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ynthia
前言 溜爸前言: 本文作者Cynthia是溜爸的好朋友。 Cynthia目前在成都某高校任副教授,是溜爸的華科校友,傳說中的女博士。 不知何時起,“女博士”這個頭銜,似乎成了一個貶義詞。 積極生活,高標準要求自己有錯嗎? 這個話題今天不展開講,以后我再來批判這種詭異思維。 這篇文章是溜爸交給Cynthia的作業(yè)。 文中提到的“貓爸”,也是Cynthia的先生,和溜爸一起已成為事業(yè)上的伙伴。 每個人成為家長后,常常都會吐槽孩子調(diào)皮、育兒辛苦。 但時過境遷,像Cynthia這樣回述過去經(jīng)歷時,最大的感悟是: 累并幸福著。 累,正是因為我們被家庭需要、被愛人需要、被孩子需要,這也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以下為轉(zhuǎn)載全文。 成都學區(qū)房已獲授權。 這篇稿子說來慚愧,一個普通的下午,在群聊里被@問起對寶寶的啟蒙教育,從來沒有系統(tǒng)思考過這個問題的我,倉促的談了些我家日常的做法,居然被溜爸約稿了。 為了不辜負信任,現(xiàn)在認真的交上作業(yè)。 那天的分享,小伙伴們最感興趣的在兩點: 一個是高質(zhì)量陪伴,一個是爸爸的參與。 兩點都談,恐怕篇幅要超長了,今天干脆只就“爸爸參與育兒”這個話題多談一談,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親身感受。 如果是早些年,你問我覺得哪個男明星最有男人味兒,我可能會把“高大威猛”、“才華橫溢”這些標簽反復組合,看看誰最符合。但如果現(xiàn)在你問我同樣的問題,我心中最男人的明星,妥妥的是黃磊老師那款。 寵妻、愛娃、養(yǎng)家三不誤,除了雙商太高可能高處不勝寒,沒有別的毛病。而我這樣的吃瓜群眾,就是希望黃老師這種公眾人物加大輻射力度,讓那些喪偶式育兒、詐尸式育兒的話題下面,少一些抱怨的媽媽,多一些幸福的寶寶和歲月靜好的妻子。 記得我還在讀碩士的時候,我的一個同學就給我推薦了那本著名育兒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如今那么多年過去了,書依然是經(jīng)典,母親在育兒中扮演的角色和巨大的作用,很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同。然而我今天想分享的,是我看到一個父親在育兒中起到的正面作用,更珍貴,更必要。 ![]() 我和我的先生一個學文一個學理。好了,從我打下這句話開始,我們倆的差異就出現(xiàn)了。因為他反對用學什么科來劃分人,認為這是給自己設限,做自我暗示。 我可以同意他的觀點,但我依然認為,在母親和父親之間,思維的差異,性別的差異,做事的風格的差異都是顯著并客觀存在的。反映到對娃的教育上,這種不同反而是好事。 比如我的童年里最愛的就是各種洋娃娃,現(xiàn)在也最喜歡給女兒購買玩偶;而爸爸則會強調(diào),這么小的孩子,沒必要按性別給孩子選玩具,讓她接觸的東西越廣越好。 現(xiàn)在我女兒的玩具里有挖土車,有恐龍變形金剛,并且我真的沒有想到,她對那只變形金剛簡直愛不釋手。 ![]() ![]() ![]() 又比如童年的我,總有問不完的問題,現(xiàn)在我常看著唧唧喳喳的女兒發(fā)愁,怕她將來用十萬個“為什么”來轟炸我的耐心;而爸爸對此卻非常期待,他說那多好啊,那我們就認真的解答她的每一個問題。 我:有些問題可能會是宇宙終極難題哦。 爸爸:只要她愿意聽,那我就陪她解決宇宙終極難題。 我:…… 慚愧面壁去了…… ![]() ![]() ![]() ![]() ![]() 一個父親的這種與母親截然不同的氣質(zhì),會給孩子帶來更豐富的影響和更多的可能性。一個父親的高質(zhì)量陪伴對孩子來說,更是太寶貴的財富。 關于看待孩子的視角 ![]() 有這么一首很老的兒歌: “丁丁說他是小畫家,彩色鉛筆一大把。 他對別人把口夸,什么東西都會畫。 畫只螃蟹四條腿,畫只鴨子小尖嘴, 畫只小兔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 咦,哈哈,哈哈,哈哈哈?!?/span> 我給小朋友唱這首歌的時候,完全投入在表演和逗孩子當中,歌詞唱著很順口,想來也的確如此——丁丁真是個喜歡吹牛又粗心的小朋友呀,我們不要學習他。 