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是適者生存的法則,有些動物的攻擊力很強,有些動物的防御能力很強,也有些動物擬態(tài)能力非常強,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特有的本領(lǐng)。在非洲大草原中,就拍攝到動物世界一場“矛與盾”的較量:多只鬣狗捕食一只穿山甲,鬣狗咬合力很強,可穿山甲的防御性也非常高,最終鬣狗群都無法咬開穿山甲盔甲。 很多動物為避開人類,都會選擇在夜晚活動、尋找食物等等,而這只穿山甲在夜晚活動,就遇到一群也準(zhǔn)備在夜晚狩獵的鬣狗,鬣狗群很快就圍住這只穿山甲,穿山甲迅速縮成一團(tuán),“矛與盾”的較量就這樣開始。 當(dāng)穿山甲縮成一團(tuán),將盔甲露在外面對峙鬣狗的咬合力時,鬣狗已經(jīng)沒有辦法找到穿山甲的其它弱點,只能直接硬咬。鬣狗的咬合力非常強,比獅子的咬合力都要強,可不管鬣狗這樣咬,還是多只鬣狗一起咬,都無法咬開咬碎穿山甲盔甲,所以鬣狗群雖然捕捉到了穿山甲,也無法吞食穿山甲,最后只能放棄。 在猛獸中,鬣狗又被稱為“碎骨者”,是因為這種猛獸動物有著強壯的上、下頜和鋒利的牙齒,能夠輕易地咬碎獵物堅硬的骨頭,在食物鏈中,以羚羊、斑馬、角馬等大中型草食動物為食,憑借團(tuán)結(jié)性,鬣狗群也敢經(jīng)常搶獅群的食物,在大草原中,鬣狗群是僅此于獅群的第二大食肉群體。 穿山甲之所以不畏懼鬣狗的強大的咬合力,是因為穿山甲的盔甲并不僅僅是防御功能,也有著非常堅硬鋒利的鱗片,穿山甲會利用肌肉讓這些鱗片進(jìn)行切割運動,讓試圖吃掉穿山甲的動物會被割成重傷,所以鬣狗等猛獸不敢一直撕咬穿山甲,讓穿山甲有逃跑的機會。 在穿山甲中,穿山甲種類可分為:菲律賓穿山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樹穿山甲、長尾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印度穿山甲以及中國的中華穿山甲。穿山甲科一共有三屬8種,穿山甲屬4種,分布于亞洲;長尾穿山甲屬2種,分布于非洲;地穿山甲屬2種。由于遭到大量的捕殺,現(xiàn)在穿山甲已屬于極危物種,八種穿山甲都已列入保護(hù)動物! 關(guān)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rèn)識自然!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侵刪) |
|