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動(dòng)聲色就粘殺好多小動(dòng)物,美麗的杜鵑花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春末,我沉醉于山野杜鵑的大方美麗、自在灑脫。山林像個(gè)睡不醒的孩子,仍舊賴在落葉做的溫暖被窩里,高挑的喬木已露出茬茬嫩芽,綠色尚未大片鋪展。 野杜鵑是例外。江南的山里,最常見的杜鵑花有兩種:滿山紅(Rhododendron mariesii)和俗稱“映山紅”的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 它們先于葉開出花,一叢叢立于路旁、現(xiàn)于山坡,在與它相遇的人眼中開出整團(tuán)的緋紅或煙粉,明媚地叫人歡喜。Rhododendron,杜鵑花屬的屬名,希臘語 “rhodon”+“dendron”,意為開滿玫瑰花的樹木,想想就挺美好,而這幅景象正呈現(xiàn)在我眼前。
走近觀察。滿山紅,常常2朵花挨在枝頂;那映山紅呢?我看準(zhǔn)一處未綻放的花苞,提起蓋在頂部的芽鱗小帽,一數(shù)究竟。 ↑滿山紅,花常2朵簇生枝頂,頂部還有未脫落的黃褐色芽鱗 ↑映山紅花2-3朵聚于一頂,蓋住花苞的芽鱗片粘在了我手上 未曾想,這芽鱗小帽粘在了指腹上。當(dāng)時(shí)顧著拍照,沒做多想。回來后,殘存指間的黏膩感讓我心生疑惑:芽鱗為什么會發(fā)黏?其他杜鵑花也這樣嗎? 此刻,反倒要感謝市政園林部門在景觀帶、綠地里栽種了很多錦繡杜鵑(Rhododendron × pulchrum ),它們正迎來花期。 ↑園林綠化常見的毛杜鵑(錦繡杜鵑) 大而艷麗的花冠裂片,上中部綴滿深色的斑點(diǎn),如古代美人的額妝一樣顯眼;10枚雄蕊纖細(xì),花柱女王般傲嬌地翹出花冠,因葉子和枝干密被糙伏毛,俗稱為“毛鵑”。 這種植物在四季里滋潤地綠著,平日看到無甚感覺,現(xiàn)在正合適做我繼續(xù)觀察、求證的對象。 01 — 凡近身者,皆粘殺 在未全開的錦繡杜鵑灌叢,我看到微小生命苦苦掙扎,卻難逃曝尸的慘相。 ↑被粘死的螞蟻 ↑小昆蟲尸跡斑斑 ↑蜘蛛也不能幸免 這些被困死的小小身體,像是用生命在獻(xiàn)祭,迎接杜鵑花期的到來。它們的慘相,也證實(shí)了兩點(diǎn): 1. 黏性物質(zhì)存在于杜鵑屬的幾種植物上,落葉或常綠都有; 2. 因無法脫身或其他原因,黏性芽鱗能導(dǎo)致小動(dòng)物死亡。 換一處灌叢,繼續(xù)觀察,這里正好有一大群毛蚊在活動(dòng)。只見錦繡杜鵑黃褐色的芽鱗上斑斑黑點(diǎn),死狀慘烈。 ↑盡管失去2條腿,這只雄毛蚊仍在努力掙脫 有幾只剛被粘,它們?nèi)跣〉纳碜釉诨ò弦淮未瓮Ψ?,百般嘗試,無奈6只腳都被粘附住,脫身不得;也有僥幸逃離的,但多半落得個(gè)殘翅斷腿的下場,原本就短暫的蟲生愈加艱難。 ↑僥幸逃脫的雌毛蚊,翅膀卻已殘缺 我正唏噓于小動(dòng)物們命懸一線的生死抗?fàn)?,耳邊忽聽得斷斷續(xù)續(xù)的振翅聲,循聲找去,有點(diǎn)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蜜蜂!2只!都中招了!它們被粘在一起無法逃脫,這里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兩只蜜蜂被粘在一起,這里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揭下芽鱗,看看這對難兄難弟 我們知道,食蟲植物里有一類茅膏菜,它們的葉片布滿會分泌香甜黏液的腺毛,昆蟲一旦被黏液吸引落入陷阱,葉片便會卷曲,并分泌消化酶慢慢“吃掉”獵物; 杜鵑花為什么這么做,它“吃”昆蟲,是像茅膏菜那樣補(bǔ)充養(yǎng)分嗎? ↑芽鱗上膠水一樣的黏液,亮晶晶 查找到的答案很簡單,杜鵑花只是不想被吃。本著“寧可錯(cuò)殺,絕不放過”的護(hù)犢子心態(tài),杜鵑花的新芽表面會自動(dòng)滲出黏性的膠狀物,在花蕾茁壯展開前,“芽鱗帽”會捕捉一切靠近的小動(dòng)物,不論它們是否圖謀不軌。 ↑ 脫落的芽鱗帽依然很黏,不怕水淋,拆開有點(diǎn)費(fèi)力 除了芽鱗片,杜鵑花的花萼也密布能夠分泌黏液的細(xì)毛。在芽鱗片脫落后,繼續(xù)保護(hù)新生花朵。 ↑ 不止芽鱗,花萼外部也有黏性 更要命的是,這種膠狀物還含有毒性酚類物質(zhì)。昆蟲們被粘上后本就極難脫身,要是不小心啃上一口,小命就基本交代在這了。 