然而爸爸就不一樣了,他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就眉頭一皺,說:“為什么要笑話丁?。窟@是個多有想象力的孩子呀,想象力多可貴”。 嗯,爸爸的世界,就是和我不一樣。 對于一首歌的兩種認識,放在育兒中,就是育兒觀念的互補,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碰到寶寶哪里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在我嚴肅的批評她,做一個虎媽的同時,我很安心背后還有一個貓爸,他一定會提醒我換個角度看到寶寶的優(yōu)點。 ![]() ![]() 關于和寶寶交流的方法 ![]() 我們的女兒很有小貓的氣質(zhì),有時候你叫她,她會裝作聽不到。在她裝作不理你時,連那種傲嬌的表情都像極了小貓。作為“小貓”的老母親,就只能一遍遍筋疲力盡的呼喚,卻換不來一絲一毫的回應。 這時候爸爸就要出馬了:他會先躲到門后面,只露出半個巴掌,然后發(fā)出一聲神秘的貓叫,在女兒發(fā)現(xiàn)的一瞬間立馬把手縮回。然后再叫一聲,換個位置出手,反復幾次,最后徹底消失。 此處引用了強東哥寵女圖片參照 而我們那傻乎乎的小女兒,則會用十分機警又好奇的目光去追隨手冒出來的位置,當爸爸的手和聲音都消失以后,小女兒就一定會顛兒顛兒的跑過來,找找看剛才到底是什么東西。我趕緊在這時趁機一把抓住她。 “不是說她像貓么?那就用逗貓的方法引她過來?!?/span> 爸爸說完離去,深藏功與名。 ![]() ![]() 關于寶寶的音樂啟蒙 ![]() 對于孩子的藝術和審美教育,我和爸爸的觀念是基本一致的:藝術是未來孩子的基本素養(yǎng),我們可以不刻意培養(yǎng)孩子去學習某個樂器或者繪畫的技能,但是要常常讓孩子在經(jīng)典藝術作品中浸潤,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她自己的藝術審美。在這個觀念的指導下,早在孕期,我和爸爸都在積極的給孩子搜集藝術啟蒙素材。 以音樂為例,我的方法是通過眾多知名育兒公眾號,篩選育兒達人們整理提供的歌單或音樂素材,最終鎖定與我的訴求最吻合的那一個。之后我下載了他家的APP,然后雙手捧上年費。我認為,有達人定期為我更新音樂庫,我只要踏踏實實的跟著達人的步伐就對了。 當我沉浸在自己挑選育兒達人的眼光中沾沾自喜時,爸爸則在一邊吭哧吭哧“笨拙”的親自挑選音樂。 大概在我懷孕四個多月時,爸爸終于給了我?guī)讉€文件夾,他告訴我,里面的音樂是他從幾套古典音樂曲單里一首一首親自篩選出來的。因為曲單太龐大,全都聽就怕全都留不下印象,所以他還是親自做了一遍篩選,縮小了曲單的范圍。他每日辦公時就開始播放這些音樂,遇到旋律不太和諧的或者曲風太悲傷的,就順手刪除,一首首聽下來,花了好些天時間,才有了他送給小寶貝的這份音樂禮物。于是為了不辜負爸爸的用心,整個孕期,都有這些古典音樂來陪伴我和寶貝。 記得我剛開始聽爸爸的曲單,就在當天的一檔電視節(jié)目上聽到了一段背景樂,正是曲單中的一首。爸爸很得意的說,你以后還會在各種場合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些經(jīng)典音樂的存在。希望我們的寶寶聽著這些音樂長大,將來她如果參加某些重要活動,很緊張的時候,可能剛好會聽到這些熟悉的音樂,這應該能為她帶來一點撫慰的效果,讓她在那些場合更有安全感。 那一刻我是很感動的,作為母親我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又一次讓爸爸想到了,而這份“深謀遠慮”的背后,藏著的是一個父親對未來寶寶最真摯的愛。 以上分享了爸爸和我在育兒中一些不同的視角和做法,接下來想用更具體的實例和大家分享下爸爸對寶寶的高質(zhì)量陪伴。 ![]() ![]() 關于寶寶的英語啟蒙 ![]() 我們的女兒說話比較早,因為平時老人帶的多,老人在陪孩子做啟蒙教育時,最方便的不是講繪本,而是帶著孩子認卡片。所以剛開始,我家厚厚的幾摞卡片幾乎被老人教了個遍。 