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記述了閔子騫、子路、冉有、子貢四人陪同孔子閑坐時的言談舉止,反映了各自的性格特點以及孔子對仲由的擔憂,從中可見孔子對弟子德性的充分了解。 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叭粲梢?,不得其死然?!?/span>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旁,顯得恭敬正直的樣子;子路顯得剛強勇武的樣子;冉有、子貢顯得溫和快樂的樣子??鬃雍芨吲d。接著又說:“像仲由這樣的人,恐怕不能善終吧!” 孔子的四位弟子都侍奉在孔子身旁,他們都非常敬重先生,如同侍奉父親一樣。閔子騫是大孝子,論德行,顏回之后當屬閔子騫,其氣質中正正直、正大光明,沒有半點邪曲之氣,即為“訚訚如也”。子路出身貧寒,年輕時打獵練就了不凡身手,驍勇、果敢、剛強,是一位非常難得的武將,即為“行行如也”。冉有、子貢則是溫和快樂的樣子,即為“侃侃如也”。 關于“子樂”,鄭玄鄭康成批注:“樂各盡其性。”四位弟子的性情都能夠顯露無遺,各盡其自然之性。劉寶楠《論語正義》:“凡人賦性剛柔不齊,惟各盡其性,斯有所成立,可同歸于善也?!泵總€人的稟賦、性情有剛有柔、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整齊劃一,惟有各盡其性,而且都有所立即取得成就,就會同歸于善。朱熹《論語集注》:“子樂者,樂得英材而教育之?!本佑腥龢罚渲幸粯肪褪堑锰煜掠⒉哦逃?。四位弟子氣質雖然表現(xiàn)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情坦率、率真,不虛偽、不造作,而且均有所成就,所以孔子感到非常高興。 但是,孔子也有自己的擔憂。因為子路非常勇敢、勇猛,過于勇猛、太過剛強則會魯莽、莽撞,不懂通權達變,極有可能死于橫禍。子路后來在衛(wèi)國做官,衛(wèi)國發(fā)生兵亂,子路前去阻止,終因寡不敵眾而被叛軍亂刀剁死??鬃与m然對弟子的將來無法準確預知,但憑其性格可以預判其禍福,子路的悲劇結局正應驗了孔子“不得其死然”的擔憂。 關于“樂”字,朱熹《論語集注》引“或云:'上文樂字,即曰字之誤。’”有人認為“子樂”應為“子曰”,因為此處“子樂”與后面“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的擔憂形成鮮明對比,似乎與孔子的心境不相符,所以“樂”不能當作“快樂”講,而應該是“曰”。當然也有人認為,“樂”“曰”在古時基本同音,“樂”就是“曰”。無論作何理解,都充分體現(xiàn)孔子深愛弟子之情,愛之深才會憂之深,才會對弟子的未來表達深深的關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