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到大姑家去

 小元元 2021-05-07

上午,到陽新參加大姑遺體告別追思會。

大姑2018年中風后癱瘓在床,意識、語言能力均嚴重受損,住進陽新一家敬老院。姑父以八十多的高齡陪著一起在敬老院生活了三年多,不離不棄,承擔了主要的生活護理,喂飯、翻身、洗澡、幫助大小便,陪大姑說話、唱歌、回憶...其間的千辛萬苦固不足與外人道也。

但最終,也沒能熬過去,因為反復的感染,治療不佳,于2021年5月5日凌晨4點20分去世。

大姑住敬老院的三年里,我去看過多次,一兩個月前,她還認得我,說是“大頭”。大姑一直就叫我“大頭”,叫我妹“大頭女”。

追思會簡單而莊重,叔叔和妹妹、兩個堂弟,都從遠方趕來了。若不是疫情期間的不便,更多的弟弟會從四面八方趕回來。表弟在代表家屬致辭時哽咽以至不能卒讀,而我感同身受,淚流滿面。

老姑父一生樂觀詼諧至情至性,卻也明顯感到心如死灰般的哀傷。他說,從理性上說,是好事,得到了解脫;從感情上,過不去這個檻。六十年的相濡以沫患難與共,豈是平常!

在我的一生中,從小學到現(xiàn),最重要的一件事從沒有變過,就是到大姑家去。

自有記憶時,大姑姑父他們回老家來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他們會帶來我們見不到也買不到的書,記得小學三年級左右,他們帶回一本姚雪垠的《李自成》,我和妹妹把它都讀爛了,經(jīng)?;ハ嗫夹≌f中的人物故事。聽大姑姑父和父親叔叔們聊天也是極大的享受,那時父親只是民辦小學教師,叔叔們都是農(nóng)民,但他們聊的話題卻是政治、歷史、哲學、文學、時事、藝術(shù),有時甚至對對聯(lián)。幼小的我們雖然聽不大懂,也感覺高達上,不僅潛移默化,也油然有自豪之感。

在我小學二年級左右,奶奶就教我背《木蘭辭》。我說,這么長!奶奶說,你大姑五歲時就倒背如流了。我這才硬著頭皮背下來。中午吃飯時細叔說,大姑是我們家的驕傲。確實,在父輩,父親和兩個叔叔都初中就掇學了,大姑很早就考上了師范,成為公家人,應該是我們村最早的“大學生”。師范畢業(yè)后,又憑著一腔革命熱血,要到最貧困最艱苦的老區(qū)去工作,和姑父一起去陽新下陽教書,這一去就是六十多年,他們把一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陽新的教育事業(yè)。

所以自小,到大姑家去就是我們這一輩(我、妹妹、兩個弟弟、四個堂弟,“余氏八仙”)的最大夢想,陽新,大姑家,就是我們心中的天安門,是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兩次三次無數(shù)次的。

我是老大,自然是第一個去的。那大約小學三年級,和爺爺奶奶一起,從太白湖坐機動木船。天未亮就動身,在湖邊還有一個麻風醫(yī)院,覺得很可怕。木船在湖中行了很久,我不斷地問,到了沒有?怎么還沒有到?在幼小的我心中,那已經(jīng)是很遠很遠了。船到官橋上岸,坐三輪到武穴,坐輪船到富池,再迤邐到下陽。正逢國慶,一路上都是游行隊伍,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奶奶說我是貴人,第一次出門就到處受人歡迎。

大姑在下陽的學校其實很簡陋,渾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城里”,但依然沒有絲毫失望,大姑家有很多很多書,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在那里還看了電影歌舞劇《東方紅》。

