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學者亨莉埃特·默茨在研究《山海經(jīng)》之后,進行實地勘察,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錯了。她考察了4條山脈,得出的結(jié)論太讓人不敢相信了。之后她在地理傳記中寫了一句:“面對中國人,我們只有頂禮膜拜。” 當時,默茨并沒有讀過完整的《山海經(jīng)》,她讀的是其中的《東山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和《大荒東經(jīng)》三章。她覺得《山海經(jīng)》是帝禹時期對于天下地勢的一份考察報告,奇聞見志。當然,里面那些異獸的傳說可能是假的,那么關于地形的傳說是否也是假的?因為很多人都說,這本書就是個通版的“神話故事”而已。 默茨決定實地勘察,她帶著團隊開始沿線徒步。根據(jù)當時《東山經(jīng)》(翻譯版)中提到的4條山脈,對比北美洲的一系列山峰,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兩者之間存在驚人的準確對應關系: 東次一經(jīng)12座山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南北 東次二經(jīng)17座山位于美國懷俄明州南北 東次三經(jīng)9座山位于美國西海岸 東次四經(jīng)8座山位于美國華盛頓、俄勒岡、加利福尼亞一帶 想到《山海經(jīng)》一書流傳于人間大約在4200年前,當時的條件,中國人是怎么做到丈量、記錄、畫制美洲山脈資源的?這個簡直是太神奇了。 之后她在自己的地理傳記書中寫到:“對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制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關于地理上,《山海經(jīng)》提出了一個讓人覺得很神奇的名字:歸墟(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萬物都有一個歸去的地方,名字就叫歸墟。 而在馬麗亞納的10000米以下的海溝深處,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神奇的現(xiàn)象。那就是聲波采納總會捕捉一個聽起來低沉、無線放大、空洞的恐怖聲。可是那個深度,是沒有生物會持續(xù)發(fā)出這個聲音的。 后來科學家的解釋是,那個地方存在一個“空間”在不停地吞噬著海水,造成空間不斷擠壓、縮放,而產(chǎn)生的空氣“波”一樣的聲音。那么,這個空間是哪里呢?在《山海經(jīng)》已經(jīng)提到了,它就是歸墟。 #我要上頭條# 《山海經(jīng)》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它繼承了人文、地理、怪獸等各種傳說,形成了一個脫離于我們目前世界認知的空間。比如說,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是從夏朝開始的,可是有學者指出,在夏朝之前還有一個1500多年的朝代,稱為虞朝。而這個記錄,只在《山海經(jīng)》中有過簡單的記載。 很多人想要讀這本書,苦于看不懂。市面上的這類書,大多是黑白版本,沒多少內(nèi)容,看起來很“生澀”。讓人對古代記載充滿好奇之時,又很無奈。直到最近我看到一個新版本的,一下就喜歡上它精美的圖畫了,這是一本精校版本。 書中的圖畫很精美,讓人更容易記住這些傳奇色彩的內(nèi)容。同時對于地名、獸名的生僻字,進行了注音、注釋。讓人可以準確地說出那是什么地方,什么物種。這一點,不論是自己的談資,還是對教育孩子增長見聞都是很方便的。#423知識節(jié)# 想想看,一個美國學者都對我們古老的日志充滿了興趣,進行研究。我們作為華夏子孫,如果在和他人談起來什么是“歸墟”,哪里是“幽都山”而一臉茫然,是不是會顯得很尷尬呢? 這本《山海經(jīng)》不論是自己品讀,還是增加孩子的見聞,都是不錯的選擇。 山海經(jīng) 正版 半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