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自擬“異功湯”修復(fù)治愈 一、治療檔案: 莫某,男,21歲,2014年11月21日。胃痛病史3年余,曾在當(dāng)?shù)蒯t(yī)院做超聲波和X線鋇餐造影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近來胃脘痛悶不適,伴有脘脹,但無嘔酸、噯氣,痛無規(guī)律性。查胃區(qū)有輕壓痛,舌淡邊有瘀點,苔白,脈弦細(xì)。 此屬胃脘痛之脾虛氣滯血瘀,治宜健脾行氣、活血化瘀。 二、方選異功散加味,中藥方: 黨參12g,茯苓9g,白術(shù)9g,香附9g,法半夏9g,陳皮6g,廣半夏(后下)6g,豆蔻仁(打碎、后下)6g,甘草3g。 每日1劑,水煎服,共服1個月。另備云南白藥4支,蜂蜜500g,香油100g。 2015年3月6日復(fù)診:服上方后,胃痛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無腹脹,原方加北黃芪、懷山藥各15g,續(xù)服3個月,于同年7月9日,復(fù)查X線鋇餐透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已修復(fù)。病愈。 三、【方源】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人參6g,茯苓6g,白術(shù)6g,陳皮6g,甘草6g,生姜五片,大棗兩個。水煎服。 【功效】益氣健脾,行氣化滯。 四、總結(jié): 本例為胃脘痛,乃久病必虛,故以異功散為主健脾益氣,但沈氏認(rèn)為本例,局部潰瘍必有炎癥、糜爛之瘀滯癥狀,故多有氣滯血瘀之證,常加上行氣活血祛瘀之藥,如香附、廣木香、云南白藥。 以云南白藥與蜂蜜、香油調(diào)制,長期服之,用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及慢性胃炎等,屢獲滿意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