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位于河北省邢臺市境內(nèi),被視為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為啥?因為沙丘是“困龍之所”,赫赫有名的商紂王、趙武靈王,還有千古一帝秦始皇,全都折損在這里! 第一位是商紂王。 在人們印象中,商紂王是荒淫無道的代名詞,寵愛妖妃妲己,貪圖享樂,制造了酒池肉林,并且殘害忠良,是與夏桀并稱“桀紂”的典型暴君,最終落得身死國亡的下場。 但真實的商紂王,也許并沒有那么差勁。 早在先秦時期,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就懷疑商紂王的罪行中有一部分是被強(qiáng)加上去的。成王敗寇,作為失敗者,根本沒辦法保護(hù)自己的身后之名。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商紂王的罪行越來越詳細(xì),仿佛有人在旁邊記錄似的,這就顯得很不可信了。年代越久遠(yuǎn),怎么他做的事兒反而更清楚?其中必然有虛構(gòu)的成分。 近年來出土了一些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上面說“紂時的制作、田獵、征伐、祭祀,莫不整齊嚴(yán)肅”,對商紂王頗有贊譽(yù)之詞。 于是有學(xué)者根據(jù)資料推論,商紂王并非昏君,只是因為過度的對外征戰(zhàn)導(dǎo)致國力衰弱,才敗于西岐之手。 那他和沙丘這個地方,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是這樣,沙丘本是代戎部落居住的地方,民風(fēng)開放,是理想的度假之地,有一代商王看中了這塊寶地,就在此修建了沙丘宮。 到了商紂王時期,對沙丘宮進(jìn)行了新一輪擴(kuò)建,增設(shè)苑臺,并在其中豢養(yǎng)各種鳥獸供自己觀賞取樂,同時廣招美女,設(shè)置酒池肉林,經(jīng)常在此通宵達(dá)旦地舉辦宴會。 通常認(rèn)為,商紂王亡國的原因之一是他熱衷于在沙丘尋歡作樂,不顧百姓死活。沙丘因此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 第二位是趙武靈王。 如果弄一個戰(zhàn)國時期的英主排行榜,趙武靈王肯定能入選前五。 趙國曾經(jīng)民富國強(qiáng),是戰(zhàn)國后期,唯一可以和秦國一爭天下的大國。秦國付出巨大代價,在長平之戰(zhàn)殲滅趙軍45萬,才為將來的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而趙武靈王,就是那個帶領(lǐng)趙國走向強(qiáng)盛的君主。 他繼位后,推行“胡服騎射”改革軍制,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辟云中、雁門、代郡三郡,還修筑了“趙長城”。 而且趙武靈王的政治手腕也一流,插手別國朝政,幫助燕昭王和秦昭襄王繼承王位,在他活著的時候,燕國、秦國一直是趙國穩(wěn)固的盟友。 毫不夸張的說,趙武靈王做過的那些事情,隨便拎出一件都是極大的功績,甚至主導(dǎo)了那個時期的天下局勢,被梁啟超稱為“黃帝之后的第一偉人”。 但是,隨著年紀(jì)的增長,趙武靈王漸漸變得奇葩,行為方式令人難以理解。41歲時,他將王位傳給了太子趙何,自稱“主父”,父子倆一起管理國政。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兩人都管事,叫大臣們聽誰的?隱患由此埋下。更要命的是,趙何并不是趙武靈王的長子,這類廢長立幼的情形,往往是導(dǎo)致國家動亂的導(dǎo)火索。 趙武靈王最初娶了韓王的女兒,生下長子趙章,立為太子。后來遇上真愛吳娃,生子趙何。愛屋及烏之下,廢了趙章改立趙何為太子。 趙章無過被廢,變得頹廢沮喪,趙武靈王對他也不是沒有感情,覺得很痛心,于是就有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什么想法呢?那就是將趙國像切西瓜那樣一分為二,將代郡分給趙章,讓趙章也稱王。這無疑代表著趙國的分裂,趙何作為新任趙王,哪能同意這樣分裂國家的做法。 趙武靈王沒辦法,暫時消停,但希望再次破滅的趙章不樂意了。 某日,趙武靈王和趙何到沙丘宮游玩,趙章發(fā)動宮變,被早有準(zhǔn)備的趙何打敗。隨后,趙章逃到趙武靈王的宮殿,想在父親趙武靈王這里得到庇護(hù)。 這趙何也是個狠角色,干脆一不作二不休,殺了兄長圍困父親。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就這樣被活活餓死于沙丘宮,史稱“沙丘之亂”。 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秦始皇第五次東巡,行到沙丘時生了重病,而且很快就撐不住去世了。 臨終前,秦始皇留下一道遺詔,讓在長城督軍的長子扶蘇,迅速返回咸陽主持喪禮。那個時候讓哪個兒子主持喪禮,這就是這個兒子繼位的意思。 但趙高與扶蘇一系有舊怨,于是威逼丞相李斯與自己合謀,假傳秦始皇遺詔逼死扶蘇,扶持胡亥登基為帝,這就是“沙丘政變”。 從秦二世后續(xù)的作為看,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秦朝,正是從沙丘走向滅亡。 世人將商紂王的敗亡,與沙丘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而趙武靈王和秦始皇,更是直接死在了沙丘。 這三位君王都不是泛泛之輩,可都相繼折損在了沙丘上面,橫看豎看都不是個吉利的地方,所以沙丘也就被傳成了困龍之地,成為后世皇帝的忌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