杜鵑花屬大部分物種的葉子和花本就含有毒性,再加如此黏膩的芽鱗和花萼,真是既美麗又腹黑的存在。 但是,對于特定昆蟲來說,最危險(xiǎn)的地方卻是最安全的。因?yàn)榧蓱劧霹N花的毒和黏,天敵昆蟲很少靠近,這使得一些蚜蟲、蝽能夠較為安全地生活在杜鵑花叢里。當(dāng)然,它們也得有相應(yīng)的辦法對付杜鵑的毒和黏。 長腿的蝽蟲(Tupiocoris rhododendri) 是杜鵑花屬植物黑海杜鵑(R. ponticum)上的長期租客,它吸食這種植物的汁液,也會捕捉小昆蟲開開葷。為避免被粘住,它像小偷那樣躡手躡腳、踮起腳尖,抬高自己的身體,以減少接觸面積,可以說非常機(jī)靈了。 02 — 花開時(shí)刻,相思成“線” 盛放的時(shí)刻到了,同在一個(gè)枝頭的花苞們一起鼓脹著將芽鱗帽甩脫掉,展開鮮艷的花冠,伸出長長的睫毛般的花蕊,還友好地在最上部的花冠裂片上標(biāo)示出“花蜜在這里”的斑點(diǎn)陣(被稱為示蜜斑、蜜導(dǎo)),大方等待傳粉者上門。 ↑最上方花瓣上的斑點(diǎn)陣 “嗡嗡嗡……”憨憨的蜜蜂上門了。沿著杜鵑花標(biāo)出的蜜導(dǎo)路線,蜜蜂迅速找到蜜腺所在。它降落在花絲上,頭朝著斑點(diǎn)正下方的花心里鉆去。 ↑錦繡杜鵑的10枚雄蕊朝向蜜蜂尾腹 花絲纖細(xì)很不穩(wěn)當(dāng),架不住蜜蜂胖嘟嘟的身體,它抻直脖子,不斷調(diào)整踩腳點(diǎn),花絲跟著振顫,等在花藥孔口的花粉迫不及待地灑落出來,花粉與花粉之間彼此牽黏,如蛛絲般掛在蜜蜂的腿和屁股上。 ↑花粉粘在蜜蜂的腿上 幾秒鐘后,蜜蜂嘬到了微量而甜甜的花蜜,杜鵑花也如愿寄出自己的包裹——攜帶精子的花粉;若這只蜜蜂身上正好有其他花朵的花粉,蹭在了柱頭上,那便大功告成、皆大歡喜。 ↑開白花的錦繡杜鵑,斑點(diǎn)更加明顯 通過跟蹤觀察、分析杜鵑花屬13種植物及其傳粉者,我國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杜鵑花的四合花粉(pollen tetrads)之間有黏性的孢間連絲(viscin threads)連接。這種絲線能讓很多枚花粉粒相互粘連,讓傳粉者一次帶走更多花粉,大大增加子房的受精率。 ↑滿山紅的花藥頂孔開裂,釋放花粉粒 ↑有黏性的孢間連絲,將許多花粉粒粘連 而且,針對鳥類、蝶蛾類、蜂類等不同的傳粉者,孢間連絲的長度有所不同。依靠鳥類、蝶蛾類傳粉的杜鵑花,其孢間連絲的長度明顯長于蜂類傳粉的杜鵑花種類,且每段黏絲所含的花粉更多。 相關(guān)研究論文被刊登在2019年的《New Phytologist》上,這一期的雜志封面就是云錦杜鵑(R. fortunei )放大的四合花粉與孢間連絲,如糖果如珠簾,美輪美奐。 ↑《New Phytologist》上,云錦杜鵑的花粉與孢間連絲 很多時(shí)候,我們認(rèn)識一種植物,在知曉其名字之后就會轉(zhuǎn)向其他新奇的植物,以此來擴(kuò)大自己的知識面,增長眼界,這很有必要;但對這些知曉了名字的植物,日日就在近旁、眼前的植物,我們?nèi)耘f陌生,名字不過是認(rèn)識它們的開始。 杜鵑花,正是如此吧。 ↑被粘住的二球懸鈴木(法國梧桐)飛絮 有關(guān)杜鵑花黏性芽鱗的秘密還未解完,我的觀察、分析以錦繡杜鵑為主,卻不知其他種的杜鵑花發(fā)黏嗎?黏度、成分有區(qū)別嗎?人類能從中習(xí)得什么實(shí)用價(jià)值,來解決蟲害、飛絮問題? 又去看了一眼杜鵑花叢,已然是繁花似錦、一片濃郁。人間四月,正是它們盛放的時(shí)光。 參考資料: 1. 中國植物志; 2. Song Y P, Huang Z H, Huang S Q. Pollen aggregation by viscin threads in Rhododendron varies with pollinator [J]. New Phytologist ,2019, 221(2) : 1150-1159 圖片【1】https:///biocontrol/Tupiocoris_rhododendri_rhododendron_mirid.htm 作者:花落 / 觀察自然、手作小物的花落 圖片:花落、蔣某人(除注明外)
https:///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zhuǎn)載請務(wù)必保留以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