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舍得》熱播,田雨嵐這個人物引起了諸多爭議。 她性格暴躁易怒,說話總是夾槍帶棒,對孩子更是窒息式育兒。 開始的時候,我也跟很多觀眾一樣,不喜歡她的育兒方式和做事風格,盼著她早日自食惡果。 但是看到后來卻覺得,她也是個可憐人,她做這一切不過是想證明自己。 “我是娘家娘家挺不起腰板,婆家婆家看不起我”,聽見她說這話的時候,還有幾秒鐘心疼她。 說到底,她也是因為在原生家庭沒有得到安全感,才會像個刺猬一樣保護自己,才想靠兒子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生活中,像她一樣被原生家庭拖累一生的人不在少數(shù)。 我們時常會想,如果我們的父母也跟別人的父母一樣開明、有愛、富有,該有多好。 但是,具備這一切,人生就完美了嗎?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尤其是前二十年。 但不能因為年少時所接受的教育,就定義我們的整個人生。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出生后就被善待,但好在,即便你經(jīng)歷過再糟糕的童年,受盡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過另一個環(huán)境、另一個人重塑人生。 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人生幸福與否,卻掌握在自己手里。 01 原生家庭:孩子說不出口的痛 田雨嵐之所以有今天的性格和命運,與她的原生家庭脫不了干系。 她從小跟媽媽相依為命,沒有固定居所,在市場里撿爛菜葉,在學校被同學看不起。 懂事之后,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她主動去飯店打工,洗碗端盤子,挨過罵,也遭受過白眼。 媽媽跟他的后爸結婚后,經(jīng)濟上變好了,但是她一直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母親是小三上位這件事,更是讓她在婆家面前抬不起頭來。 看到這些,我們似乎理解了她為什么在失意時那么卑微,得意時又那么囂張。 又為什么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為兒子掙命。 有些人僅僅活著就已經(jīng)拼盡全力,我們還能要求他善良大度嗎? 孩子身上的毛病,無疑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小舍得》這部電視劇,道盡了中國家庭關系的眾生相。 子悠壓力太大,因為有一個控制型媽媽和甩手型爸爸。 歡歡學習差又愛哭,是因為父母管的太松。 就連聰明乖巧的“別人家孩子”米桃,原生家庭也并非完美。 她出生幾個月就成了留守兒童,大點了接回來卻跟父母關系疏離。父母又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她身上。 我們心疼子悠、歡歡、米桃,其實也是心疼那個曾經(jīng)暗暗受傷的我們自己。 張德芬在《重塑未知的自己》里面寫道: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多少都讓我們受到一些傷害,很少有父母能讓孩子感到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我們永遠不知道一個孩子表面風平浪靜下,內心承受著多大的波濤洶涌。 有多少孩子在無聲無息的傷痛中,茍延殘喘著。 02 糟糕的原生家庭≠糟糕的人生 凡是有關系的地方,就會有傷害。 但是隨著原生家庭被越來越多的提起,好像只要人生出現(xiàn)問題,都能跟原生家庭扯上關系。 《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一本書里寫道: 敏感多疑,是因為父母沒有提供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 冷漠無情,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不夠和諧; 壓力山大,是因為父母將自己的生活壓力轉嫁給你; 內向自卑,是因為打壓式教育。 有人說,我們似乎發(fā)明了一種病,叫“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 的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絕不是唯一決定性的。 即便每個人的成長都傷痕累累,卻不是每個人都極盡生悲。 跟田雨嵐相比,南儷無疑是個高傲的公主。但是,她同樣也有一個千瘡百孔的家庭。 上高中時父親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沒搶救回來。 好不容易病好了,卻出軌護工,拋下了即將高考的女兒和妻子。 媽媽因為受不了打擊患上抑郁癥,幾次住院,甚至想要自殺。 這對她的打擊是致命的,她完全有理由抱怨父親的無情,埋怨母親的脆弱,逃避生活的重擔。 但是她沒有。 看著每天吃不下飯,大把吃藥的媽媽,她逼自己快點長大,一遍遍告訴自己,只要用力堅持,壞的事情總會過去。 果然,她考上了重點大學,畢業(yè)后靠自己的能力當上銷售總監(jiān)。 同時家庭生活也安排的有聲有色,對孩子溫柔,對老公體貼。 再糟糕的事情也會過去,挺過去了,就是重生。 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可是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將某一種生活模式延續(xù)一輩子。 強迫一個人脫離原生家庭的傷害是殘忍的,但是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卻是每個人最正確的選擇。 03 原生家庭欠的,需要自己贏回來 最近,中科院博士黃國平寫的一封感謝信,感動了萬千網(wǎng)友。 他說,貧窮能讓人失去希望。 出生在一個小山坳,家徒四壁的他,每晚只能在煤油燈下學習,房子簡陋的逢雨便漏,靠在夜里抓鱔魚、釣魚、養(yǎng)小豬仔,以及出租水牛養(yǎng)活自己。 他說,人前的尊嚴無比脆弱。 經(jīng)常拖欠學費被老師約談、雨天濕漉著上課、夏天光腳走路、冬天穿破衣打寒顫,這些更讓他難以忍受。 他見過許多個生離死別。12歲時母親離家、17歲時父親去世、婆婆病故、恩師和師母也先后離世,樁樁件件都痛擊著他的心靈。 先天貧困加上后天悲苦,換作大多數(shù)人,可能就會暫停學業(yè)出去打份工,先解決眼前的溫飽吧。 但是,他卻努力拼出了一條血路。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考上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漫長求學路。 無數(shù)次快抗不下去的時候,他憑著一個簡單的信念堅持了下來。 “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他做到了,也給出了一個漂亮答卷。 如今,他已就職于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據(jù)傳,年薪預計在6位數(shù)到7位數(shù)。 東野圭吾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fā)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一個人的出身和所遭受的傷害是不可改變的。 如果把它當成生活不如意的借口,的確可以心安理得的沒出息。 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正視自己的出身,從苦難中獲取力量,重獲新生。 就像黃國平在信中所寫:因為有了這些點點滴滴,我已經(jīng)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 生活實苦,唯有自渡。 沒有一個人的幸福不是掙來的,原生家庭欠我們的,只能自己贏回來。 04 誰來定義我們的人生? 演員趙麗穎曾因為臉型不被看好,她霸氣回應:“一個演員的價值,為什么要因為臉型而被定義?” 她的人生,就是不被定義的人生。 她出身農村,學歷不高,經(jīng)驗不好,這樣的背景在娛樂圈,絕對不是加分項。 但是她卻憑著一手爛牌,打出了王炸。 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是一線明星、國內頂流、身家過億,憑自己的能力躋身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前幾名。 《星空演講》上她說道:我出生在農村,祖輩都是農民,但就是這樣的農村生活經(jīng)歷,磨煉了我堅強的意志,也造就了我堅韌頑強的個性。正是這些經(jīng)歷,成就了今天的我。 人生,不能被別人定義,同樣也不能被原生家庭定義。 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就注定不會幸福嗎? 當然不,也絕對不! 我們的生命應該有更多可能性。 愿每個人都能重塑生命的意義,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簡介:睦蘭(讀讀寫寫,用暖心的文字感知生活點滴,走走看看,歲月更迭亦不忘初心。 本文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點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見的喜悅! |
|
來自: 信潔rsljo1t5p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