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能同諸葛亮相提并論,從中能看出劉伯溫的能力之強??晌覀兘裉焖v的并不是劉伯溫,而是一位和尚,無論能力還是謀略不亞于劉伯溫,他的存在讓朱棣靖難之役成功,這人便是—姚廣孝。 姚廣孝歷史上著名“黑衣宰相”,永樂朝第一功臣,不求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只為治天下,平家國,讓其在朱棣心中擁有崇高地位,并且以文臣身份進入大明宗廟,可謂榮耀無比。 姚廣孝是蘇州人,家中時代行醫(yī),十四歲的時候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姚廣孝當(dāng)了和尚后,并沒有荒廢時光,反而利用空暇時間研究陰陽之術(shù),以及相關(guān)兵書及策略,逐步成為諸葛亮、劉伯溫般的人物。 學(xué)成后,姚廣孝開始四處游歷,希望找到他的伯樂,從而開啟自己的新人生。 在嵩山時,同相士奇人袁珙相識,兩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交談間姚廣孝對道衍面相進行觀察,突然大驚:“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p> 姚廣孝聽到這句話并不生氣,反而暗暗竊喜,原來劉秉忠是他的偶像。劉秉忠元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是個治國安邦人才,曾經(jīng)建議忽必烈將蒙古更改為“大元”,去世后享有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常山王,謚號“文正”。 姚廣孝內(nèi)心有雄圖大志,可他并不著急出山,反而繼續(xù)在寺廟中修行,他認為自己一定要找合適的人然后在輔助他做出一番大事業(yè),才能更好證明自己才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原配妻子馬皇后病逝,朱元璋要求各藩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jīng)祈福。姚廣孝聽聞消息后,主動找到僧錄司負責(zé)該項事務(wù)的宗泐,要求將他推薦給燕王朱棣。姚廣孝人在寺廟,心在四方,早已對各大藩王性格了如指掌,他認為朱棣有帝王之相,能幫自己完成宏圖大愿。 一開始,朱棣認為姚廣孝就是一位普通僧侶,并沒有多大才能,因此對于姚廣孝并不太喜歡。然而,姚廣孝在見到朱棣第一面時,主動表示自己要送一頂白帽子給他。朱棣一聽立馬覺得眼前這位和尚不簡單,原本這句話頗有深意,原來朱棣是燕王,如果他的“王”帶上姚廣孝送的白帽,就直接變成“皇”。 朱棣作為朱元璋兒子,不可能不對至高之位產(chǎn)生興趣,他的這句話實際一語雙關(guān),明白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玄機,朱棣本就有野心,不可能告發(fā)姚廣孝同時還會對他禮遇有加。后來,姚廣孝跟隨朱棣來到北平擔(dān)任慶壽寺住持,可他依舊不安分,時常跟朱棣密探各項事宜。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完自己傳奇一生,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立即開始準(zhǔn)備削藩事宜。周、湘、代、齊、岷相繼被廢除封國,成為庶人。這讓坐鎮(zhèn)北平的朱棣內(nèi)心有一絲不安,深知自己實力還不足以對抗朝廷,為避免夜長夢多,必須盡快做準(zhǔn)備。 很快,他將姚廣孝找來商談對策,姚廣孝認為朱棣不該坐等朝廷削藩,而是應(yīng)該做好起兵準(zhǔn)備。朱棣認為百姓都支持朝廷,自己起兵勝算不高。姚廣孝則認為自己則相信,不管民心。 姚廣孝深知太平盛世沒有辦法實現(xiàn)自己抱負,只有亂世才有機會,為此他苦勸朱棣,希望他放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所打敗,應(yīng)該讓自己成為人生主宰者,若沒有姚廣孝苦勸有可能就沒有歷史上永樂大帝。 