成“夏治片”,每年夏季用來治療本病、肺氣腫緩解期,使復發(fā)率明顯降低。

(4)水針治療:采用復方當歸液、胎盤組織液等,取肺俞、脾俞、腎俞、足三里等穴進行穴位注射。每次2個穴位。每穴位注射1毫升,每周2次輪流交替注射,有效率可達80%以上,療程越長,療效越好。

治療支氣管炎的藥露法有哪些?

藥露法是指運用藥露進行內(nèi)服和外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藥露是藥水與水經(jīng)蒸餾而成且具有芳香性的藥液。

(1)消炎露(枟浙江中草藥制劑技術枠):筋骨草250克。將上藥置于蒸餾器中,用蒸餾法收集餾液1000毫升,過濾取得。每次服30毫升,每天3次。

(2)杏仁露(枟中藥成方配制枠):苦杏仁180克,紫蘇葉、桑葉各45克,前胡、紫菀、象貝母、百部各30克,桔梗12克,薄荷9克,甘草15克。上藥去雜質(zhì),共研細末,用蒸餾法制露2000毫升。每次服60克,每天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支氣管咳喘。

(3)玉蘭露(枟新醫(yī)藥通訊枠):白玉蘭葉500克。加水1000毫升,經(jīng)2次蒸餾取回蒸餾液250毫升即成。每次服20毫升,每天1次,每10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痰多者。

相關鏈接

 針灸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體針取穴分3組:天突、曲池;定喘、合谷、膏肓俞、豐隆、太白;章門、肺俞、太淵、尺津、陽陵泉、太沖。每次針刺1組穴位,3組穴輪流交替使用,每天1次,10~15次為1個療程。間隔1周后,可行第2個療程,一般用強刺激或中等刺激手法,留針30分鐘。年老體弱、久病者多采用補法。其中肺俞、太淵、章門、太白、豐隆,能燥濕健脾,可治療脾虛痰多。其中太淵為本臟真氣所輸注,太淵、太白,配合肺俞、章門,運脾土而利肺氣。豐隆為足陽明經(jīng)的絡頭痛、眩暈、瘰疬等。避開頸動脈,直刺0.3~0.5寸。禁灸。

 有解痙平喘作用的針灸體穴有哪些?

(1)椎杼:正坐俯伏。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0.7寸處取穴。主治哮喘、肺結(jié)核、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直刺0.3~0.5寸。針感局部脹沉。

(2)中喘:于背部第五、第六胸椎棘突之間,旁開0.3寸處取穴。直刺1~1.5寸,針感抽脹,沿脊柱放散,上至肩,下至尾骨。適用于支氣管哮喘患者。

(3)忠陽: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旁開1橫指處取穴。向脊柱斜刺0.8~1.5寸。針感局部脹。適用于哮喘、咳嗽者。

相關鏈接

 有解痙平喘作用的耳穴

(1)鎮(zhèn)靜:于耳背內(nèi)側(cè)面,三角窩隆起上部取穴。

(2)腎胞:于耳背內(nèi)側(cè)面,耳甲隆起下部的耳殼根緣,下部的上1/3點取穴。(3)百靈:于耳背內(nèi)側(cè)面,耳甲隆起下部中點的耳殼根緣取穴。

(4)肺平:于耳背外側(cè)面,耳舟隆起下段,折耳向前,耳舟隆起尖端至耳舟隆起下端,與耳垂交界處,折為四等分,下1/4點偏內(nèi)側(cè)取穴。

(5)咳喘:于耳背外側(cè)面,耳舟隆起下段,折耳向前,耳舟隆起尖端至耳舟隆起下端,與耳垂交界處,折為五等分,下1/5點取穴。

(6)咽喉:位于耳屏內(nèi)側(cè)面的上1/2中點處,與外耳道口相對,與耳屏上結(jié)節(jié)相平。

(7)喘點:于三角窩耳輪內(nèi)側(cè)緣的中點,向外下約0.2厘米處取穴?!?/span>

(8)內(nèi)分泌:于屏間切跡內(nèi)約0.2厘米處取穴。

  鼻針、拔罐治療咳喘如何取穴?

