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咖聊情感 點擊上方“關(guān)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生活中,總有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選擇對了就是大家的智慧,就算選擇錯了,錯的也不是自己一個人。 有些人就是喜歡躲藏在人群中,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榮譽、地位、高光時刻、巔峰時刻都和他沒有關(guān)系。 沒有自己的想法、不懂什么是自己的堅持,注定了他一輩子只是最平凡的人。 明明是碌碌無為,還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李尚龍在《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一書中寫道,“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可是騙世界有點難,無法決定自己的圈子,但是你能決定自己的理想境界,合群可以但不可盲目合群,那是墮落的開始?!?/p> 做一個合群的人很簡單,哪里人多,自己就往哪個方向走唄。 然而,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卻是需要勇氣的。 就像坐電梯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在“合群”地排隊等電梯,總有一部分人“不合群”地非要走樓梯。 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總是在人群中特雖扎眼。 然而,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quán)力。 合群與不合群看似只是兩個選擇而已,實際上,他們選擇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切記,永遠不要低估,那些“不合群”的人。 “不合群”的人,更有主見 是什么原因?qū)е铝撕先号c不合群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想法主見是否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 如果一致,就是合群;如果不一致,就是不合群。 不是所有選擇合群的人,他與他們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至于變得不合群,所以假裝自己是個合群的人。 不合群的人往往更有主見,他們懂得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在想什么、自己以后想要什么。 就算有一天,那條路上只有他自己一個人,他也依然愿意相信自己,堅定地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還記得關(guān)于伽利略的那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故事嗎?如果伽利略選擇做一個合群的人,那么他就會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信奉亞里士多德的真理,至于真相怎樣根本不重要。 “不合群”的人,更懂堅持 一個人愿意堅持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已經(jīng)是很難的一件事了。 如果還要同時“享受”不合群的待遇,就需要那個人對自己格外有自信、有信心,相信自己的選擇一定是對的。 在選擇“不合群”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拼搏的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影子,沒有鼓勵,沒有人伸出援手。 人們難免會產(chǎn)生放棄自己的想法,也會抱怨自己為什么挑了一條這么難走的路去走。 然而,這些想法不過是一閃而過,感覺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發(fā)發(fā)牢騷也就過去了。 堅定地走完自己選擇的那條咱,就算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就算被人認為是不合群都不重要。 相信自己選擇的,選擇自己相信的,就夠了。 “不合群”的人,更愛孤獨 有的人害怕孤獨,有的人恐懼孤獨,有的人卻可以享受孤獨。 自己給自己最大的溫暖,就是左手牽右手;自己給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拍拍自己的肩膀。 孤獨不是一種煎熬,而是生命中的一種饋贈。 不合群的人,多半喜歡與孤獨為伴。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理解都無所謂,一個人可以對著空氣說話、抱怨,有些話說了就算了。 只要知道自己最后想要的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堅定了方向,就應(yīng)該一直一直走下去。 雖然不知道結(jié)果是好還是壞,可是,這個努力拼搏的過程才是最可貴的。 那種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欽佩的。 做一個合群的人簡單至極,做一個不合群的人,才真的是對一個人的考驗。 努力做一個合群的人也很累,如果能夠灑脫地不合群,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張皓宸說,“不信任你的人,再多的解釋都是多余,不在乎你的人,再多的付出都是徒勞,那些喜歡在你的世界里指手劃腳的人,從來不會為你的結(jié)果負責。 很多事是需要自己獨自強大的,不必努力讓自己顯得很合群。” 想開了,合群與不合群都不重要。合群不代表你是對的,充其量是犯錯的時候有更多的人陪著你。 不合群也不代表你是錯的,更加不代表你是另類的,只能說明你比別人更加懂自己。 懂自己想要什么,懂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懂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絢爛多彩。 —END— 話題互動: 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 |
|
來自: 昵稱2855642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