朱棣開始有條不紊安排各項起事,可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強,他的舉動被燕王府中百戶倪諒發(fā)現(xiàn),立即跟朝廷告發(fā)朱棣謀反,好在燕王老部下張信及時報告,否則朱棣計劃有可能胎死腹中,朱棣見已無退路只能立即起兵。 朱棣決定起兵時,突然來了一陣風(fēng)雨,將王府瓦片吹落,在場人員無不大驚失色,認為這是大兇之兆,不應(yīng)該在這時起兵。姚廣孝見現(xiàn)場亂做一團,立即站出來解釋:這是吉兆??!自古飛龍在天,必有風(fēng)雨相從。王府的青瓦墮地,這預(yù)示著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黃瓦了?!币V孝一番機智表現(xiàn)很快讓原本惶恐不安將士們內(nèi)心瞬間安定,同時也給朱棣吃了定心丸。 姚廣孝見一切安定后,又為朱棣定下“奉天靖難”口號,指名道姓要誅殺建文帝身邊的小人黃子澄、齊泰。在穩(wěn)定北平局勢,朱棣率軍出擊,世子朱高熾、姚廣孝負責(zé)留守北平。當(dāng)年十月,朱棣拿下大寧城,獲得朵顏三衛(wèi),緊接著迅速回師擊敗李景隆、平安兩位將領(lǐng)。 老巢安全后,朱棣立即率軍進攻山東,在這里他遇到一生最大勁敵—盛庸,在盛庸一番阻止下,朱棣三個月未能拿下濟南。遠在大本營姚廣孝認為,朱棣雖然獲得短暫勝利,但其綜合實力依舊不如建文帝,若想圖生存,只能立即拿下京師,讓自己獲得最終勝利。 朱棣聽取姚廣孝建議,他的大軍繞開濟南立即南下,在淝水、靈璧擊潰朝廷大軍,威脅京師,很快他發(fā)動渡江戰(zhàn)役,獲得勝利。從中能看中,當(dāng)人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死命撞南墻,只有轉(zhuǎn)換下思路,才有可能讓自己脫困,朱棣困局便是計較一城一地得失,從而讓自己消耗太多精力,姚廣孝作為他的頭號謀臣看出其中奧妙,出手為朱棣解圍,從而讓自朱棣獲得這張戰(zhàn)役勝利,從而實現(xiàn)當(dāng)初送“白帽子”給朱棣諾言。 朱棣奪取皇位,姚廣孝居功至偉,朱棣不僅讓他負責(zé)僧錄司,同時還給他恢復(fù)原來姚姓,賜名廣孝,拜其太子少師,資善大夫,每次和他會談時,朱棣都稱其為少師,沒有直接將他名字,從中能看出姚廣孝在朱棣心中地位。后來,朱棣要求還俗,卻被其拒絕。接著,朱棣又賜予他府邸、美女,可姚廣孝依舊拒絕,并且一直居住在寺廟中,只有在上朝時才穿官服,下朝槽他依舊穿著破舊的僧衣。后來,姚廣孝賑災(zāi)有功,朱棣獎賞不少金銀,姚廣孝并沒有占為私有,在其返回家鄉(xiāng)時,將所有財務(wù)分發(fā)給家鄉(xiāng)人。 之后,朱棣多次率軍討伐蒙古,姚廣孝則一直留守南京輔佐太子朱高熾處理各項政務(wù)。后來,朱棣又讓姚廣孝教導(dǎo)皇孫朱瞻基。 ![]()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重?zé)o法上朝。朱棣得知消息數(shù)次前去看望,同時詢問其還有什么要求,姚廣孝希望朱棣能赦免僧人溥洽。朱棣答應(yīng)了其要求,姚廣孝拜謝。 溥洽建文帝時期主錄僧,有可能了解建文帝朱去向,朱棣為此將他囚禁,派胡濙尋找建文帝,歷經(jīng)十載年華依舊沒找到建文帝,溥洽則被關(guān)押十年。溥洽朱棣心中一道結(jié),深知自己若不為朱棣解開這個結(jié),就沒有人敢來直言,為了朱棣可以更好解除心結(jié),姚廣孝主動提出該要求,從而讓朱棣放棄尋找建文帝,同時也為自己曾經(jīng)過錯做下一些補償。 不久后,姚廣孝走完自己傳奇一生,朱棣聞知廢朝兩日,以僧人禮儀安葬姚廣孝,對其一番追封,并且讓他進入太廟,朱棣還親自神道碑銘,可謂榮耀至極。 姚廣孝主政期間,不僅一手負責(zé)遷都事宜,還規(guī)劃今天北京布局。又擔(dān)任《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最高負責(zé)人,晚年時期,又編制了仿佛《道余錄》。 ![]() 姚廣孝是位亂世梟雄,同時也是治世能才,他之所以能善終在于他看透一切,只愿做好本分工作,不愿意摻雜官場明爭暗斗,從而讓自己全身而退,獲得善終,還能讓自己名留青史,實在厲害萬分。 |
|
來自: liuhuirong >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