(1)鼻針療法:鼻針療法是運用鼻部特定的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其中止喘點于鼻中隔小柱中下(后)1/3交界處取穴。它有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作用。用0.5寸毫針直刺0.2~0.3寸,針感脹沉。

(2)拔火罐療法:拔火罐療法是我國民間常用的治療方法,它具有操作簡單、療效確切、適應證廣的特點,適用于外感風寒、寒咳哮喘等治療。對于支氣管炎、氣管炎、哮喘,可取大椎、肺俞、膏肓俞、定喘穴拔火罐;對于百日咳,可取大椎、身柱、肺俞穴拔火罐。穴位取法見前。每次可選1到數(shù)穴拔火罐,每天或隔天拔1次,每次更換部位,10~20天為1個療程?;鸸薮笮】筛鶕?jù)治療部位選擇,面積大、肌肉豐厚的地方,宜用大罐,留罐時間為10~15分鐘;面積小、肌肉薄少的地方,宜用小罐,留罐時間為10分鐘。

相關鏈接

咳喘手針療法的取穴

手針療法是運用手上的特定穴位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具有操作簡便、奏效迅速的特點。所用穴位為本法所特有,多在指關節(jié)或掌關節(jié)赤白肉際處。具體方法與一般針灸法相同。選用0.5~1寸毫針,直刺0.1~0.3寸,針尖靠近骨膜,但不刺入骨膜,均采用捻轉(zhuǎn)、提插等強刺激手法。手針治咳喘的穴位如下:

(1)咳喘點:于食指指掌關節(jié)側(cè)處取穴。適用于支氣管炎、哮喘、神經(jīng)性頭痛等。

(2)魚腹:于手掌魚際部,第一掌骨掌側(cè)之中點取穴。適用于支氣管哮喘、肺結(jié)核、腸結(jié)核等。

(3)停喘:于手掌部,第四、五掌骨小頭之間取穴。適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喘息等。

(4)無名:于手掌腕部橫紋橈側(cè)端凹陷中取穴。適用于喘息。

 如何用水罐療法治療支氣管炎?

水罐療法是指拔罐時配合用水的拔罐方法。根據(jù)用水途徑不

同,分為貯水罐、水煮罐和水蒸氣罐。貯水罐可采用水罐罐具或抽氣罐罐具,水煮罐或水蒸氣罐宜用竹制罐。水罐法常與走罐法、灸罐法、按摩罐法等拔罐法配合應用。

操作方法:

(1)留罐法:患者處于舒適、持久且便于施術的位置。如應拔地方有毛發(fā)應清理掉。排氣方法有:投火法、貼棉法、滴酒法、閃火法、架火法、懸火法等六種。用以上六種方法排氣,排氣后,迅速將罐扣在應拔部位。

(2)走罐法:是指在罐具被吸拔住后,再反復推拉移動罐具,擴大施術面積的拔罐方法。方法是在光滑的罐口及應拔部位涂一些潤滑劑,如水、香皂水、酒類、油類、乳劑、油膏等。罐具吸拔住之后,用手扶住罐底,用力在應拔部位上下或左右緩慢來回推動。治證:咳喘;選取大椎、風門、肺俞、身柱、膻中、膏肓、豐隆、曲澤等穴,用貯水罐、水蒸氣罐或水煮罐均可。

相關鏈接

 體針氣管炎十九術

氣管炎十九術由廉泉(1穴)、天突(1穴)、人迎(2穴)、水突(2穴)、氣舍(2穴)、定喘(2穴)、膻中(1穴)、鳩尾(1穴)、太淵(2穴)、偏歷(2穴)、缺盆(2穴)、大椎(1穴)等共19穴組成。適用于急性氣管炎、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針法:廉泉、天突、人迎、水突、氣舍、膻中、鳩尾、缺盆穴針2~3分,針感局部酸麻;定喘、大椎穴針3~5分,針感局部酸脹;太淵、偏歷針3~5分,針感麻酸至腋或指。

