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過:“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人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響著我們?nèi)粘5臑槿颂幨馈?/span> 當(dāng)我們對待人性的態(tài)度不同時,最終呈現(xiàn)在身上的結(jié)果也各不相同。 正因如此,才有了人與人之間的層次高低。 人性,是一種復(fù)雜且自私的惡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性并非十全十美,它也有諸多劣根?!?/p> 人性是復(fù)雜的,它有好的一面,卻也存在著許多難以掩蓋的瑕疵。 就像我們會因為善良而幫助他人,卻又會因為自私而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位富人和一位窮人是鄰居,兩個人平時關(guān)系還不錯。 有一年,天降災(zāi)禍,兩人地里的莊稼均是顆粒無收。窮人因為沒有收成,只能挨餓等死,富人則用自己的積蓄買了很多糧食以供生活。見到窮人的慘狀,富人出于好心就送了窮人一升米救急。窮人當(dāng)時就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一口一個救命恩人地喊。后來,窮人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便專門跑到富人家表示感謝。 一番道謝后,當(dāng)窮人談起明年的糧食依舊沒有著落時,富人慷慨地說: “這樣吧,我這里的糧食還有很多,再送你一斗米?!?/span> 哪曾想,聽到這個消息后,前一秒還感激涕零的窮人轉(zhuǎn)眼就變了臉,非但沒有感恩,反而嫌棄富人給的少。 他貪婪地向富人索要更多的糧食,并且要求富人拿錢給他。 富人拒絕后,他氣憤地喊道: “你這么有錢,就應(yīng)該多送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么一點,你真的很壞?!?/span> “升米恩斗米仇”,人性的復(fù)雜在一個人身上演繹的淋漓盡致。 作家張方宇曾說:“人性中的多數(shù)品質(zhì)讓人厭惡?!?/p> 深以為然。我們不可否認(rèn),人性中確實存在好的一面。 可在利益面前,人性的諸多瑕疵就會原原本本的暴露出來,可怕到我們無法想象。 歸根結(jié)底,人性里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惡。 放縱人性,是一種自我墮落 管理學(xué)中有一則木桶定律。 定律中講,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 人亦如此,我們生活質(zhì)量的好壞,人生層次的高低,也是由人性中惡的一面所決定。 若不加以反抗,肆意縱容,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會形成不易更改的劣根。 我們的結(jié)局,也將會隨之逐漸變糟。 清朝大臣和珅的結(jié)局便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提及和珅,我們都知道,他過于放縱自己的貪婪,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 然而,早年的和珅并不貪。乾隆四十一年,和珅勤勤懇懇,政績卓越,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從管庫大臣升任到軍機大臣,一躍成為了大清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此期間,有位叫安明的人想要提升官職,便私下偷偷來給和珅送禮,希望得到他的舉薦。當(dāng)時,和珅為官清廉,常常提醒自己,要嚴(yán)于克制貪念。 見有人想通過賄賂方式謀取官名,和珅當(dāng)即一口回絕,并告訴安明,如果他有真本事,自己一定會舉薦提拔。 隨后,經(jīng)過核實,安明確有能力,和珅便保舉他升了官。 安明得知后,既高興又感動,就拿了一塊價值不菲的玉送給和珅作為答謝。面對如此寶貴的禮物,和珅依然不為所動,婉拒不收。 就這樣,清廉為官加上為人聰明,皇上對和珅賞識有加,大大小小的案件都交由他去辦理。 一次,審理完一樁大案件,看到罪犯遺留的巨額財產(chǎn),面對巨大的誘惑,和珅動了貪念,便將財產(chǎn)私吞。自此,他嘗到了大財?shù)淖涛逗?,貪念一發(fā)不可收拾,貪心越來越重,錢財越貪越多。直至被賜死時,他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總家產(chǎn)比整個王朝十幾年的財政總收入還要多,堪稱“第一貪”。 俗話說:“過度放縱人性,相當(dāng)于自我毀滅?!?/p> 人生在世,多數(shù)人的生活之所以過得并不如意,其實大部分原因并非外部環(huán)境導(dǎo)致。 而是我們“咎由自取”,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私欲,便放任那些惡不管不顧,肆意行事。 最終,被它們拖垮了前進的腳步,使我們一點點墜入深淵,落得悲慘下場。 反抗人性,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問題: “當(dāng)你看到以前與你條件差不多的朋友,如今突然發(fā)達了,過得比你好,你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 有人回答:“雖然我很嫉妒他,但我要向他好好學(xué)習(xí)一下?!?