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處于非常迷茫的狀態(tài),人一迷??傁肴デ笾恍┨摕o縹緲的力量 。于是我來到一位大師面前,他的一句話讓我牢記至今。 大師先是給我算了一生的運程,說了很多。但不知道為什么 ,這些事明明和自己密切相關(guān),而且說得非常詳細,具體,但今天的我,努力回憶,很多東西都想不起來了,只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大師盤完命盤后,對我說:“我說的這些,我不會記錄,可能多年后你也不一定都會記得了。但我有句話還是要說,今后不論你遇到什么,盡量別再去算什么命了。最好的命掌握在自己手里,修身養(yǎng)性,自然一生悠然自得。心煩亂了,就去抄一抄《道德經(jīng)》,讀一讀《道德經(jīng)》,讀上個幾十遍,你就通透了?!?/p> 當(dāng)時我聽完很是震撼,原因很簡單。在我的認知中《道德經(jīng)》是一部老子的經(jīng)典著作,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屬于科學(xué)文化知識范疇,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瑰寶。 而算命更像是迷信,或者說是神學(xué),兩者似乎是不相融的,卻從一位大師口中得到這樣的勸告,讓我對《道德經(jīng)》有了新的認知,并且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 常聽人說猶太人厲害,其實咱們中國人的智慧,更讓全球人仰慕。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稱為人生寶典,萬經(jīng)之王。 《道德經(jīng)》讓曾國藩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白巖松靠它渡過了中年危機,老子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古今中外最具有影響力的十大人物之首。 《道德經(jīng)》歷經(jīng)2500多年,以文言文寫著,有很多人無數(shù)次打開這本經(jīng)典著作,都又停滯不前,因為覺得看不懂,不能領(lǐng)悟其中的奧義。 現(xiàn)如今,70多歲高齡的余秋雨先生,再次把這本“東方智慧源頭”著作,重新解讀了一遍,為這一本書他足足準備了三十年。 他說:“《老子》的原文是一個整體,是一篇篇優(yōu)美的“哲理散文詩”,我想用散文,保存那些初元的酒韻和醉意!” 現(xiàn)在很多人提到余秋雨總是毀譽參半,覺得他早已跌落神壇,比如什么“老夫少妻事件”、“詐捐門事件”、“含淚事件”等等。 然而金庸先生曾經(jīng)在北京出席文化活動時,有人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對此金庸先生幽默地回復(fù)到:“我不會,但身為浙江人的魯迅和余秋雨會?!庇纱丝梢?,金庸先生對余秋雨的作品是非常認可的。 現(xiàn)實中各種事件似乎都與余秋雨的生活相關(guān),而與其文筆和作品影響力無關(guān)。對于這些罵名,余秋雨人不反駁,只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在乎負面的評論,那些評論,我從來都不看,我曾經(jīng)有個比喻,我是一個走的很遠的人,就像一匹走一千里路的馬,這匹遠行的馬,一定不會在乎我身上有多少泥沙上來了,更不會老是找一條小河去洗自己的羽毛,如果整天在乎自己身上的灰塵,在乎自己要去洗滌的話,這一定不是一匹千里馬?!?/p> 細品之下,又何嘗不正契合《道德經(jīng)》的智慧所在。 余秋雨先生用三十年的積淀與感悟,用自己最拿手的散文形式,全新闡釋了《道德經(jīng)》,將其寫成新作《老子通釋》。 在書中,他把原本生澀難懂的文字,賦予了新的理解方式,讓它變得有血有肉,靈動而又充滿智慧。 有人說如果你讀懂了《道德經(jīng)》,你將領(lǐng)悟天機,擁有開掛的人生。 尼采也曾說《道德經(jīng)》就像永不枯竭的寶典。管理學(xué)家說《道德經(jīng)》是本管理學(xué)經(jīng)典、高情商的代表;心理學(xué)家又說《道德經(jīng)》是本心理療愈寶典。 古往今來有那么多名師大家為《道德經(jīng)》做背書,如今又有余秋雨老師的《老子通釋》,解決了古文晦澀難懂的門檻,一本好書,受益一生。 有了這本《老子通釋》,深刻理解《道德經(jīng)》,掌握老子的“天機”,遇到問題時,你不用再去向大師求助,打開這本書,你遇到的迷茫、困境,書里都有答案,擁有開掛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