  如何用耳針(壓)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用毫針(0.5~1寸)、皮內(nèi)針,針刺耳穴或耳朵上的特定敏感點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耳針療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耳針可選用支氣管、肺、平喘、腎上腺等耳穴。每天1次,留針半小時,兩耳交替行針,15次為1個療程,間隔7天可行第2個療程。

在醫(yī)療實踐中,體會到耳壓比耳針更方便實用。耳壓療法是

用王不留行子,或用油菜子、細圓砂子、小綠豆等刺激物,固定于小膠布塊上,再貼于所選耳穴上,隨時按壓刺激,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具有實用性強,適應證廣,奏效快,副作用小,經(jīng)濟簡便,痛苦小,易為患者接受的特點??擅扛簦堤熳觯贝危p耳交替進行。每10天為1個療程。間隔7天后可行第2個療程。

相關鏈接

電針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電針法是指在刺入穴位的針具上用電針機通電、將電流刺激和針刺刺激結(jié)合起來的治療方法。其適應證比較廣泛,刺激量較大。操作方法:由針灸針(包括毫針和皮膚針)等和電針機組成,多用毫針,通電時至少需要2枚,將電極分別接于針柄,使電流在人體形成通路。

電針部位:包括電針神經(jīng)和電針俞穴。

(1)患者取頭稍低位,選督脈之大椎、陶道穴,用28號針約呈45度角斜向頭部方向刺入,深度一般在1.8~2.0寸,針刺時要求在軀干、四肢出現(xiàn)放射性針感,以通電后胸部有電麻樣針感為宜。治療機通電強度3~20毫安,頻率80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2)取肋間神經(jīng)前側(cè)支線胸段2~6,胸神經(jīng)后腹線上,中1/3處,前臂橈神經(jīng)線中,下1/3處,肺俞、風門、天突、合谷等。選脈沖電流,四肢穴位用感應電流,隔天1次,每次30分鐘。

 如何用天門入虎口法治療支氣管炎?

天門入虎口法出自枟秘傳推拿妙訣枠。“醫(yī)者用大指自病者命關起推至虎口,將大指鉆掐虎口,總謂天門入虎口”。此法約有五種不同手法,具有順氣和血,健脾消食之功用。為臨床常用的小兒推拿手法。

操作方法:

(1)用大拇指面自命關處推向虎口后,再用大拇指端掐揉虎口。

(2)用拇指側(cè)面從患兒拇指端內(nèi)側(cè)推至虎口處止。

(3)用右手大拇指掐患兒虎口,中指掐住天門,食指掐住總位用左手拿住肘,慢慢輕輕搖動。

(4)用左手托患兒肘,再以右手拇、食二指叉入虎口,同時用中指按定天門穴,然后屈患兒之手上下?lián)u之。

(5)將患兒手掌向上,蘸蔥姜湯,自食指尖寅、卯、辰三關側(cè),推至大指根。

主治:咳嗽;用操作方法(1)~(5)法均可,配加小天心,分陰陽,推三關,掐五指節(jié),運八卦,揉中脘,摩腰,推肺經(jīng),補脾土,推三關,補腎水,按弦搓摩,掐二人上馬,以治療內(nèi)傷咳嗽。

相關鏈接

 鳳凰單展翅法治療支氣管炎

鳳凰單展翅法,枟秘傳推拿妙訣枠曰:“鳳凰單展翅;醫(yī)人將右手食指拿病者大指屈壓內(nèi)勞宮,將右手大指拿外勞宮,又將左手大指跪外一窩風、并食中二指拿內(nèi)一窩風,右手擺動。”此法性能溫熱,能順氣和血,適用于虛熱及寒性諸疾。

操作方法:①用左手拿捏患兒手腕內(nèi)、外一窩風處,右手拿

捏內(nèi)、外勞宮搖動。②用右手大拇指掐總筋,四指翻在大拇指下,大拇指又起翻至關中,五指取穴掐之。③用右手拿患兒中

指,用左手按掐患兒肘慢搖數(shù)次。④用手拿患兒脾腎二經(jīng),將手

肘活動搖之。

主治:哮喘;用操作方法①~④法均可,配以揉二馬,推肺經(jīng),

推四橫,揉板門,按天突,揉膻中,按弦搓摩,以理氣化痰。

注意事項有:患兒宜取坐位。實熱證忌用。

   如何用按弦搓摩法治療支氣管炎?