/p> 也有人說:“他就是踩了狗屎運唄,我有他那個好運氣,我也可以?!?/p> 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回答其實代表了不同的思維邏輯。 前者雖然出于人性的本能心生嫉妒,卻能夠克制這種本能,虛心向?qū)Ψ秸埥?;后者則滿心嫉妒,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一星半點。 我們常說:“放縱是本能,克制是本事。” 誰都會輕易的任由人性的惡肆意橫行,遇到難辦的事情就偷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嫉妒;一言不合就沖動發(fā)火……困難的是,我們能夠?qū)W會反抗這些人性。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比別人走得更遠(yuǎn),站得更高。 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說,有位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某次跨年演講的主題叫“時間的朋友”,視頻一經(jīng)傳出,全網(wǎng)爆火。 可是很早之前,他就出了一本書叫《做時間的朋友》。 如果換做平常人,看到自己創(chuàng)造的概念被他人拿去,肯定會特別生氣,甚至上告法院去打官司。 然而,他卻反其道行之,克制住生氣的沖動和嫉妒的心理,主動跑去找人家談合作。 結(jié)果,兩個人一起出了一個專欄,成了當(dāng)年平臺的第一銷量,完成了雙贏。 看完不由感慨,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完全是克服了常人所不能。 楊瀾曾說過: “決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擁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span> 選擇縱容人性,人生就會隨著不斷滿足自我享受的過程中毀掉自己的前途。 但選擇反抗人性,即便開始很艱難,卻會在正確的道路上越過越好。 有時候,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在于是否能克制住人性中壞的一面。 真正的強者,都是反人性的高手 人類的大腦,在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后,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好逸惡勞、趨利避害的核心觀念。 如果我們仔細(xì)觀察,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總被人羨慕的強者,他們身上都少不了一個特征——反人性。 所有人都知道躺在床上刷視頻、追劇舒服,可總有人以一股頭懸梁錐刺股的勁頭去追逐更好的生活。 所有人都知道嫉妒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遠(yuǎn)比承認(rèn)自己差要容易得多,可總有人能夠坦然接受事實,向別人的長處學(xué)習(xí)。 所有人都知道沖動易怒是人的本性,可總有人能夠克制自己,以冷靜的頭腦去待人接物。 要知道,若想成功,首先要打敗另一個自己,那個被人性控制的自己。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以一介布衣之身,建立了大漢王朝,便是因為成功克制了自己的惰性。 年幼時,他好吃懶做。在那個以農(nóng)為本的社會,他出身在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卻懶得下地干活,以至于他的父親時常訓(xùn)斥他越長大越懶。甚至,二三十歲的他依舊整日游手好閑,因為懶,在當(dāng)?shù)爻隽嗣?。好不容易有機會當(dāng)上一個小官,也懶于做事,終日和一幫兄弟廝混,到處混吃混喝。然而,因為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氣派,他幡然醒悟,一改之前的惡習(xí),日夜操勞,努力進取。最終,他戰(zhàn)勝了人性的懶惰,造就了一番偉業(yè)。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講道:“自勝者強?!?/p> 真正的強者,必須善于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克制自己的欲望,反抗人性。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如同美國心理學(xué)家麥格尼格爾博士在《自控力》一書中寫道: “集中注意力、拒絕誘惑、控制沖動、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zhàn)?!?/span> 一個強者之所以能夠在眾多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完全得益于他不同于普通人的“反抗”模式。 當(dāng)他能夠不斷反抗人性的惡,一步步擺脫人性的控制,生活就會由自己掌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