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干濕分離布局 我家衛(wèi)生間的原始結構就是一個6平米的大開間,朝西帶窗,長方形布局。 裝修時,我將衛(wèi)生間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給中間砌了一道墻。 ![]()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就這一道墻,讓衛(wèi)生間的使用感大大提升了。 首先,滿足了干濕分離的需求,洗手臺+洗衣區(qū)設置在外面干區(qū),馬桶+浴室在里面濕區(qū),功能齊全,使用時“互不打架”。 其次,隔墻采用了玻璃門,濕區(qū)朝西的光線能延伸到干區(qū),增加了通透感,視覺上擴大了空間,質感也提升了不少。 玻璃門是一大亮點,但也有一點點小缺憾,當時一方面考慮到預算,另一方面覺得普通玻璃和超白玻璃區(qū)別不大,選了普通玻璃,但裝上之后還是區(qū)別挺大的,依然逃不過發(fā)綠的問題。 這是別人家使用超白玻璃的效果,看起來好很多。 超白玻璃效果 2.干區(qū)木隔斷 設計時,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做木隔斷,畢竟要挖空一部分墻體,實用性不大,還會提升預算。 成品出來以后,還是非常慶幸的,細木條鏤空隔斷,聯(lián)通了洗漱區(qū)和客廳走廊,起到擴充洗漱區(qū)空間的作用,衛(wèi)生間的光線打過來,還能為走廊增加一些采光。 而且,原木色的木條隔斷,給家里增加了自然和藝術的氣息~ 3、洗衣區(qū) 不想讓家里唯一的陽臺,淪為洗衣+掛衣區(qū),硬生生把洗衣區(qū)規(guī)劃在了衛(wèi)生間里。 洗完澡的臟衣物,直接塞進洗衣機,下面洗完再放進上面的烘干機烘干,稍微晾一下就能直接穿,很方便。 考慮到空間的問題,沒有設計專門的洗衣柜,選擇裸放洗衣機+烘干機,結果旁邊還空出了一個小夾縫,索性就把家里常用的梯子放進去,剛合適。 頂部空出的位置,還沒想好怎么布置,就先放了一些閑置的衣架什么的,后期有更好的想法,再迭代。 4.用浴簾隔開馬桶和浴室 玻璃隔斷一直是我的最愛,但算來算去,衛(wèi)生間的濕區(qū)也就三個多平方,還設置了馬桶+浴室,如果再安裝玻璃隔斷,難免有點擁擠! 考慮再三,還是忍痛割愛,裝了浴簾,住了半年,感覺還不錯。洗澡的時候,不會讓水濺的到處都是,不喜歡了也可以隨時更換,成本低。 對了,裝浴簾的時候,盡量選免打孔的浴簾桿,用可伸縮款,直接頂在墻上那種,后期想卸掉也方便,我家用的這種,沒出現(xiàn)過壓彎或脫落問題。 5.馬桶旁做壁龕增加收納 馬桶后面有個檢修口,把管道包起來后,旁邊剛好能做個收納壁龕,也是我最引以為豪的設計之一。 這樣一來,完全不用再額外擺放置物架,占取其他空間。 壁龕的收納空間很大,比如衛(wèi)生間必備的衛(wèi)生用品、暖風機等,老公平時愛讀書,也會經(jīng)常在壁龕里放一兩本書,很能收納,我家從來沒放滿過。 相比那種不規(guī)則的置物架,壁龕也更好清潔,定期擦拭一下就好了。 6.馬桶區(qū)兼做更衣區(qū) 干區(qū)的馬桶區(qū),還擔負著沐浴時更衣的功能,要換的干凈衣物掛在電熱毛巾架上,換掉的臟衣物直接放在臟衣籃里,整個洗澡動線非常流暢。 北方在秋冬、冬春交替的季節(jié)沒有暖氣,要穿的睡衣掛在電熱毛巾架上,洗完澡穿的時候暖暖的,超幸福~ 7.干區(qū)壁掛收納 想要增加收納區(qū)域,自然要合理利用垂直空間。吹風機、毛巾等能上墻的盡量上墻。 吹風機放在柜子或抽屜都不方便,以前總嫌找吹風機麻煩,有時候濕著頭發(fā)就睡了,這次買了個吹風機架,粘在墻上,全家人使用頻率都增加了。 跟老媽一起住的時候,家里用的是雙層毛巾架,覺得很雞肋,里面的毛巾不好拿,拿外層毛巾的時候還可能會蹭掉里面的,很麻煩! 裝修自己家,果斷選擇單層毛巾架,不需要打孔,直接粘在墻面上,拿取方便,后期不夠用,直接再加一個就行。 8.浴室用頂噴+花灑 很多人都說,家里不需要安裝頂噴,使用頻率不高。 但我卻對它特別偏愛,每次洗澡都用頂噴,水流大,打在身上很舒服,再加上我不喜歡浴霸,用頂噴冬天洗澡也不會冷。 頂噴是垂直水流,不會像手持花灑那樣,把水噴的到處都是。 當然這個因人而異,不過我建議都裝上,一套下來價格也不貴,想用哪個用哪個。 9.拒絕浴霸,改用小型暖風機 在我家,浴霸的使用頻率很低,也就是季節(jié)交替那幾天,再加上我個人的執(zhí)念,總感覺浴霸吹出來的風有一種窒息感,所以就沒裝。 但是,有時候會有老人過來,就入了這個小型暖風機,長得像個小音箱,別看它小,升溫還挺快的,提前十分鐘打開,洗澡不會覺得冷。 暖風機就不做推薦了,大家選一個性價比高的就行,畢竟使用頻率比較低。每次用完,直接放進馬桶后的收納壁龕,老媽都夸衛(wèi)生間用起來很順手。 |
|
來自: 天涯一浪人Z > 《房裝,擺設,家居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