按弦搓摩法,又稱按弦走搓摩。枟幼科推拿秘訣枠對此法描述頗為形象。本法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故適用于痰濕所致諸疾,為小兒推拿常用方法。

操作方法:①令人抱患兒于懷中,然后再將患兒兩手交叉捂

在兩肩上,醫(yī)者以兩手從患兒兩脅搓摩至肚角處,反復操作50~

100次。②先運內(nèi)八卦,后用指搓患者手、關上、關中、關下各一搓,再拿患者手慢慢輕輕搖動。③醫(yī)者左手拿患兒手掌向上,右手拇、食二指自陽穴輕輕按摩至曲池,再輕輕按摩至陰穴。如此一上一下,反復9次,再用兩手從曲池搓摩至三關、六腑3~4次。最后醫(yī)者用右手拇、食、中指掐患兒手指,左手拇、食、中指掐患兒肘,向外搖動24下。

相關鏈接

 貼敷法治療肺結(jié)核

(1)肺癆膏:白鴿糞、五靈脂、白芥子、大蒜各30克,白鳳仙花連根葉1株,醋化麝香0.3克。先將白鴿糞、五靈脂、白芥子共研細末,再加大蒜、白鳳仙花搗碎成泥,將麝香兌入,調(diào)勻,密貯備用。取肺俞、膏肓、百勞、脾俞,每穴取蠶豆大小藥膏一塊,貼于穴位,覆蓋紗布,膠布固定,2天換貼1次,2周為1個療程,休息3天,繼續(xù)貼用。適用于浸潤型及血行播散型肺結(jié)核。

(2)白芥子膏:白芥子適量,炒黃,研末,用米醋調(diào)成糊狀。先將市售中成藥拔毒膏溫化,取白芥子糊2克攤于藥膏中,貼敷穴位(風門、肺俞、心俞、膏肓)上,每次選1對穴,交替貼敷。一般貼1~3小時,局部有燒灼感時取下。每對穴5天貼敷1次,3個月為1個療程。適用于空洞型肺結(jié)核。

醫(yī)生忠告

我們之所以向大家推薦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藥浴、拔罐等傳統(tǒng)療法,是因為這每一種方法都蘊含著不計其數(shù)的先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都是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醫(yī)療手段,而且簡便易行。當前,隨著人們對返樸歸真呼聲的不斷高漲,這些傳統(tǒng)療法也不斷受到重視。當然,每天或隔天去一次醫(yī)院,是有點麻煩,對那些家離醫(yī)院路程比較遠的患者更是如此。但是這并不是不可以解決的,一些醫(yī)院設有“家庭病房科”,還有一些基層醫(yī)院還配備一定的醫(yī)療力量出診,患者可以充分利用醫(yī)院提供的這種便利。

過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加上自己 的

配合,老李的病情日趨穩(wěn)定,康復效果也逐漸顯現(xiàn)。今天的老李已經(jīng)基本恢復了往日的風采,你看他: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除了呼吸稍比常人快一點外,其他方面還真看不出是個剛出院不久的病人。但往日的病痛折磨仍歷歷在目,他不想有“再一次”了,更不想讓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年事已高的老伴,步自己的后塵。他想方設法讓老伴和子女了解咳喘的常識,掌握預防該病的方法。為此,他做起了有心人,在閱讀各種報刊、書籍時,不時地將與咳喘預防有關的內(nèi)容,粘貼成“剪報”,對其中的一些疑難點,他還利用各種機會請教他人。今天,他帶著自己的剪貼本去“咳喘患者俱樂部”,與病友們一起向周圍的人宣傳咳喘預防常識,難怪大家稱他是“久病成良醫(yī)”……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