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我們游覽的第二個景點是黑龍?zhí)?。黑龍?zhí)段挥谔┥桨埑氐谋泵?,是泰山西溪的名勝之一,西溪的百丈崖,長年瀑布傾瀉,沖擊山崖形成了一個深潭。傳說此潭與東海相通,有龍自由來去,故取名為黑龍?zhí)丁?/font>
我們當時是從黑龍?zhí)兜臇|側進入景區(qū)的。踩著石子小路,我們行走在鄉(xiāng)野小道上,四周的景色很不錯,青山環(huán)立,綠水環(huán)繞,路邊砌有低矮的石墻,可坐于其上作小憩;時而會遇見一條小橋,還不時地會經過一座小亭,純自然的鄉(xiāng)間野景十分令人愜意。


途中我們經過了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愛國民主人士馮玉祥的墓,這一墓地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玉祥曾于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兩次在泰山隱居,1948年9月1日因在黑海輪船失火事件中遇難后遵其生前意愿遷葬于此。
路上,我們還曾巧遇了一塊奇石,這是一塊碩大、直立的石墩,從正反兩面觀賞,會有不同的造型,煞是有趣。從正面看,這一大石塊給人以兩只相擁的小狗熱烈親吻的圖景;而繞到石墩的背面再看,則是二只比肩而立的相依偎的大狗和小狗。若站在遠處觀賞,則更為象形。
這一帶還保留著不少古時農人們的生活軌跡。我們在路上,看到了很少遇見的石晷,石晷是古代的計時器,當時的人們在一個石盤上插上一根細長的鐵棒,根據太陽不同角度的照射,鐵棒所投下的影子斜度來估摸測算時間。我們還看到不少的當地人攜帶著各種盛水的桶、罐、瓶,在一棵大樹旁的泉水處取水,據說這里的水質富含礦物質,附近的人們都會用它來煮食。
一路上,我們還看到了不少很有年代感的古樹,有的獨立一隅,有的成排地站立在溝渠旁。這些古樹,雖然并不是十分地粗壯,但是從其樹身上的斑駁和多枝杈的特征,看得出已是屆耄耋之年的樹齡了。我很喜歡這些樹的枝型,虬髯扎結,分支挺拔。
走不多遠,我們便來到了黑龍?zhí)哆?。這是一池腹大口小、形若瓦壇的池水,面積不大,但據說池底深不可測;靠岸的池面上滿是漂浮的細碎的枝葉草末,有點混沌不清的感覺;池水呈褐色,若逢雨天,據說會呈現(xiàn)一份灰黑色澤。
黑龍?zhí)兜闹苓吘蔷薮蟮氖瘔K、石崖。據介紹,池潭的北面是東百丈崖,潭西有西百丈崖,潭南則是南百丈崖,長年累月的洪水沖擊,使得山上的巨石時常滾落至潭底,故我們所見到的黑龍?zhí)吨胁紳M著大石崖塊,看起來有一種蒼涼的感覺,似乎這里不久前曾遭遇過一場劇烈的滾石事故,其實卻不然,千百年來這里一直是這番奇異鬼危的情景。
黑龍?zhí)秲鹊拇髱r石有一個特征,它的表面都是十分光潔、溜滑,當我們下到潭底的這些大石塊上時,需得手腳并用,小心翼翼地保持身體的平衡;而當我們在這些石塊上站立拍照或行走時,更是必須時刻留神腳下的安全,一不小心便會滑倒。
這些長年匍匐在潭底的大石塊的色彩十分奇特,相鄰的兩塊大巖石的色彩會呈現(xiàn)絕然不同的兩種色彩,同一塊大巖石上也會分布著不同的色塊或色條,似乎是有人刻意地涂抹上去似的。但我從網絡上查詢后,發(fā)現(xiàn)這些全部是純天然的。

黑龍?zhí)稘镜椎牧魉骄彑o波,我們去時正值枯水期,淺淺的池水中落英繽紛,散落的各類石塊為波瀾不驚的一泓池水增加了幾分動感。我們曾下池底,坐在大塊的巖石上拍照、休憩,聽泉、觀景,涼風陣陣拂面,瞬間便驅趕了烈日下行路的悶熱。
越是步行至黑龍?zhí)兜奶兜祝吨械某厮驮桨l(fā)深黑,就像是一池墨汁般。據當地人說,這里的池子是絕對不能下去戲水的,因為潭底深不可測,而且暗礁密布,每年春天和暑季里,都會發(fā)生安全事故。因此現(xiàn)在在黑龍?zhí)兜奶渡钐?,立有警示牌,告誡游客注意自身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