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巴烏常見問題 張安平編寫 01.葫蘆絲、巴烏咕音的問題 02.葫蘆絲、巴烏的正確發(fā)音 03.如何避免沙啞音和失音 附豎吹巴烏指法表 01. 葫蘆絲、巴烏咕音的問題 葫蘆絲屬簧管氣鳴樂器類中的自由簧樂器,其正常的發(fā)音實際上是吹奏者用氣息對簧舌下壓角度的有效控制過程。所以發(fā)音練習說白了也就是對氣息的控制練習。很多初學者第一次吹出葫蘆絲(巴烏)的聲響,往往只有一個聲音,我們把這種聲音叫“咕音”(泛音)。這種聲音是不能產生音階的,屬雜音、噪音。其產生的原因是吹奏氣息力度太輕,簧舌的角度沒有下壓到位。如在這個聲音上再稍加一點氣息壓力,將簧舌的下壓角度進一步擴大,可使其發(fā)音變?yōu)槟芨淖円綦A的音,這才是我們所要的音,即葫蘆絲(巴烏)的正常音。但如果氣息加壓過大,葫蘆絲發(fā)音又會失聲或沙啞。因此,作為吹奏葫蘆絲(巴烏)最基礎的發(fā)音練習,顯得尤為重要。 1.“咕”音產生的原因 葫蘆絲、巴烏的發(fā)音非常特別,如氣息較弱時發(fā)出的音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咕”音,初學者一般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試著慢慢的加力,聲音即可變成正常音,也就是說葫蘆絲、巴烏的吹奏氣息需要一定的強度,發(fā)出的聲音才能正常。 初學者在能吹出正常音后都會遇到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音頭總是“咕”音線發(fā)出接著猜發(fā)出正常音,二是吹完一個正常音后,音尾總是會帶出一個“咕”音,嚴重的影響吹奏效果。見下例示意圖: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用平時一般的“呼”氣來吹奏音頭,“呼”出來的起頭是軟的,力度很弱,氣息的力度是從咕音區(qū)上線以下的咕音區(qū)開始發(fā)力的,且聲音曲線在咕音區(qū)運行的時值大于0,此時發(fā)出的聲音便是音頭上的“咕”音。爾后隨著氣息力度的逐漸增強,氣息力度進入了正常發(fā)音區(qū),聲音曲線在正常音區(qū)運行,此時發(fā)出的聲音才是正常音。之后在發(fā)音快要結束時,氣息力度逐漸減弱,聲音曲線第二次進入咕音區(qū)運行,且時值大于0,此時發(fā)出的聲音便是音尾上的“咕”音。這就是上圖中的葫蘆絲“咕”音發(fā)生時的氣息力度變化與發(fā)音的關系所示原理。從圖中可以看到,音頭和音尾的氣息力度沒有進入正常音區(qū),且聲音曲線在咕音區(qū)運行的時值大于0,是出現音頭和尾“咕”音(泛音)的根本原因。 ![]() 02.葫蘆絲、巴烏的正確發(fā)音 ![]() ![]() ![]() 明白了上述原因,吹奏葫蘆絲(巴烏)正確發(fā)音的方法就變得很簡單了。要使音頭發(fā)音干凈清晰,就必須用一種帶有爆發(fā)力的方式開頭,使氣息力度從一開始就進入正常音區(qū),葫蘆絲(巴烏)簧舌被一步下壓到位,這樣吹奏出的音頭音清爽干凈,能夠避免音頭“咕”音出現。 這種在音頭使用的爆發(fā)力,可以用類似說漢字拼音四聲的“吐”字來實現。在吹管樂器中程其為吐音,并用符號“T”表示。 吹奏吐音的分解動作是:用舌尖頂住上齒,封閉氣息通道,引胸腔氣息向上,但引而不發(fā),待口腔內形成一定氣壓時,石頭猛然回抽,讓氣息以爆發(fā)的形式沖出。此時口腔中發(fā)出的聲音恰好是漢字的“吐”聲。 音頭吹出后,要保持氣息的力度不變,使葫蘆絲聲音持續(xù)、穩(wěn)定。而當一個音吹奏結束時,要迅速張開嘴放氣減壓,氣息力度瞬間歸零,使葫蘆絲(巴烏)簧舌迅速復位,這樣便可避免尾音“咕”音的出現,使音尾干凈明了。這就是下圖中的葫蘆絲(巴烏)正常發(fā)音時的聲音曲線所示原理。 ![]() 在初學吹奏葫蘆絲的結束音時,張嘴的幅度可夸張地張大一些,張嘴的動作也應迅速有力,以有效地避免咕音的產生。隨著練習時間的積累,對簧片的控制能力會逐步增加,張嘴的幅度也會隨之越來越小。 老師提示:能否在吹奏中控制住咕音,是關系到能否吹好葫蘆絲的大問題。 ![]() ![]() 03.如何避免沙啞音和失音 ![]() ![]() 在吹奏葫蘆絲(巴烏)時經常發(fā)生因吹奏氣息力度太強,使葫蘆絲出現聲音沙?。ㄔ谥械鸵魠^(qū)時)或失音(在高音區(qū)時)的情況。從下圖中的聲音變化曲線中可以看到,由于吹奏的氣息力度過大,聲音曲線運行進入了啞音區(qū),在這個階段發(fā)出的變是沙啞聲或失音。解決的方法就是減小吹奏氣息力度,是氣息力度在正常音區(qū)保持平穩(wěn)即可。 ![]() ![]() 巴烏指法、力度參照表 ![]() ![]() 更多指法表,盡在“洪嘯音樂課堂” 掃碼即可觀看 本文選自《葫蘆絲巴烏吹奏技法》 主編 張安平 — END — 產品購買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