女兒一歲左右的某一天,當爸爸發(fā)現(xiàn)她對于卡片上那些略微冷門的獾、火烈鳥都已經(jīng)能熟練回答,甚至懶得回答時,他開始意識到,對一個一歲的寶寶來說,現(xiàn)在正是大量吸收新事物,拓展認知的好時機,只停留在卡片、繪本和磨耳朵之中,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怕要浪費了這段黃金時間。 從那時起,他開始正式承擔起孩子英語啟蒙的重擔,盡可能每天晚飯后那一個小時的陪玩時光,都用英語交流。一邊嘗試,他也一邊研究各種關于雙語教育的文章,連帶著對女兒的觀察,辯證的用在女兒身上。 ![]() ![]() 開始起步是艱難的,主要是兩個問題: 一是這個很愛模仿大人說話的孩子,在你改用英語說話時,居然完全看不到她模仿的欲望,常常是爸爸抱她出去玩了一圈,自己英語說的口干舌燥,女兒卻是一路面無表情,金口緊閉; 另一個是,即便她偶爾開口了,也完全是在用中文發(fā)音講英文。比如good,女兒就像在說故德。 度過這段時期需要巨大的耐心。直到有一天晚上,爸爸抱著女兒回來,興奮的告訴我,她今天主動開口了。然后我看著他繪聲繪色的向我描述女兒主動用英語同他互動的每一個場景,激動的就像一個大孩子。 ![]() ![]() ![]() ![]() 只有在育兒過程中真正參與過的父親,才能體會到育兒的不易,也才會為孩子小小的進步有癲狂式的喜悅。 我很欣慰爸爸參與了,努力了,體驗了,這讓他未來更懂孩子,也會更懂媽媽。 ![]() 在爸爸的參與下,女兒一歲五個月時,英語單詞量已經(jīng)至少在一百以上,可以自動切換英文場景和中文場景。發(fā)音也越來越準確,當奶奶指著小兔兔說“軟被體”的時候,她還要主動過來糾正你:rabbit! 但僅靠爸爸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和爸爸的全英文交流最有利于她快速的認識名詞,但涉及到動詞、形容詞等更高級的詞匯時,家里只有一個人說英語就不行了。她需要通過觀察家人之間大量的互動交流,才能理解那些高級詞匯的用法。 所以未來媽媽要也需要參與,同時爸爸也在給寶寶挑選適合英語啟蒙的動畫片。 ![]() ![]() ![]() 這里要說明一下,我們想找的動畫片主要是針對剛開始學說話,同時也剛開始學英語的低齡幼兒。不是針對幼兒園小朋友的英語動畫片。我理解的有效的英語啟蒙,在不同階段對動畫片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 ![]() ![]() 爸爸反對“蘋果,蘋果,apple!”這樣的英語啟蒙方式,他更希望孩子借助嬰兒學語期的超強學習能力,直接建立英語思維。所以就會需要這樣一種動畫片: 1、用詞很簡單,詞句很短(便于模仿); 2、卡通人物之間有互動,并伴隨對話,互動的場景能很容易讓兒童理解(便于學習名詞以外的其他詞匯); 3、詞句引入的順序符合幼兒學習英語的規(guī)律(比起專業(yè)的動畫片,更需要專業(yè)的低幼英語教學設計)。 ![]() ![]() ![]() 我們已經(jīng)使用過的動畫片有三部,但目前都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這里我也分別羅列出來,談談觀賞體會。 如果有更適合的動畫片,尤其是符合上述三個要求的,也特別歡迎大家多多推薦,在此先謝過朋友們! ![]() ![]() ![]() ![]() ![]() 1、《MaisyMouse》 優(yōu)點:女兒很喜歡,沒事兒嘴里就要唱兩句:Maisy,Maisy,Maisy Maisy Mouse!每一集主題設計貼近生活,寶寶看不懂也很愛看。 缺點:其中的英語表達主要靠大段的旁白,缺少直接對話的應用,想讓非母語的低齡幼兒通過旁白理解情節(jié),并把英語和場景對應起來,還是很有困難。 2、《Yakka Dee》 優(yōu)點:主要是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名詞,設計的特別歡樂,形式和音樂都討孩子喜歡,相信通過這部動畫接受這些名詞還是比較容易的,很適合啟蒙。 缺點:難度很低,集數(shù)有限(也意味著單詞有限)。在給女兒放之前,里面介紹的詞匯其實她都已經(jīng)會了。不能算是動畫片,主要是用卡通和真人結(jié)合的方式介紹名詞,不能達到通過動畫學習高級詞匯的要求。 3、《Twirlywoos》 優(yōu)點:每集建立不同的場景,介紹一個詞匯,它的詞匯沒有只局限在名詞,像是full,behind,noisy……這些都會有,更為豐富,詞匯符合我的預期。