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大運河時空 2021-04-30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距離江蘇省的洪澤湖直線距離近50公里,如果說泗縣之所以改成“泗”縣,是和洪澤湖有很大關(guān)系,恐怕沒有幾個人相信。而真相卻是泗縣恰恰從距其70多公里、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城淮河對岸僅1公里的地方遷到現(xiàn)址的。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泗縣和洪澤湖的位置

在泗縣縣城遷到現(xiàn)址之前,泗縣還是安徽省的泗州直隸州,而今天泗縣縣城則被稱為虹縣,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變化,還得從泗州最開始的所處位置說起。

泗州城在遷到現(xiàn)址之前,和盱眙隔淮河相望,相距僅2里。泗州城始建于宋朝,舊有東西二城,均為土筑。明朝初年在土城上覆蓋磚石,并合為一城,汴河橫貫其中,周圍長約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有東南西北四門,角樓、敵臺各六座,警鋪四十五所,月城六座。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明朝泗州和盱眙兩城僅一河之隔

泗州在隋唐北宋時是南北交通孔道,商賈云集,戶口殷繁,有“南北會要”天下“名都”之稱。據(jù)明朝《鳳陽府志》記載: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雖平曠,而岡壟盤結(jié),山水朝拱,風(fēng)氣凝萃,形勝之區(qū)也。

無論是從唐宋還是明朝的描述來看,泗州都是一個交通便利、物產(chǎn)豐饒之地。唐宋的大詩人、文學(xué)家白居易、李紳、陸龜蒙、韋應(yīng)物、朱慶余、皮日休、蘇軾、王安石、梅堯臣、張耒等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但是這一切的美好卻在南宋紹熙五年、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河入黃海之后,劃上了休止符。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宋、金以淮河為邊境,泗州、盱眙分處兩國

黃河本來流經(jīng)山東、河北等地,并不經(jīng)行泗州。由于宋、金時兩朝的對峙、戰(zhàn)爭,黃河無人治理,甚至還有宋人“以水代兵”阻止金兵南下,1194年黃河一改之前入渤海,而奪淮河入海口入黃海。多泥沙的黃河淤塞了大小河流,眾多湖泊、陂塘被淤廢。正常的水系被破壞,泗州變成了“大雨大災(zāi)、小雨小災(zāi)”,自然環(huán)境不斷惡化。明朝的泗州城是在不斷地被水淹、修復(fù)中不斷渡過的。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盱眙縣北側(cè)河道里的“舊州城”

萬歷時,動用各府州宮庫銀八千多兩剛修好城池,就被淮水溢灌,城根長期被水浸,城墻上的磚、石也慢慢掉落,城墻之外壕溝水內(nèi)的水高于城內(nèi),為防止水進(jìn)城,東、西、北三門被堵住,只留下南門能到達(dá)州署。宋時來往于汴河上的漕船,在明弘治間也不能通過北門水關(guān)進(jìn)入城內(nèi)。崇禎四年,水灌州城。為此,州民先是在城內(nèi)排水,然后把街巷填土墊高,隨后再封堵城門,還在外城修建護(hù)堤。但人力手段終歸有盡,而洪水之患卻無窮,水位年高一年,終致城門常年不開。城外的農(nóng)田,則早已一片汪洋。終年的潮濕,又孳生出蝗災(zāi)與疫病。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雖然泗州的洪澇災(zāi)害嚴(yán)重,但是自明朝開始,為了維持京杭大運河漕運的暢通,朝廷對黃河實行南分北堵的方略,即在黃河下游南岸聽任黃河分道南下,循淮河入黃海,借以分流洪水、削弱水勢,不采取任何筑堤擋水措施。另外為防止運河被泥沙淤塞,采取了“筑堤束水”、“蓄清刷黃濟(jì)運”的措施,人為利用淮河來水?dāng)U大洪澤湖的面積和高度,想用洪澤湖的水沖刷黃河泥沙,保證大運河的通暢,但實際上黃河流量遠(yuǎn)超淮河,致使淮河的清水非但不能沖刷黃河水,反而黃河常常倒灌。