高中時,大姑姑父轉(zhuǎn)到楓林鎮(zhèn)中學。我差不多每年寒暑假都會去住幾天,這里有太多余虹叔叔的影子,他是我們的偶像。余虹叔叔是四公的長子,其時四公四奶關(guān)進了牛棚,幾個孩子都失學無人管,余虹叔叔一人跑到陽新找他的大姐我的大姑,大姑毫不猶豫地收留了他,供他上學讀書。余虹叔叔也很爭氣,不僅僅是書讀得好,畫也畫得好,書法也好,據(jù)說曾腕懸秤砣練毛筆字。不僅如此,他還燒得一手好菜,揚名學校;練得好功夫,可以鐵頭碎磚。他后來考上大學,讀碩士博士,做博導。他曾經(jīng)跟我說,如果沒有大姐(我的大姑),就沒有他的一切。但是,他卻在功成名就的時候看破人生,跳樓自殺了。余虹叔叔去世的時候,大姑要去北京參加他的追悼會,因為身體的緣故,被我們大家極力勸阻。

大姑對家族晚輩都是盡力的資助。高中時,她和姑父特地到黃州看我,帶我到他們的同學家,委托照顧。堂弟讀黃高時,大姑姑父也多次去看望,給錢買書。妹妹讀浠水師范時曾經(jīng)因青春期大出血,重度貧血。學校是給大姑打的電話,大姑立刻就趕到浠水,帶著妹妹住院、輸血,到陽新療養(yǎng),撿回一條性命。因此大姑對妹妹而言,實有如母親一般。

其他類似的故事在兩個堂弟身上也發(fā)生過。

妹妹是第二個去大姑家的。那是春節(jié),父親和細叔要去陽新拜年,妹妹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呼天搶地,耍潑打滾,終于贏得去陽新的機會。那時她也才小學三年級,在富池到下陽的漫長泥濘山道中,硬是自己走過去的,到了后,鞋上可以刮下兩斤的泥巴來。為了到大姑家去,再大的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

大弟是第三個去的。表弟和大弟同歲,在某一個暑假,二人在黃梅玩得莫逆于心,分手時難分難舍,也使出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爭取得到去陽新的機會。

小弟在他讀書期間卻始終沒能去陽新,這可能是他學生時代最大的遺憾和不平。確實,太不公平了。我和妹妹去了多次,大弟也去了一次,小弟卻一次也沒有去過。

堂弟們大學以前好像也都沒有去過。讀三軍醫(yī)大的堂弟大學時去過,他的弟弟因此也很憤憤不平,憑什么自己就不能去?

弟弟們的憤恨不平是可以理解的,但畢竟是小時候的事,現(xiàn)在說起來都一笑置之了。

大學畢業(yè)后,我到黃石工作,離陽新很近,到大姑家去就成了例行公事,每年至少總要去一兩次。工作后第一次去陽新,我特地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瓶茅臺,帶去和姑父共飲。姑父一生好酒,有酒無類,無酒不歡,妹妹評之曰,最是一等有情有義有趣人物。其實,大姑年輕時也是海量。我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大姑回老家,恰逢她的一個老同學也從武漢回老家,他們就在我家斗酒。我母親不斷地炒菜熱菜,他們就一杯一杯地干。那個同學后來認輸,大姑則行若無事。

大姑一生,安貧樂道,正直善良,熱心助人。余虹叔叔說她“迂”,其實,這就是余家的基因而已。與人為善是第一位的。大姑曾經(jīng)借錢給一個乞丐,相信他會還的;六公曾經(jīng)借房子給朋友的女兒女婿住,結(jié)果房子被他們賣了;奶奶被自行車撞到骨折,阻止叔叔與肇事者理論;曉余被摩托車撞飛,我們兄弟沒有要肇事者賠一分錢...傻么?吃虧么?也許是的,善良的人總是吃虧,但也不見得吃了多大的虧,人生的輸贏不在這里。

大姑雖然走了,但姑父還在。在我看來,姑父和大姑是一體的。父不僅是姑父,也是友、酒友和忘年交。他每與我喝酒,會在酒瓶上寫道:某年某月某日,和大頭共飲于陽新。我對姑父說,頭七時我再來,陪你喝兩杯。姑父說,你一定要來。

當然,到大姑家去,仍然是我必須做的重要的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