雖然也是卡通和真人相結(jié)合,但是卡通形象的一舉一動還挺抓眼球的,尤其小寶寶能立馬被吸引到。 缺點:(1)時間偏長,一集至少有10分鐘。低齡寶寶我更偏向于五分鐘左右的長度,相比而言,上兩部動畫長度會更合適。 (2)在建立場景介紹詞匯方面,效果不太穩(wěn)定,有些詞匯的場景設計,小朋友理解起來很容易,但有些詞匯則是都演完了,小朋友和我還是蒙的狀態(tài)。 ![]() 再說一下,為什么目前和大家分享觀看體驗的動畫片只有三部呢?我們對教育資源的使用態(tài)度是深度重于廣度,數(shù)量不在多,在精。因為現(xiàn)在的資源太多了,如果每一個資源都是稍有不合適就馬上換,可能換了一圈下來還不如深度使用一個。而且有些資源可能現(xiàn)在達不到我們預期的英語學習效果,但也許會滿足寶寶的其他需求,至少目前這三部我家女兒都很喜歡。 同時,考慮到孩子的眼睛保護,目前我們給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很少,平均下來不能達到每天一次,每次時間也很短。而每部動畫集數(shù)都很多,有些和生活場景貼近的我們會重復放,所以到現(xiàn)在這三部動畫片還遠遠沒有看完,因此我們體驗的就十分有限了。 ![]() ![]() ![]() 最后補充一下對于孩子看動畫片學英語的看法。 每個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樣,孩子的成長階段不一樣,動畫片起到的效果就會不一樣。 1、我家的小朋友正在學說話,現(xiàn)在是語言模仿欲望最強的時期,不管是動畫,還是磨耳朵的兒歌,都會在不經(jīng)意之間被她模仿其中的字句,興致高的時候,會很開心的高頻使用動畫片里出現(xiàn)過的詞匯。所以現(xiàn)階段我們感到,看動畫學英語對她是有效的,但過了這個學語期我就不知道效果怎么樣了。 2、動畫只是補充,只占了英語學習中很小的部分,不能把它當做主要工具。對于孩子何時可以接觸電子媒體產(chǎn)品,育兒屆比較公認的是美國兒科協(xié)會的標準,即孩子18個月前最好不看電子產(chǎn)品。即便是18個月之后,也不提倡看很長時間。爸爸和我交流過他對電子產(chǎn)品的看法,電子屏幕不是洪水猛獸,用的好可以為孩子帶來很多幫助,但這期間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因此我們會給孩子看動畫,但頻率很低,可能有時兩三天看一次,每次時間也很短,最重要的還是輔助工具之外的親子教育。 ![]() ![]() ![]() 以上就是在育兒中一個父親的理念和實踐對于母親教育的補充。我肯定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媽媽,但我和每一位母親一樣,和自己比,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足夠的努力: 從孕期開始,每天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育兒知識,硬把自己學成一本育兒百科全書;產(chǎn)假結(jié)束之前全力親自帶孩子,盡可能親力親為到連尿布都不讓老人換一次;堅持全母乳喂養(yǎng)和自然離乳,期間承受的種種,即便這里不贅述,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媽媽們你們一定懂。 曾經(jīng)也能享受興趣帶給自己的愉悅生活,用幾年時間給自己的美食博客積攢了800多萬點擊量,出版了一本自己的美食書,但是自從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女兒這件事上,我的美食寫作基本中斷,就連微信朋友圈我也不記得多久沒有刷過了,舍棄這些只為了留給孩子更多高質(zhì)量的陪伴時光。 ![]() ![]() ![]() ![]() ![]() 我想說的是,即便我是一個很努力的媽媽,我還是離不開爸爸的幫助,我真心的為爸爸在育兒中的每一次參與叫好,并常常感慨,如果這些場景下沒有爸爸的出現(xiàn),對寶寶的成長會是多么巨大的損失和遺憾。 感謝育兒路上有你陪伴, 感恩寶寶成長途中有一位比我更好的老師。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