如此一來,泗州城的覆沒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了。清朝的康熙十九年(1680年),因淮河水勢過大,洪澤湖水位創(chuàng)下新高,泗州城終于被淹沒,人們被迫放棄了苦苦抵御洪災(zāi)幾百年的家園,州治遷到了一河之隔的盱眙縣。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清朝泗虹疆域圖

盱眙縣畢竟在淮河之南,位于整個州境偏南區(qū)域,而且原來泗州舊城與盱眙僅隔河面二里,用船只交通極為方便。但是自泗州城入水之后,淮河與洪澤湖相通變得極為寬廣,風(fēng)浪較大,只有在順風(fēng)時才可以渡船,和過去已大不一樣。造成“官吏稽查緝捕、堪驗催征,及小民之訴狀納糧、守風(fēng)待渡,往往守候需時,或有遠(yuǎn)從定遠(yuǎn)、鳳陽、五河繞道五六百里,始得達(dá)者。”等情況,官員辦事、州民告狀、交納稅賦極為不便,最遠(yuǎn)的要繞道5、600里才可到達(dá)。官員隔著數(shù)十里的水面“遙控”治理,極為不便。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清朝泗州總河圖

并且隨著官員管理不便,借助于盱眙、天長、五河三縣之間的險要水路,鹽梟也出沒其中,因此,在雍正二年總督查弼納奏請升泗州為直隸州,管轄盱眙、天長、五河三縣。

州治長期在盱眙縣也不是個事吧,于是就有了在雙溝或者包家集兩地建城設(shè)治所的設(shè)想,但雙溝雖然地勢廣阜,還有面積廣闊的水面,便于交通,只是居民太少,不及萬戶,還達(dá)不到建設(shè)州城的標(biāo)準(zhǔn)。

乾隆四十二年,巡撫閔鶚元以《裁虹并泗奏疏》建議:

今查有鳳陽府屬之虹縣,本系邑小事簡,與泗州壤地毗連,以臣愚見,將虹縣一缺裁去,一切版圖民賦均歸并泗州。管理即將虹縣之城改為泗州直隸州之城,則衙署倉庫、壇廟一切可不改移,而且通計兩州縣合并為一,其地方之廣袤,田賦之多寡,較之安屬六安、鳳陽、合肥等各州縣亦屬相等,并無鞭長莫及之虞。如此一轉(zhuǎn)移間,則該州管轄地方并無河湖阻隔,一切公事均得氣脈相通,官民兩得其便。該州本系繁缺,向系在外揀選升調(diào),其向隸之盱眙、天長、五河三縣仍歸該州就近管轄均毋需要另議更張。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清朝末年的泗州直隸州

大意是,在泗州的北方是鳳陽府的虹縣,面積不大,事不多,所以建議將虹縣裁撤掉,和泗州合并,虹縣的縣城作為泗州直隸州州城,城內(nèi)的設(shè)施也不用重新建設(shè),直接就可以用了。并且泗州、虹縣合成一個,地域面積增加、人口增多,和安徽省的六安、鳳陽、合肥等府州相比也差不多,這樣一來就可以管理起來順暢,官民辦事也方便。

朝廷同意了這個建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虹縣被撤,成為泗州的虹鄉(xiāng),泗州州治遷到原虹縣。至于遷州治之后的效果,知州張佩芳在《移泗州治記》這么描述:

乾隆四十二年巡撫閔公以治隔淮湖控馭不便,虹最近泗,請裁虹為泗,版圖民賦一并于泗,而以其城為州治,四十五年,余由壽遷泗,士民請曰移治三年矣,兩地之人稱便,皆撫軍之賜。

清初為何安徽一個州城要遷到150里外,甚至借來鄰府一個縣當(dāng)州治

光緒年間的泗州州治,也就是以前的虹縣縣城

張佩芳于乾隆四十五年到泗州當(dāng)知州時,州治已遷了三年了,兩地之人都稱方便,并且感嘆是巡撫所賜。由此可見,這個結(jié)果是皆大歡喜的。從此泗州州城也遠(yuǎn)離了洪澤湖和淮河的侵害,到民國初年,泗州成為了泗縣,直到今天。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